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拔骨
读音
chōu jīn bá gǔ
含义
“抽筋拔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由“抽”“筋”“拔”“骨”四个字组成:
- 抽:拉出、取出。
- 筋:肌肉、肌腱,也比喻关键部分。
- 拔:用力拽出。
- 骨:骨骼,比喻事物的核心或支撑部分。
整体含义:形容极度痛苦或艰难的过程,比喻费尽力气、耗尽精力去做某事,也指对事物进行彻底剖析或改造。
典故
- 《庄子·养生主》:庄子在论述养生之道时提到“庖丁解牛”,虽未直接使用“抽筋拔骨”,但其中“批大郤,导大窾”的细致解剖过程,与“抽筋拔骨”的彻底剖析之意相通。
- 《史记·酷吏列传》:汉代酷吏严刑逼供时“抽筋剥皮”,后演变为“抽筋拔骨”,形容极端的折磨或艰难。
- 民间传说:古代神话中,哪吒剔骨还父、抽筋还母的故事,体现了“抽筋拔骨”的极致痛苦与决绝。
近义词
- 剥茧抽丝:比喻逐步深入分析问题。
-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 竭尽全力:用尽全部力量。
- 刻骨铭心:形容感受极深,难以忘怀。
反义词
-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简单,不费力。
- 敷衍了事:随便应付,不认真对待。
-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就停止,不深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这道数学题太难了,我像抽筋拔骨一样才做出来。
- 妈妈说我挑食,逼我吃青菜,简直像抽筋拔骨!
-
小学高年级:
- 为了准备运动会,他每天抽筋拔骨地训练。
- 这本书的情节太复杂,读起来像抽筋拔骨一样费劲。
-
初中:
- 科学家抽筋拔骨地研究,终于发现了新元素。
- 这篇文言文翻译得我抽筋拔骨,总算完成了。
-
高中:
- 历史考试前,我抽筋拔骨地背完了整本教材。
- 这部小说的主题需要抽筋拔骨地分析才能理解。
-
大学及以上:
- 论文答辩前,导师抽筋拔骨地修改了我的初稿。
- 创业初期,团队抽筋拔骨地攻克技术难关。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轻松的事情:
- ❌“我抽筋拔骨地喝了一杯水。”(喝水不费力,与成语含义矛盾。)
-
误用为物理动作:
- ❌“医生抽筋拔骨地给我打了一针。”(打针并非极端痛苦或艰难的过程。)
-
过度夸张:
- ❌“今天逛街抽筋拔骨,累死我了。”(普通疲劳不宜用此成语。)
-
褒贬混淆:
- ❌“他抽筋拔骨地偷走了钱包。”(贬义行为不宜用此成语形容。)
“抽筋拔骨”多用于形容精神或体力上的极度消耗,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夸张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剥肤及髓
“剥肤及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fū jí suǐ,形容对某物或人的剥削和掠夺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典故源自《庄子·外物》中鲁哀公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极端剥削行为。近义词包括敲骨吸髓、搜刮无度等。反义词则为仁慈宽厚、慷慨解囊等。使用时应注意思维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该成语在描述过度开发、剥削、战争压迫等情境时常用。
含冰茹檗是什么意思
“含冰茹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án bīng rú bò。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忍受极度的困苦和艰难,或者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困难。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道而忍受困苦和艰难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忍饥耐渴、艰苦卓绝、饱经风霜、忍苦含辛等。反义词包括安居乐业、享乐主义、舒适自在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描述轻松愉快或没有困难的情况,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含义来使用,以免造成语义上的混淆或误解。
饥冻交切是什么意思
“饥冻交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因饥饿和寒冷而感到的极度痛苦。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常受饥寒之苦。近义词包括“饥寒交迫”、“饥寒交加”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等。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于不当场合或错误的语境,要尊重成语的含义。该成语描绘了生活在困苦环境中的人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刺心切骨是什么意思
刺心切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ì xīn qiè gǔ,形容某事或某人的言行给人心灵和情感带来的深刻、剧烈的痛苦或伤害。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楚辞》中的句子。其近义词包括刻骨铭心、痛彻心扉、伤心欲绝、悲痛欲绝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欢欣鼓舞、忘情忘我、淡然处之等。运用该成语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和重复,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即可。错误使用需注意不宜与快乐、幸福等词语搭配使用,以免造成语义矛盾。
苦不可言是什么意思
苦不可言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痛苦或困难的程度极深,无法用言语表达。其源于古代文献,描述极度痛苦或艰难情境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该成语的近义词如痛不欲生、苦痛难当等,都表达极度痛苦的情感。反义词如欢天喜地、心满意足等,则表达愉悦、满足的情感状态。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恰当搭配,避免滥用或误用。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惨不忍闻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不忍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极度悲惨、令人无法忍受听闻的情景或事情。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避免滥用。
摧心剖肝是什么意思
“摧心剖肝”是一个成语,形容极度悲痛、哀伤的情感,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描述亲人或挚友的失去。其背后的故事往往充满悲伤。近义词包括痛心疾首、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等。反义词则为欢天喜地、心满意足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进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
充类至尽
充类至尽的读音为chōng lèi zhì jìn,表示全面、详尽地分析和探讨某一类事物或情况,强调对细节的无遗漏把握。它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了深入细致的探究和全面考虑的态度。充类至尽的近义词有详尽无遗、穷形尽相等,反义词为浮光掠影、草率从事等。使用充类至尽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断章取义、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需根据语境准确表达全面细致的态度。充类至尽在各种情境中的应用,如对问题研究的详尽、对工作的全力以赴等,都是一种严谨认真态度的体现。
刺心裂肝是什么意思
刺心裂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ì xīn liè gān,形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悲痛。该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身体和心灵的深刻体验,用于形容极度的悲伤和痛苦。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的描述推测。其近义词包括撕心裂肺、痛心疾首等,反义词则是欣喜若狂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与其他负面情绪混淆以及滥用或误用。总之,该成语用于描述人们内心深处的悲痛,具有很高的表达力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