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若流:成语详解
读音
从善若流(cóng shàn ruò liú)
含义
- 从:跟随、依从。
- 善:好的、正确的言行或建议。
- 若:如同、好像。
- 流:流水,比喻自然顺畅、毫无阻碍。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乐于接受好的建议或意见,像流水一样自然顺畅,毫不迟疑。
典故
-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劝谏晋平公,希望他能像流水一样接纳贤臣的建议。晋平公听后欣然接受,并称赞叔向的建议如同流水般自然,因此有了“从善若流”的说法。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于纳谏著称,魏征曾多次直言进谏,太宗不仅不恼怒,反而称赞他“从善若流”,体现了明君的胸怀。
近义词
- 从谏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规劝。
- 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宽广,能容纳不同意见。
-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高兴,表示乐于改正。
-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建议去实行。
反义词
-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 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做法。
- 讳疾忌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表扬小明“从善若流”,因为他总是认真听取同学的建议。
- 小红改正了错误,妈妈说她是“从善若流”的好孩子。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做事“从善若流”,大家都愿意给他提建议。
- 爸爸说,做人要“从善若流”,才能不断进步。
-
初中(7-9年级):
- 唐太宗“从善若流”,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
- 真正的领导者应该“从善若流”,而不是独断专行。
-
高中及以上:
- 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必须“从善若流”,才能集思广益。
- 在企业管理中,“从善若流”是提升决策质量的关键。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从善如流”:
- ❌ 他做事总是“从善如流”,所以很受欢迎。(正确应为“从善若流”)
-
误用为形容固执:
- ❌ 他性格倔强,从不“从善若流”。(“从善若流”是褒义词,不能用于否定句)
-
误用为被动接受:
- ❌ 他被逼无奈,只好“从善若流”。(“从善若流”强调主动接纳,而非被迫)
-
误用为形容水流:
- ❌ 这条小溪“从善若流”,清澈见底。(成语用于形容人,不能直接描述自然现象)
总结:“从善若流”强调主动、愉快地接受好的建议,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从谏如流
文章介绍了成语“从谏如流”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了一个人或组织虚心接受他人建议或意见,并能迅速自然付诸实践的品质。文章还通过举例说明了从谏如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真正的从谏如流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盲目听从。
言从计听是什么意思
言从计听的读音读音:yán cóng jì tīng拼音注音:yán/cóng/jì/tīng言从计听的含义言从计听是一个成语,指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完全接受并执行。在这个成语中,“言”指的是话语或意见,“从”是听从、顺从的意思,“计”是计谋或建议,“听”是听取、接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是说话的人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完全被听话的人接受并执行。言从计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在这个故事中,楚国大夫申叔时向楚庄王提出了一个建议,说应该把国家大事交给有德行的人来处理。楚庄王听从了申叔时的建议,并因此而治理国家更加得心应手。从此,“言从计听”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完全听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是什么意思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言听计用是什么意思
言听计用的读音言听计用的读音为yán tīng jì yòng。言听计用的含义言听计用,指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并能够采纳运用。其中,“言”指的是言语、建议,“听”指的是倾听、听取,“计”指的是计划、策略,“用”则是指实施、应用。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将这些意见付诸实践,运用得当。言听计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因此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付诸实践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在《史记》中,魏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个善于言听计用的人,他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最终帮助魏国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言听计用便成
自行其是是什么意思
自行其是的读音自行其是的读音为:zì xíng qí shì,其中“zì”为第四声,“xíng”为第二声,“qí”为第二声,“shì”为第四声。自行其是的含义“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愿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只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决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固执己见,不听从他人的劝告或建议。自行其是的典故“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过于自信,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结果往往导致失败或不良后果。这个成语的典故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自行其是的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放马后炮是什么意思
“放马后炮”是一个汉语成语,指的是在事情发生后才采取行动或发表意见的行为,尤其指没有实际帮助或效果的行动或意见,带有贬义。这个成语可能源自于古代战争情境。其近义词包括“事后诸葛亮”、“画蛇添足”和“亡羊补牢”,反义词则是“未雨绸缪”、“及时雨”和“防患未然”。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含义及使用场合,避免误解和滥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言听计从是什么意思
言听计从的读音言听计从的读音为yán tīng jì cóng,其中“言”字发音为第二声,“听”字为第一声,“计”字为第四声,“从”字为第二声。言听计从的含义“言听计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别人说什么就听从什么,别人出什么主意就采纳什么。形容对某人十分顺从,完全听从其意见或命令。其中,“言”指言语,“听”指听从,“计”指计谋或主意,“从”指顺从。言听计从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往往不听从他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后来,在刘邦的谋士陈平的离间计下,范增被项羽怀疑并辞去职务。此后,项羽的决策更加任性,往往只听从身边亲
纳谏如流是什么意思
纳谏如流是一个形容领导者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并明智采纳的词汇。其源自古代中国的唐太宗李世民,表示领导者能够如同流水般顺畅地接纳建议。纳谏如流包括近义词如从善如流、善纳良言等,反义词则有一意孤行、拒谏饰非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盲目接受错误建议或缺乏主见的情况。文章还提供了相关典故、例句等。
人微言轻是什么意思
“人微言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én wēi yán qīng,形容人的地位低下,言论没有分量或影响力。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描述地位低微的人其言论难以被重视或采纳。其近义词有卑辞厚礼、卑躬屈膝、微不足道等。反义词包括举足轻重、权重望尊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该成语的贬义性质,避免在正式场合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同时,也要避免在日常交流中随意使用,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言从计纳是什么意思
言从计纳的读音读音标注:yán cóng jì nà言从计纳的含义“言从计纳”指对于别人的建议或意见,能够听从并采纳。此成语强调了对于他人的建议和策略的尊重与重视,以及在决策过程中能够接纳他人意见的智慧和胸怀。言从计纳的典故典故一: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战国时期,魏国的信陵君听从了侯赢的计策,夺取了赵国的兵权,成功地解除了赵国之围。这个故事展现了言听计从的智慧和胆略。典故二:东汉末年,曹操在治理国家时,常常采纳部下的建议,如荀彧、郭嘉等人的计谋,使得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这也体现了“言从计纳”的智慧和价值。言从计纳的近义词从善如流:形容听从好的意见或建议非常快。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开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