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时守分
读音
dài shí shǒu fèn
含义
- 待:等待,不急于行动。
- 时:时机,合适的时刻。
- 守:坚守,保持。
- 分:本分,应尽的职责或身份。
整体含义:指人在时机未到之时,安守本分,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强调不急于求成,而是顺应时势,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典故
- 《论语·泰伯》
孔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强调人应当安守本分,不越权行事,与“待时守分”有相通之处。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早年贫困,曾受胯下之辱,但他不急于争一时之勇,而是等待时机,最终成为一代名将。 - 《三国演义》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潜心读书,不急于出山,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才出山辅佐,体现了“待时守分”的智慧。
近义词
- 安分守己:安于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能力或身份的事。
-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等待时机。
- 静观其变:冷静观察形势变化,不急于行动。
- 顺其自然:顺应时势,不强求。
反义词
- 急于求成:不顾时机,急于取得成功。
- 越俎代庖: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干涉他人事务。
- 躁动不安:内心浮躁,不能安心等待。
- 拔苗助长: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加速发展。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虽然很想参加比赛,但老师说他年纪还小,要待时守分,先好好学习。
- 小学高年级:小华看到同学们都在玩手机,但他知道现在应该待时守分,先把作业写完。
- 初中:面对中考,我们要待时守分,按部就班地复习,不急于求成。
- 高中:高考临近,与其焦虑,不如待时守分,稳扎稳打地提升成绩。
- 大学:刚毕业时不要急于创业,待时守分,积累经验后再行动更稳妥。
- 职场:新人初入职场,应当待时守分,虚心学习,而不是急于表现自己。
- 家庭:父母教育孩子要待时守分,不能过早给孩子施加压力。
- 历史: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待时守分,最终复仇成功。
- 文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待时守分,不慕荣利。
- 哲学: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与待时守分的理念相契合。
- 经济:投资者在市场低迷时应待时守分,等待合适的入场时机。
- 体育:运动员在伤病期间要待时守分,耐心康复,不能急于复出。
- 艺术:画家在创作瓶颈期要待时守分,沉淀灵感,而非强行作画。
- 科技:科研工作者需要待时守分,潜心研究,才能取得突破。
- 军事:将领在战场上要待时守分,等待敌方露出破绽再出击。
- 政治:政治家在局势不明朗时应待时守分,避免贸然行动。
- 社交:与人交往要待时守分,不急于拉近关系,让友谊自然发展。
- 心理:面对焦虑,要学会待时守分,给自己时间调整心态。
- 教育:老师教导学生要待时守分,不能揠苗助长。
- 生活:人生路上,有时需要待时守分,静待花开。
错误用法
-
消极等待:误以为“待时守分”就是什么都不做,被动等待。实际上,它强调在等待的同时做好本分之事。
- 错误示例:他整天无所事事,还说这是待时守分。
-
逃避责任:以“待时守分”为借口,逃避应尽的职责。
- 错误示例:领导让他负责项目,他却推脱说“待时守分”,不肯接手。
-
错失时机:过于保守,明明时机已到却仍不敢行动。
- 错误示例:公司已经给了他晋升机会,他却因“待时守分”而拒绝。
-
误解本分:将“守分”理解为固步自封,不敢突破。
- 错误示例:他明明有能力创新,却因“待时守分”而不敢尝试新方法。
“待时守分”是一种智慧,但需正确理解其内涵,避免走入误区。
你可能感兴趣
安常守分
安常守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n cháng shǒu fēn。其含义是保持平常、安定的生活,遵守常规,不越轨不逾矩,安于自己的本分。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保持适度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安常守分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范的表现,其近义词包括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等。反义词则是描述行为放肆、背离正道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成语的匹配性和语境的正确性,避免误用。
甘贫守分
甘贫守分是指一个人虽在贫穷的环境下,依然能恪守本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追求超越本分的物质享受。这一成语强调积极的生活态度,对道德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其最早源于古代文献中追求道义和品德的人物。近义词如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反义词包括贪图享乐、贪得无厌、追逐名利。在使用时,需避免误解为消极避世的态度。
守分安常是什么意思
