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如故
读音
dān xīn rú gù
含义
- 丹心:赤诚的心,比喻忠诚。
- 如故:像从前一样,保持不变。
整体含义:形容人始终忠诚,心意不变,像最初一样坚定。
典故
- 《后汉书·耿弇传》
东汉名将耿弇忠心耿耿,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他一生征战沙场,始终不改初心,后人用“丹心如故”形容他的忠诚。 - 《宋史·岳飞传》
岳飞精忠报国,即使被奸臣秦桧陷害,仍不改抗金之志,最终以“莫须有”罪名被害。后人赞其“丹心如故”,表达对他忠贞不渝的敬仰。 -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
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即使被曹操厚待,仍不忘旧主,最终“千里走单骑”回归刘备阵营,展现了“丹心如故”的精神。
近义词
- 赤胆忠心——形容极其忠诚,毫无二心。
- 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
- 矢志不渝——立下志向,绝不改变。
- 始终如一——从开始到结束都保持一致。
反义词
- 朝三暮四——形容心意不定,反复无常。
- 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形容不专一。
-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抛弃道义。
- 反复无常——态度或行为变化不定,不可信赖。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他对朋友一直很好,真是“丹心如故”。
- 老师教导我们要“丹心如故”,做个诚实的人。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位老兵几十年如一日地守护国旗,真是“丹心如故”。
-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坚持自己的梦想,可谓“丹心如故”。
-
初中
- 科学家们“丹心如故”,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 他对祖国的热爱“丹心如故”,从未因外界的诱惑而动摇。
-
高中及以上
- 革命先烈们“丹心如故”,即使面对死亡也绝不背叛信仰。
- 真正的友谊应当“丹心如故”,不会因时间或距离而改变。
错误用法
-
形容短暂的热情(错误)
- ❌ 他最近对篮球很感兴趣,真是“丹心如故”。(应改为“热情高涨”)
-
形容善变的人(错误)
- ❌ 她总是换男朋友,一点也不“丹心如故”。(应改为“专一”)
-
用于贬义(错误)
- ❌ 这个骗子“丹心如故”地骗人。(应改为“执迷不悟”)
-
形容物质不变(错误)
- ❌ 这块石头“丹心如故”,一直没变化。(应改为“始终如一”)
“丹心如故”强调的是一种持久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丹心碧血
丹心碧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xīn bì xuè。它表示忠诚的赤诚之心和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热血之情。源于《庄子·渔父》的典故,描述渔父为国家利益的忠诚与牺牲。其近义词包括忠心耿耿、精忠报国、赤胆忠心等,反义词为奸诈虚伪、背信弃义、忘恩负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其特定含义和语境,避免误用。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为正义事业作出重大牺牲和忠诚的人。
一寸丹心是什么意思
一寸丹心的读音一寸丹心,读音为 yī cùn dān xīn。其中,“一寸”表示极小,“丹心”指赤诚之心。一寸丹心的含义一寸丹心指的是一个人对于某种事业或理念抱有坚定的信念和赤诚的忠诚,即使面临困难和危险也不会改变其初心。该成语强调了人的忠诚和坚定信念的重要性。一寸丹心的典故一寸丹心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后汉书·班固传》,班固在《汉书》中自述其创作《汉书》的初衷时,称自己“臣之功烈,一何微薄,一寸丹心图报国”。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忠诚于国家、民族或事业的人。例如,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常常有人用“一寸丹心”来形容自己对于国家或君主的忠诚和热爱。此外,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在困难和危险面前
匪石之心
匪石之心的拼音是fěi shí zhī xīn,形容意志坚定如磐石,不易动摇的决心和信念。其源自古代的《诗经》和《左传》等文献。近义词有坚定不移、坚如磐石、矢志不渝等,反义词则包括见异思迁、心猿意马等。使用时需避免与其他描述意志不坚定的词语混淆,并需避免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该成语用以形容人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例如在各种困境和诱惑面前都能保持初心和信念。
加膝坠渊
加膝坠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 xī zhuì yuān。它用来形容人的态度变化无常,对别人好时极力奉承,不好时则冷漠无情。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不定,时而热情时而冷漠。它的近义词包括喜怒无常、反复无常等,反义词则是始终如一、忠诚可靠等。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的场合、滥用以及与近义词的混淆。总是加膝坠渊地对待他人会让人无法信任,需要保持恒心和毅力,始终如一地面对各种情况。
白首不渝
文章介绍了“白首不渝”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白首不渝是指老年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初衷,不改心志。出自《史记·伯夷列传》,表达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其近义词有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等,反义词有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白首不渝的多个例句,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或错误用法。
朝三暮二
本文介绍了成语“朝三暮二”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该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或变化频繁,没有规律性,也用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或事物发展的迅速。文章还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下应避免使用该成语,并提醒读者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忽冷忽热
"忽冷忽热"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描述某物或某情况表现出的不稳定、反复无常的变化,尤其在温度、气氛、态度方面。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广泛用于形容气温、情绪或人际关系的复杂变化。其近义词有时冷时热、变幻莫测、反复无常等,反义词有恒温恒态、始终如一等。使用"忽冷忽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的使用场合、与其他词语混淆以及搭配不恰当的词语或句式。
作好作歹是什么意思
作好作歹的读音作好作歹的读音为:zuò hǎo zuò dǎi。作好作歹的含义"作好作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反复无常,一会儿做好事,一会儿做坏事,形容人行为不端,反复无常。其中,“作好”指做好的事情或行为,“作歹”指做坏的事情或行为。作好作歹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故事,传说中有一位神仙,他经常变换自己的行为,一会儿做好事,一会儿做坏事,人们就用“作好作歹”来形容他的行为。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反复无常、行为不端的人。作好作歹的近义词忽好忽坏:形容事物或人的行为变化无常,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反复无常: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不稳定,时而这样,时而那样,没有一定的规律。善恶不端:形容人的品行不好,常
朝梁暮陈
朝梁暮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liáng mù chén,形容人生活不稳定,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其典故源自古代历史故事,讲述梁鸿四处漂泊的生活。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长期稳定的生活状态时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该成语用于描述那些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的人的生活状态。
二三其意
二三其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专一,对某事或某人有多个想法或意图。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用来形容齐国大夫崔杼对庆封心怀不满却表面上装作亲近的情况。该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态度多变、意志不坚定的人。同时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应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