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写轻描
读音
dàn xiě qīng miáo
含义
“淡写轻描”由“淡”“写”“轻”“描”四个字组成:
- 淡:指颜色浅、不浓重,引申为态度平淡、不刻意。
- 写:指书写、描绘,此处指表达方式。
- 轻:指分量小、不费力,引申为随意、不经意。
- 描:指勾勒、刻画,与“写”类似,指表现手法。
整体含义:形容说话或写作时用简洁、轻松的笔触表达,不刻意渲染,也指对事情的态度不够重视或处理得不够深入。
典故
- 宋代绘画理论:宋代文人画讲究“写意”,推崇“淡墨轻描”的风格,强调含蓄、留白,反对浓墨重彩的刻意雕琢。这一理念后来被引申为语言表达上的简洁随意。
- 《红楼梦》中的运用:曹雪芹在描写某些次要情节时,常用“淡写轻描”的笔法,如对贾府旁支人物的刻画,以突出主线故事的浓墨重彩。
- 清代笔记《闲情偶寄》:李渔提到文人作诗应“淡处见奇,轻中带重”,反对过分堆砌辞藻,可视为“淡写轻描”的另一种诠释。
近义词
- 轻描淡写:与“淡写轻描”意思几乎相同,指用简单的语言带过重要内容。
- 一笔带过:指对事情仅作简要提及,不深入展开。
-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或描述事物不深入,像水面反光或影子掠过一样浅显。
- 蜻蜓点水:形容做事或表达只触及表面,未深入实质。
反义词
- 浓墨重彩:指用鲜明的色彩或强烈的语言突出表现某事。
- 大书特书:强调对某事重点描写或大肆宣扬。
- 淋漓尽致:形容表达或刻画非常充分透彻,毫无保留。
- 刻骨铭心:指感受或记忆极其深刻,难以忘怀。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 老师问小明为什么迟到,他淡写轻描地说:“睡过头了。”
- 妹妹摔倒了,她淡写轻描地拍拍裤子,继续跑去玩。
- 爸爸问他考试怎么样,他淡写轻描地回答:“还行吧。”
小学阶段(4-6年级)
- 作文里,他对自己的获奖经历只是淡写轻描,反而重点写了同学的帮助。
- 面对大家的夸奖,她淡写轻描地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 新闻里对这场小火灾淡写轻描,实际损失并不小。
初中阶段
- 他在回忆录中对那段艰苦岁月淡写轻描,但读者能感受到背后的沉重。
- 导演用淡写轻描的手法处理配角的故事,让主线更突出。
- 尽管问题很严重,报告却淡写轻描,让人误以为无关紧要。
高中阶段
- 诗人以淡写轻描的笔触勾勒江南烟雨,反而更显意境悠远。
- 她对过去的矛盾淡写轻描,但眼神中仍闪过一丝黯然。
- 这部小说对战争的描写并非淡写轻描,而是充满了细节的震撼。
大学及以上阶段
- 论文对次要变量淡写轻描,集中篇幅讨论核心假设。
- 外交辞令常对敏感问题淡写轻描,以避免直接冲突。
- 他的演讲对个人成就淡写轻描,却花大量时间感谢团队。
文学创作类
- 张爱玲的小说善用淡写轻描的对话,暗藏人物复杂心理。
- 水墨画的留白与淡写轻描的线条,构成独特的东方美学。
- 纪录片对底层人民的苦难不做淡写轻描,而是直面记录。
口语表达类
- ——“你昨天和老板的谈话怎么样?”——“他淡写轻描提了几句,感觉不太重视。”
- 朋友问我分手原因,我只得淡写轻描地说:“性格不合吧。”
错误用法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这幅画淡写轻描,色彩非常鲜艳。(应为“浓墨重彩”)
- 错误:他对自己的错误淡写轻描,反复道歉了很久。(应为“大书特书”)
-
语境不符:
- 错误:医生淡写轻描地告诉患者:“你得的是晚期癌症。”(应用“郑重其事”)
- 错误:婚礼上,新郎淡写轻描地吻了新娘。(应用“深情款款”)
-
过度使用:
- 错误:整篇文章都在淡写轻描,导致核心观点模糊不清。(应部分详写)
-
褒贬误用:
- 错误:这位作家淡写轻描的风格,让作品充满张力。(若强调“张力”,则矛盾)
你可能感兴趣
大巧若拙
大巧若拙的读音为dà qiǎo ruò zhuō。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技艺、智慧或策略高超却以朴实无华方式展现的人或事物,强调真正的技巧和智慧往往不显山露水。其源自古代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的智慧,并蕴含了许多历史典故。近义词包括深藏不露、朴实无华等,反义词则是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避免滥用场合、误解含义以及随意搭配词语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艺术作品、科研成果、建筑设计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辞严气正
辞严气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yán qì zhèng。其含义为言辞严厉,正气浩然,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正直、刚毅的气质。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辞严、言辞刚毅、正气浩然等。反义词则包括言不由衷、轻言软语、虚应故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误用。例如,他在法庭上的言辞庄重严肃,表现出辞严气正的气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打破迷关
“打破迷关”的读音为dǎ pò mí guān,意味着摆脱困惑或迷惑的状态,解除难题或困境,找到正确的方向或答案。这一成语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描述人们通过智慧、勇气或特殊方法摆脱困境的情节。其近义词如解除困惑、摆脱困境等,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反义词如陷入困境、迷失方向等,则表达了相反的状态。在使用“打破迷关”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语、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不当搭配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表达摆脱困境、找到正确答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包羞忍耻
