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箧倾筐

倒箧倾筐:倾囊相助的慷慨之举

读音

dǎo qiè qīng kuāng

含义

  • :翻转,使里面的东西全部出来。
  • :古代的小箱子,多用于存放贵重物品。
  • :倒出,全部拿出。
  • :竹编的容器,用于盛放物品。

整体含义:形容人毫不保留地拿出自己所有的财物或知识,以帮助他人或表达诚意。

典故

  1. 《后汉书·范冉传》
    东汉时期,范冉家境贫寒,但为人慷慨。一次朋友急需用钱,他毫不犹豫地“倒箧倾筐”,拿出所有积蓄相助。
  2.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在战乱时,曾“倾筐倒箧”资助流民,展现其仁德之心。
  3.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书生赴京赶考,盘缠用尽,一位素不相识的老者“倒箧倾筐”资助他,书生后来高中状元,回报恩人。

近义词

  1. 倾囊相助:拿出所有钱财帮助别人。
  2.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3. 毫无保留:不隐藏,全部付出。
  4. 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资助他人。

反义词

  1. 一毛不拔:形容极其吝啬,连最小的利益都不愿付出。
  2. 锱铢必较:对极小的利益都要计较,形容吝啬。
  3. 守财奴:指过分吝啬,只知积累财富而不愿使用的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把零花钱“倒箧倾筐”地捐给了灾区小朋友。
    • 妈妈“倒箧倾筐”地给我准备了很多零食。
  2. 小学高年级

    • 为了帮助同学,他“倒箧倾筐”,拿出了所有压岁钱。
    • 老师“倒箧倾筐”地教我们知识,从不保留。
  3. 初中

    • 面对灾情,许多志愿者“倒箧倾筐”,捐出物资。
    • 这位科学家“倒箧倾筐”地分享研究成果,推动行业进步。
  4. 高中

    • 在创业初期,合伙人“倒箧倾筐”投入资金,终于让公司渡过难关。
    • 他“倒箧倾筐”地讲述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些启示。
  5. 大学及以上

    • 这位收藏家“倒箧倾筐”,将毕生珍藏捐给了博物馆。
    • 在学术研讨会上,教授“倒箧倾筐”,毫无保留地分享最新发现。

错误用法

  1. 形容吝啬

    • ❌ 他很小气,从来不肯“倒箧倾筐”帮助别人。(错误,应使用“一毛不拔”)
  2. 形容随意丢弃物品

    • ❌ 他生气地把书包“倒箧倾筐”,书本散落一地。(错误,应使用“翻箱倒柜”)
  3. 形容整理物品

    • ❌ 搬家时,她“倒箧倾筐”地收拾行李。(错误,应使用“整理行装”)

“倒箧倾筐”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慷慨无私的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他人需要时,若能倾力相助,必能收获真挚的情谊与尊重。

你可能感兴趣

倒廪倾囷

本文介绍了成语“倒廪倾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形容竭尽所有,毫无保留地付出或奉献。出自古代文献,描述人们为表达感激而倾尽家产的故事。其近义词有倾囊相助、竭尽全力等,反义词包括留有余地、半途而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应在正确的语境中使用以体现其含义和价值。

拔毛济世

拔毛济世是一个成语,读音清晰,表达通过捐献、助人等行为将个人力量贡献出来,帮助他人,造福社会。其源于古代慈善行为,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感。拔毛济世的近义词有济世安民、利国利民、舍己为人等。反义词包括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贬义或不当场合的使用,要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秋毫见捐是什么意思

秋毫见捐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微小事物的捐助或捐赠。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慈善行为,表示一种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秋毫见捐的读音为qiū háo jiàn juān,其典故源于一位连最微小的物品都愿意捐赠的仁慈富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反义词则是吝啬小气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这个成语,避免与其他意思混淆。文章中的主人公总是秋毫见捐,乐于分享和捐赠,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轻财好施是什么意思

“轻财好施”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乐于施舍财物,具备慷慨大度和仁爱之心的品质。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季布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仁慈大度、乐善好施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表面大方但内心有不良动机的行为。正确用法是描述那些真正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

一文如命是什么意思

一文如命的读音拼音:yī wén rú mìng注音:一(yī)文(wén)如(rú)命(mìng)一文如命的含义“一文如命”是一个成语,形容人非常吝啬,对钱财的看重超过一切,甚至到了视钱如命的地步。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对金钱的极度珍视和吝啬。一文如命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古代社会,文人往往生活清贫,他们视钱财为身外之物,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然而,也有一些人过于看重钱财,甚至到了“一文不舍”的地步。他们对于每一文钱都非常珍视,舍不得花费一分一毫。这种行为被形容为“一文如命”。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在故事中,有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他连一根针、一个线头

慷慨解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慷慨解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毫不吝啬地拿出钱财来帮助别人,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描写,如《史记》中的记载。近义词包括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等,反义词为一毛不拔、斤斤计较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包括使用不当场合和误用为贬义的情况。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乐善好施是什么意思

“乐善好施”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褒义词,表示乐于做善事、乐于帮助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人的善良、慷慨及愿意援助他人的品德。它源自古代中国的典故,许多历史人物和故事都与之相关。其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仁慈善良等。反义词则为自私自利、冷漠无情等。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绘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的人或企业文化。然而,错误使用可能导致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及搭配不当。正确的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乐于助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

解骖推食是什么意思

解骖推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ě cān tuī shí,形容人的仁慈、慷慨大方的品质。最早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指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脱离困境。近义词有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反义词则是铁石心肠、自私自利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用。该成语通过描绘解除他人困境的行为,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对人们的道德行为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恩不放债

“恩不放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ēn bù fàng zhài,意思是对于有恩于人但不借债给人。这个成语表示慷慨大方、不吝施舍,但不通过借钱或放债谋取利益,以避免使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风险。恩不放债的典故源自古代富商的行为,他们虽然有钱,但从不放贷给别人。然而,该成语错误用法需注意,避免混淆恩惠与实际帮助,以及在不适宜的场合使用。这篇文章对恩不放债做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

出内之吝

本文主要介绍了“出内之吝”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于付出、奉献或分享有所保留、吝啬的心态。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并提供了例句来展示其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以帮助读者正确使用和理解该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