守分安常的读音守分安常的拼音是:shǒu fèn ān cháng。守分安常的含义“守分安常”是一个成语,意为恪守本分,追求平稳安定。它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行为和态度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越轨、不冒进,同时也要保持一种平静、安稳的心态。守分安常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最早出自《汉书·贡禹传》。其中描述了汉代官员贡禹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他恪守本分,不追求奢华,保持清廉自守的生活方式。此外,在《庄子》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这些典故都强调了恪守本分、追求平稳安定的生活态度。守分安常的近义词安分守己:指恪守本分,不做超出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事情。循规蹈矩:指按照规矩行事,不越轨、不冒进。平稳如
待贾而沽
“待贾而沽”是一个成语,意为等待合适的时机或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产品或服务。源自古代商人寻找合适买家出售货物的情境,强调耐心和等待的重要性。近义词有“伺机而动”、“守株待兔”和“蓄势待发”等。反义词包括“急于求成”、“见机行事”和“坐失良机”等。文章提供了相关例句,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注意事项,避免误解或笑话的产生。
遵养晦时是什么意思
遵养晦时的读音遵养晦时的读音为zūn yǎng huì shí。遵养晦时的含义遵养晦时,字面上的解释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其中,“遵”表示遵循,“养”表示积蓄、培养,“晦”表示隐匿、不显露,“时”则指时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应该遵循规律,积蓄力量,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意图,等待最佳的时机再行动。遵养晦时的典故遵养晦时这一成语出自《汉书·公孙弘传》,公孙弘在任丞相之前,曾经隐居乡间,静待时机。他深知遵循一定的规律和节制自己的行为是必要的,因此他选择了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山。他的这种做法最终使他成为了汉朝的重要官员,也留下了“遵养晦时”这一成语。此外,
韬光俟奋是什么意思
韬光俟奋的读音韬光俟奋的读音为:tāo guāng sī fèn。韬光俟奋的含义韬光俟奋指隐藏才能,等待时机。其中,“韬光”意为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光芒,“俟奋”则表示等待时机以展现自己的才能。韬光俟奋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古代,许多有才华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会选择隐藏自己的才华,等待时机。他们相信,只有当自己具备了足够的实力和经验,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思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逐渐形成了“韬光俟奋”这个成语。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代文献。例如,《左传》中就有“君子韬光养晦,待时而动”的说法,意思是君子应该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光芒,等待时机再
观机而作
"观机而作"是一个成语,意为仔细观察时机并采取适当的行动。其含义强调在行动前要审时度势,抓住合适的时机做出决策。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观察自然现象和事物变化以领悟人生哲理。此外,"观机而作"在商业、生活场景和工作场合都有广泛应用。同时,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避免滥用和误解其含义。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藏器待时
“藏器待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ng qì dài shí。它意味着将才华、能力或资源储备起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施展或使用。这个成语出自《周易·系辞下》,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团队在平时默默努力,积累经验和技能,等待最佳时机展示实力。它强调积累和准备的的重要性,以及等待合适时机再行动的智慧。但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景、与其他词语混淆、搭配不当,以及忽视成语内涵等错误用法。
遵时养晦是什么意思
遵时养晦的读音遵时养晦的读音为 zūn shí yǎng huì,其中“遵”读作 zūn,“时”读作 shí,“养”读作 yǎng,“晦”读作 huì。遵时养晦的含义遵时养晦的含义是遵循时序,韬光养晦,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才华或实力,以待时机。它强调在适当的时候行动,不轻举妄动,保持低调和谨慎的态度。遵时养晦的典故遵时养晦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智慧。在古代,许多智者和政治家都懂得在适当的时机隐藏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避免过早地暴露自己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他们相信,只有遵循时序,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取得更好的成果。例如,春秋时期,孔子就曾提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的思想,强调了遵时
善贾而沽是什么意思
善贾而沽是一个成语,拼音为shàn jiǎ ér gū。其含义是比喻有才能的人会等待合适的时机展示自己的才华。该成语源自《论语·子张篇》中的典故,孔子用其比喻商人善于抓住商机。善贾而沽也与古代商业活动相关,形容商人能在市场繁荣时精准决策。近义词有伺机而动、见机行事等,反义词为错失良机、盲目行动等。在例句中,"善贾而沽"用来形容在合适时机行动或展示才华的能力。错误的用法是忽略其背后深意和智慧,误解为单纯追求利益的行为。因此,使用时应理解其真正含义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