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内之吝

出内之吝

读音

chū nèi zhī lìn

含义

  • :拿出、给予。
  • :指内部、自己的财物或资源。
  • :吝啬、舍不得。

整体含义:形容人在付出自己的财物或资源时非常吝啬,舍不得给予他人。

典故

  1. 《左传·昭公十三年》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孙氏在分配财物时极其吝啬,不愿分给他人,被批评为“出内之吝”。
  2. 《论语·雍也》
    孔子评价某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里的“吝”即指“出内之吝”,强调吝啬的品德不可取。
  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一位富人因过于吝啬,最终众叛亲离的故事,讽刺“出内之吝”的危害。

近义词

  1. 一毛不拔:形容极其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拔下。
  2. 锱铢必较:形容对极小的利益也要计较,不肯吃亏。
  3. 爱财如命:形容把钱财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舍不得花用。
  4. 守财奴:指只知积攒钱财却舍不得使用的人。

反义词

  1. 慷慨解囊:形容大方地拿出钱财帮助他人。
  2. 乐善好施:形容乐于行善,喜欢施舍财物。
  3. 挥金如土:形容花钱大方,毫不吝啬。
  4. 仗义疏财:形容重义气,愿意散财助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从不分享零食,真是出内之吝。
    • 妈妈说我不能出内之吝,要学会分享玩具。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连一支铅笔都不愿借给同学,真是出内之吝。
    • 出内之吝的人很难交到朋友。
  3. 初中

    • 那位老板对员工非常苛刻,工资给得极少,简直是出内之吝。
    • 出内之吝的性格会让别人觉得你很小气。
  4. 高中

    • 历史上许多失败的政治家,往往因为出内之吝而失去民心。
    • 出内之吝的商人虽然积累了财富,却失去了信誉。
  5. 大学及以上

    • 在团队合作中,出内之吝的态度会阻碍整体发展。
    • 出内之吝的管理者很难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出手大方”

    • ❌ 他经常请客吃饭,真是出内之吝。(正确应为“慷慨大方”)
  2. 误用为“节俭”

    • ❌ 她生活很节省,从不浪费,真是出内之吝。(正确应为“勤俭节约”)
  3. 误用为“谨慎”

    • ❌ 他做事很小心,从不冒险,有点出内之吝。(正确应为“谨小慎微”)
  4. 误用为“自私”

    • ❌ 他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真是出内之吝。(正确应为“自私自利”)
  5. 误用为“吝啬时间”

    • ❌ 他连一分钟都不愿多等,真是出内之吝。(正确应为“惜时如金”)

总结:“出内之吝”专指在财物或资源上的吝啬,不能泛用于其他方面的吝啬或谨慎。

出内之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倒箧倾囊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箧倾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将全部财物或资源都拿出来,形容竭尽全力付出。其典故源自古代,表示极度奉献和付出。同时,也介绍了在特定场合下使用此成语的注意事项,提醒读者正确使用,以表达真正的含义。

出纳之吝

“出纳之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ū nà zhī lìn,形容人言谈举止过于吝啬,不愿多说话或付出。该成语源自古代,用于形容那些在人际交往中过于节俭、缺乏交流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节俭寡言、沉默寡言等,反义词则为慷慨激昂、畅所欲言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出纳之吝”的详细介绍和例句。

倒廪倾囷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廪倾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形容竭尽所有,毫无保留地付出或奉献。出自古代文献,描述人们为表达感激而倾尽家产的故事。其近义词有倾囊相助、竭尽全力等,反义词包括留有余地、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应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以体现其含义和价值。

不拔一毛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拔一毛”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非常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文章通过多个角度阐述了不拔一毛的概念,并配以例句说明。同时,强调了该成语的贬义色彩,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

守财奴是什么意思

守财奴的读音守财奴读音为 shǒu cái nú,其中“守”表示守护、保留,“财”表示财富,“奴”则有奴役、被束缚之意。守财奴的含义守财奴指的是那些过分看重财富,只知积存而不知运用,过分节俭或吝啬的人。他们往往只看重财富的积累,而忽视其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守财奴一词通常带有贬义色彩,用来形容那些过于吝啬、守财如命的人。守财奴的典故守财奴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当时社会财富相对匮乏,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和保护意识非常强烈。因此,有些人会过分地保护自己的财富,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这些人的行为被人们所诟病,逐渐形成了一个成语——守财奴。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故事,而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种现象和

啬怎么读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啬”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有多重含义,包括小气、舍不得用财物,以及表示收获谷物、爱惜、节俭等。同时,也涉及该字在古文化中的含义和用法,如《礼记》《仪礼》等经典中的记载。

轻财仗义是什么意思

轻财仗义是一种重视道义、不贪图物质财富、为正义事业奋斗的品质。该成语源自古代的英雄人物,强调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轻财仗义的人乐于助人,敢于为朋友和正义事业冒险,表现出高尚的品质和行为准则。其反义词为见利忘义、贪图享乐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词的准确性,以避免误解或歧义的情况。

秤薪而爨

本文介绍了成语“秤薪而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该成语原意是形容烧火做饭时精确计算柴草重量以节约资源,现常用来比喻精打细算、注重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判断和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避免滥用或误用。

秋毫见捐是什么意思

秋毫见捐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微小事物的捐助或捐赠。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慈善行为,表示一种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秋毫见捐的读音为qiū háo jiàn juān,其典故源于一位连最微小的物品都愿意捐赠的仁慈富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反义词则是吝啬小气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这个成语,避免与其他意思混淆。文章中的主人公总是秋毫见捐,乐于分享和捐赠,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倒箧倾筐

“倒箧倾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qiān qīng kuāng,用来形容人慷慨大方,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人。该成语源于古代民间故事或历史事件,形象地描绘了将物品全部倒出的情景。它的近义词包括倾囊相助、慷慨解囊和倾其所有等,反义词则包括斤斤计较、吝啬小气等。该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过度夸张或用于形容小气、吝啬的行为。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