成语「不动声色」详解
读音
bù dòng shēng sè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动:改变、变动。
- 声:声音、言语。
- 色:脸色、表情。
整体含义:形容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保持冷静,不改变声音和表情,不显露内心的情绪或想法。
典故
-
《宋史·李沆传》
- 李沆是北宋名臣,性格沉稳。一次,有人向他报告边疆战事紧急,他依然神色如常,从容处理政务,丝毫不慌乱。
- 后人用“不动声色”形容他的镇定自若。
-
《资治通鉴》
- 唐代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时,面对敌军的挑衅,始终不动声色,最终以智取胜。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在空城计中面对司马懿大军,不动声色地弹琴,成功吓退敌军。
近义词
-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从容,毫不慌乱。
- 面不改色:形容遇到危险或变故时,脸色不变,保持冷静。
- 镇定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
- 从容不迫:形容做事稳重,不慌不忙。
反义词
- 惊慌失措:形容因害怕而手忙脚乱。
-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 大惊失色:形容因惊吓而脸色突变。
- 六神无主:形容极度慌乱,失去主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突然提问,小明不动声色地回答了问题。
- 小学高年级:面对同学的挑衅,他不动声色地走开了。
- 初中:考试时遇到难题,他不动声色地继续答题。
- 高中:谈判桌上,他不动声色地观察对方的反应。
- 大学/职场:面对客户的刁难,经理不动声色地化解了矛盾。
- 文学描写: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坏消息,然后冷静地制定了应对方案。
- 历史故事:将军不动声色地指挥军队,最终取得胜利。
- 日常生活:妈妈发现我偷吃零食,但她不动声色地走开了。
- 体育比赛:运动员在落后时不动声色,最终逆转比赛。
- 影视台词:“无论发生什么,你都要不动声色。”
- 新闻报道:面对记者的尖锐提问,发言人不动声色地回应。
- 商业谈判:他不动声色地听完对方的报价,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 侦探小说:侦探不动声色地观察嫌疑人的一举一动。
- 心理描写:她心里很紧张,但表面上不动声色。
- 寓言故事:狐狸不动声色地接近猎物,突然发起攻击。
- 演讲场景:演讲者面对观众的质疑,不动声色地继续演讲。
- 军事策略:指挥官不动声色地调整战术,最终击败敌军。
- 社交场合:她不动声色地化解了尴尬的气氛。
- 家庭教育:爸爸发现孩子撒谎,但不动声色地等待他自己承认。
- 科幻小说:外星人入侵时,科学家不动声色地启动了防御系统。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物体没有声音或颜色。
- 例:这幅画不动声色。(错误,应形容人的行为)
-
错误搭配:与“大声说话”矛盾。
- 例:他不动声色地大喊大叫。(矛盾,应改为“他不动声色地观察”)
-
错误对象:用于动物或自然现象。
- 例:老虎不动声色地捕猎。(不太符合成语的典型用法)
-
错误语境:形容完全无反应。
- 例:他听到好消息后不动声色。(通常用于面对负面或紧急情况)
-
错误理解:误以为“不动声色”等于“不说话”。
- 例:会议上他一言不发,不动声色。(不完全等同,可能只是沉默)
总结:“不动声色”强调人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镇定和隐藏情绪的能力,不能用于无生命的物体或完全被动的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
按辔徐行
"按辔徐行"是一个成语,形容驾车或骑马时从容不迫地前进。源于古代的驾车文化,常用来描述文人墨客游览山水时的悠闲自得。其近义词包括缓步徐行、悠然自得等,反义词为急驰飞奔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特别是在紧急或危急情况下以及描述快速行动或急躁情绪时。在描述从容、缓慢、有节奏的行动时使用更为恰当。例如句:他按辔徐行地穿越城市,欣赏沿途风景,体现了其从容不迫的态度。
从容应对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从容应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出处典故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在面对困难、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从容应对指的是保持镇定、冷静的态度,有条不紊地应对和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强调在压力下保持从容的心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与从容应对相关的例句,并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从容自若是什么意思
“从容自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óng róng zì ruò,描述在面对复杂或困难情境时能够保持冷静、镇定自若的态度。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历史故事,用来形容领导者或智者在压力下的冷静和自信。其近义词有镇定自若、泰然自若等,反义词包括惊慌失措、手足无措等。该成语在不同场合如公共场合、工作或学习中都有应用,但不应用于紧急情况下或描述轻浮散漫的态度。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误解。总的来说,“从容自若”传达了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自信的心态。
