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济世:成语解析与用法指南
读音
bá máo jì shì
含义
- 拔:拔出、取下。
- 毛:毛发,比喻微小的利益或资源。
- 济:救助、帮助。
- 世:世人、社会。
整体含义:指愿意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去帮助他人或造福社会,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典故
- 《孟子·尽心上》:孟子提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批评杨朱学派过于自私。后来人们反用其意,形成“拔毛济世”,强调愿意牺牲小我。
- 民间故事:传说古代一位隐士,虽生活清贫,但仍愿将自己的粮食分给灾民,甚至拔下自己的头发换取钱财救济他人,因此被称为“拔毛济世”之人。
近义词
- 乐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帮助他人。
- 舍己为人:牺牲自己利益去帮助别人。
- 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帮助他人。
-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反义词
- 一毛不拔:形容极其吝啬,不愿付出丝毫。
-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
-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把零花钱捐给山区小朋友,真是拔毛济世的好孩子!
- 小学高年级:老师教导我们要学习拔毛济世的精神,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 初中:这位企业家虽然富有,但仍坚持拔毛济世,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
- 高中:在灾难面前,许多志愿者拔毛济世,奔赴一线救援。
- 大学及以上:真正的仁者,不仅要有拔毛济世的胸怀,更要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吝啬的人偶尔捐款。
- 错误例句:他平时一毛不拔,今天居然拔毛济世了。(矛盾,应改为“破天荒地捐了一点钱”)
-
错误场景:用于讽刺虚伪的慈善行为。
- 错误例句:某些富豪作秀式捐款,不过是假拔毛济世罢了。(应使用“沽名钓誉”)
-
错误场景:形容被迫的付出。
- 错误例句:公司强制员工捐款,这哪是拔毛济世?(应改为“变相摊派”)
“拔毛济世”强调自愿、无私的奉献,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吝啬或被迫行为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慷慨解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慷慨解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毫不吝啬地拿出钱财来帮助别人,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描写,如《史记》中的记载。近义词包括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等,反义词为一毛不拔、斤斤计较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包括使用不当场合和误用为贬义的情况。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舍己就人是什么意思
舍己就人是一个成语,读音shè jǐ jiù rén,指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故事,形容一个人为了他人的福祉而甘愿放弃个人利益。舍己就人的近义词包括舍己为人、慷慨解囊等,反义词则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使用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不当用法,确保行为符合道德正当性。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为了团队、家人或公共利益所做出的牺牲和付出。
助人为乐是什么意思
助人为乐的读音助人为乐的读音为zhù rén wéi lè。助人为乐的含义“助人为乐”是一个成语,它的字面意思是帮助他人是一种快乐的事情。这个成语强调了积极帮助他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行为,并认为这种行为本身会带来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心和友爱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典故“助人为乐”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和互助的精神。在古代,有许多关于助人为乐的故事和传说。比如,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看到别人陷入困境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助他人脱离危险。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被后人传颂并形成了“助人为乐”这一成语。助人为乐的近义词乐于助人:指乐于为他人提供帮助。扶危
轻财好施是什么意思
“轻财好施”是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乐于施舍财物,具备慷慨大度和仁爱之心的品质。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人物季布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仁慈大度、乐善好施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描述表面大方但内心有不良动机的行为。正确用法是描述那些真正慷慨大方、乐于助人的人。
损己利人是什么意思
损己利人的读音损己利人读作:sǔn jǐ lì rén。其中“损”指损害、损失,“己”指自己,“利”指利益、益处,“人”则指他人。损己利人的含义“损己利人”是一个褒义词,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利益冲突时,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或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体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损己利人的典故“损己利人”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义理和道德修养,认为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待人,勇于承担责任和义务,舍弃个人私利,为他人谋求福利。这个成语的典故也反映了这种思想。据传,古代有一位贤人,他在面对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冲突时,总是选择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他人
扶危拯溺是什么意思
扶危拯溺的读音为fú wēi zhěng nì,意为在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帮助。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于古代典故,如楚国大夫沈诸梁的事迹。近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使用扶危拯溺的例句需根据语境判断,强调实际行为和持续性。错误用法应避免只口头上说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
快乐王子 读后感
快乐王子 读后感(第1篇)快乐王子 读后感初读《快乐王子》,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情感体验。这部作品以一种流畅而深情的叙述,展现了一座城市中王子的雕像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故事。作为一座富丽堂皇的雕像,快乐王子用其独特的视角见证了城市的繁华与悲欢,而其与小燕子之间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书中,作者通过王子和小燕子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王子的高贵形象和小燕子的纯真可爱,构成了书中的主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对人间温情的赞扬与对人性的深深思考。特别是在讲述快乐王子牺牲自己的形象去帮助那些贫困百姓时,我深感其大爱无私的精神令人动容。《快乐王子》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城市中的小故事,每个
坐收渔利是什么意思
坐收渔利的读音坐收渔利,读音为 zuò shōu yú lì。其中,“坐”指坐着不动,“收”指获得,“渔利”则指在他人之间争斗时,坐享其成的利益。坐收渔利的含义“坐收渔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之间发生冲突或争斗时,自己不直接参与,却从中获得好处或利益。这种行为往往被认为是不道德的,因为它是利用他人的努力或冲突来获取自己的利益。坐收渔利的典故“坐收渔利”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频繁,许多国家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和资源而发生冲突。有些国家虽然不直接参与战争,但却能通过外交手段、贸易手段等获取战争双方的资源,从而获得利益。这种行为就被形容为“坐收渔利”。坐收渔利的近义词坐观成败:指不主动参
拔刀相助
“拔刀相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dāo xiāng zhù。该成语形容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脱离困境。源于古代武侠故事,也常用来形容勇敢、义气、乐于助人的人。其近义词有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勇往直前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畏缩不前。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仅口头支持、非正义行为、过于暴力等。该成语在表达勇敢助人、义薄云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熬清守谈
“熬清守谈”是一个源于古代的成语,读音为āo qīng shǒu tán。它描述的是忍受清苦寂寞,坚守清净淡泊的生活方式,用以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淡泊名利心态的人。这一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庄子》中的“逍遥游”,许多历史人物如陶渊明都有与之相关的故事。其近义词有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清心寡欲等,反义词则包括贪图享乐、热衷名利、浮躁不安等。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场合、误解含义和搭配不当。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对内心平静和自由的追求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