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善如流

从善若流:成语详解

读音

从善若流(cóng shàn ruò liú)

含义

  • :跟随、依从。
  • :好的、正确的言行或建议。
  • :如同、好像。
  • :流水,比喻自然顺畅、毫无阻碍。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乐于接受好的建议或意见,像流水一样自然顺畅,毫不迟疑。

典故

  1.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叔向劝谏晋平公,希望他能像流水一样接纳贤臣的建议。晋平公听后欣然接受,并称赞叔向的建议如同流水般自然,因此有了“从善若流”的说法。
  2.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以善于纳谏著称,魏征曾多次直言进谏,太宗不仅不恼怒,反而称赞他“从善若流”,体现了明君的胸怀。

近义词

  1. 从谏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规劝。
  2. 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宽广,能容纳不同意见。
  3.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高兴,表示乐于改正。
  4.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建议去实行。

反义词

  1. 刚愎自用: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2. 一意孤行:不顾他人意见,坚持自己的做法。
  3. 讳疾忌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4.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表扬小明“从善若流”,因为他总是认真听取同学的建议。
    • 小红改正了错误,妈妈说她是“从善若流”的好孩子。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长做事“从善若流”,大家都愿意给他提建议。
    • 爸爸说,做人要“从善若流”,才能不断进步。
  3. 初中(7-9年级)

    • 唐太宗“从善若流”,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
    • 真正的领导者应该“从善若流”,而不是独断专行。
  4. 高中及以上

    • 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必须“从善若流”,才能集思广益。
    • 在企业管理中,“从善若流”是提升决策质量的关键。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从善如流”

    • ❌ 他做事总是“从善如流”,所以很受欢迎。(正确应为“从善若流”)
  2. 误用为形容固执

    • ❌ 他性格倔强,从不“从善若流”。(“从善若流”是褒义词,不能用于否定句)
  3. 误用为被动接受

    • ❌ 他被逼无奈,只好“从善若流”。(“从善若流”强调主动接纳,而非被迫)
  4. 误用为形容水流

    • ❌ 这条小溪“从善若流”,清澈见底。(成语用于形容人,不能直接描述自然现象)

总结:“从善若流”强调主动、愉快地接受好的建议,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从善如流.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从谏如流

文章介绍了成语“从谏如流”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了一个人或组织虚心接受他人建议或意见,并能迅速自然付诸实践的品质。文章还通过举例说明了从谏如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真正的从谏如流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盲目听从。

独行独断

独行独断的读音为dú xíng dú duàn,意指在行动或决策时不依赖他人,独自决定并行动,形容人做事果断、独立。该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不随波逐流、有独特见解的人。然而,在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或误用,要结合具体情境判断,避免给人过于固执己见或不尊重他人的印象。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绝、自行其是、独立自主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随波逐流等。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言从计听是什么意思

言从计听的读音读音:yán cóng jì tīng拼音注音:yán/cóng/jì/tīng言从计听的含义言从计听是一个成语,指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完全接受并执行。在这个成语中,“言”指的是话语或意见,“从”是听从、顺从的意思,“计”是计谋或建议,“听”是听取、接受的意思。整个成语的含义是说话的人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完全被听话的人接受并执行。言从计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在这个故事中,楚国大夫申叔时向楚庄王提出了一个建议,说应该把国家大事交给有德行的人来处理。楚庄王听从了申叔时的建议,并因此而治理国家更加得心应手。从此,“言从计听”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完全听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犯言直谏

犯言直谏是一种正直、坦诚和勇敢的品质,指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批评,不畏惧权威或权力。它源于古代忠臣对君王的直言不讳的劝谏。犯言直谏的近义词有直言不讳、仗义执言等,反义词则是阿谀奉承、曲意逢迎等。在现实生活中,犯言直谏需要分场合和对象,随意使用可能会造成不良影响。如,在私人场合随意对他人的私事进行犯言直谏会侵犯隐私,过于直接地指出领导或长辈的错误可能会引起反感。因此,犯言直谏时需考虑充分证据和理由,以避免造成不适。

言听计用是什么意思

言听计用的读音言听计用的读音为yán tīng jì yòng。言听计用的含义言听计用,指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并能够采纳运用。其中,“言”指的是言语、建议,“听”指的是倾听、听取,“计”指的是计划、策略,“用”则是指实施、应用。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将这些意见付诸实践,运用得当。言听计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出自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互相交流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因此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付诸实践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在《史记》中,魏公子信陵君就是一个善于言听计用的人,他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付诸实践,最终帮助魏国取得了胜利。从此以后,言听计用便成

自行其是是什么意思

自行其是的读音自行其是的读音为:zì xíng qí shì,其中“zì”为第四声,“xíng”为第二声,“qí”为第二声,“shì”为第四声。自行其是的含义“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愿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只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决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固执己见,不听从他人的劝告或建议。自行其是的典故“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过于自信,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结果往往导致失败或不良后果。这个成语的典故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自行其是的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纳谏如流是什么意思

纳谏如流是一个形容领导者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并明智采纳的词汇。其源自古代中国的唐太宗李世民,表示领导者能够如同流水般顺畅地接纳建议。纳谏如流包括近义词如从善如流、善纳良言等,反义词则有一意孤行、拒谏饰非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盲目接受错误建议或缺乏主见的情况。文章还提供了相关典故、例句等。

言听计从是什么意思

言听计从的读音言听计从的读音为yán tīng jì cóng,其中“言”字发音为第二声,“听”字为第一声,“计”字为第四声,“从”字为第二声。言听计从的含义“言听计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别人说什么就听从什么,别人出什么主意就采纳什么。形容对某人十分顺从,完全听从其意见或命令。其中,“言”指言语,“听”指听从,“计”指计谋或主意,“从”指顺从。言听计从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在楚汉相争时期,项羽的谋士范增曾多次向项羽献计,但项羽往往不听从他的建议,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后来,在刘邦的谋士陈平的离间计下,范增被项羽怀疑并辞去职务。此后,项羽的决策更加任性,往往只听从身边亲

人微言轻是什么意思

“人微言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én wēi yán qīng,形容人的地位低下,言论没有分量或影响力。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描述地位低微的人其言论难以被重视或采纳。其近义词有卑辞厚礼、卑躬屈膝、微不足道等。反义词包括举足轻重、权重望尊等。在日常使用中,应注意该成语的贬义性质,避免在正式场合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词。同时,也要避免在日常交流中随意使用,忽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注意使用场合和语境,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