匕鬯不惊
本文介绍了成语“匕鬯不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军队纪律严明、行军有序,后也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危险或变故时能保持镇定自若。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形容小事时使用,以免显得夸张,并需避免与其他相近成语混淆使用。
手足失措是什么意思
手足失措的读音标注拼音:shǒu zú shī cuò手足失措的含义“手足失措”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因惊慌、慌乱或其他原因导致手足无措,即不知如何是好,不知道该如何行动。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或混乱场面时,因为惊慌、慌乱或无法作出正确的反应而感到无助的状态。手足失措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如《战国策》等。其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了某人在遭遇危险时,因惊慌失措而手足无措,最终导致了不幸的后果。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常常用来形容“手足失措”的状态。手足失措的近义词惊慌失措:指因突然的变故或意外情况而表现得慌张不安,不知道
鸟骇鼠窜是什么意思
鸟骇鼠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iǎo hài shǔ cuàn。它用来形容非常惊慌、慌乱地逃散,像鸟被惊吓、老鼠一样四处逃窜,常用于描述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极度恐慌、慌张奔逃的情景。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故事。其近义词如惊弓之鸟、慌不择路等,都含有惊慌失措、四处奔逃的意思。反义词如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等,则含有冷静、镇定的意思。在使用时需确保场景和语境恰当,避免误用和滥用。
谈笑自若是什么意思
谈笑自若的读音谈笑自若的读音为:tán xiào zì ruò。谈笑自若的含义谈笑自若,字面意思为在谈话和欢笑中保持平静自如的态度。自若,即指保持平静、镇定自如的状态。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在面对困境、变故或紧张的情境下,仍能保持轻松自如的谈笑态度,显示出内心的平静与自信。谈笑自若的典故谈笑自若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瑜在赤壁之战中,面对曹操大军的威胁,却仍能保持冷静,与将士们谈笑风生,展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心理素质。此典故后被用来形容人在紧张或危急情况下仍能保持镇定自如的态度。谈笑自若的近义词镇定自若:指在紧急情况下能保持冷静,不慌不忙。泰然自若:形容面对困难或紧急情况时能
会家不忙是什么意思
会家不忙的读音为huì jiā bù máng,意指有经验的人在处理事情时表现出的熟练、从容和自信的态度。这一成语强调熟练与从容的态度,典故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会家不忙的近义词包括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等,反义词为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含义,避免错误使用。例如,某人面对复杂项目或紧急情况时仍能冷静应对,可称之为会家不忙。
捉襟露肘是什么意思
捉襟露肘的读音捉襟露肘的读音为:zhuō jīn lù zhǒu。捉襟露肘的含义“捉襟露肘”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窘迫,衣衫不整,或是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局面。具体来说,“捉襟”指的是拉衣襟,“露肘”则是露出了胳膊肘。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一个人在紧张或困难的情况下,连整理自己的衣着都顾不上,表现出一种慌乱或窘迫的状态。捉襟露肘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列御寇》。据传,古代有一个名叫列御寇的人,他非常贫穷,生活困顿。有一天,他在路上行走时,突然遇到了一只凶猛的老虎。列御寇十分惊慌,忙乱中连自己的衣襟都没法整理好,露出了胳膊肘。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手忙脚乱、无法应对的局面
狼奔豕突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狼奔豕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一群动物或人在行动时的慌乱状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详细解释了狼奔豕突的含义和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法规则,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