包羞忍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o xiū rěn chǐ",意指能够承受羞辱和耻辱,展现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常用于形容面对困境时保持冷静和不屈不挠的人。包羞忍耻的近义词包括忍辱负重、逆境自强和坚忍不拔等。相反,自暴自弃、轻易放弃和骄傲自满等则是其反义词。在使用包羞忍耻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包羞忍耻的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
才广妨身
才广妨身的读音为cái guǎng fáng shēn,意指一个人的才能或能力过于突出,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或束缚,影响其个人发展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才能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才广妨身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而自困、智者多忧等,反义词则为无拘无束、才华得展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误解含义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以多种方式阐述了才广妨身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藏锋敛颖
藏锋敛颖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含义为隐藏才智、不露锋芒。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这个成语强调人在处理事情时应不张扬、善于隐藏实力和才智。其近义词包括不露声色、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锋芒毕露、炫耀才华、显山露水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选择合适的语境和避免误解其含义和用法。
不祧之祖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祧之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在历史或某一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错误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使用“不祧之祖”可能会引起误解。总之,“不祧之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文化背景的成语,需正确使用。
长虑却顾
长虑却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ǎng lǜ què gù。它表示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同时,也顾及眼前的利益和情况,强调全面、周密的思考和计划。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战略思想,并可以在历史事件和文学作品中找到相关典故和出处。其近义词包括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等,反义词则包括草率行事、目光短浅等。在实际应用中,长虑却顾涉及决策、规划、设计、投资、外交等领域。错误用法是忽略全面、周密思考的重要性,只关注眼前或长期利益而忽视另一方。
居安思危
安不忘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bù wàng wēi。其含义是在安稳的环境中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忘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下》和《左传·襄公十一年》。安不忘危的含义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安稳所迷惑。此外,安不忘危还有近义词如居安思危、防患未然、未雨绸缪等,反义词包括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安于现状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牢记安不忘危的道理,无论是个人生活、工作还是国家安全方面,都要时刻保持警觉和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错误使用安不忘危的情况包括将其与反义词混淆,以及在安全环境中放松警惕等。
不赏之功
“不赏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ǎng zhī gōng,指不经过奖赏就能获得功劳或成就。它用来形容个人或团队完成任务时的出色表现,体现了超凡实力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历史故事,如韩信背水一战等。其近义词有“无私奉献”、“功绩卓著”等,反义词包括“贪图虚名”、“追求私利”等。在正确使用语境下,不赏之功是对个人或团队的高度赞扬,错误用法会误导其真正的含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