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黄对白

抽黄对白

读音

chōu huáng duì bái

含义

“抽黄对白”是一个成语,其中:

  • :提取、挑选。
  • :指黄色的绢帛或纸张,古代常用于书写。
  • :对应、匹配。
  • :指白色的绢帛或纸张,也常用于书写。

整体含义:形容文章或言辞经过精心修饰,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多用于形容诗文、对联等文学作品的精妙构思和优美表达。

典故

  1. 《文心雕龙》: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丽辞》中提到:“抽黄对白,骈四俪六。”形容六朝骈文讲究对仗工整、辞藻华丽的特点。
  2. 唐代科举考试:唐代科举考试重视骈文写作,考生常需“抽黄对白”,即精心雕琢字句,使文章对仗工美。
  3. 宋代文人笔记:宋代文人常以“抽黄对白”形容诗词对联的创作,如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作品常被赞为“抽黄对白,妙绝一时”。

近义词

  1. 骈四俪六:形容文章多用四六句式,对仗工整。
  2. 字斟句酌:形容写作或说话时仔细推敲字句。
  3. 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言辞华丽。
  4. 雕章琢句:指刻意修饰文章的字句。

反义词

  1. 信手拈来:形容写作或说话不加思索,随意自然。
  2. 粗制滥造:指作品未经精心打磨,质量低劣。
  3. 平铺直叙:形容文章或说话直白简单,缺乏修饰。
  4. 质朴无华:指语言或文字朴实,不加雕饰。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这幅对联写得真美,简直是“抽黄对白”!
  2. 小学高年级:老师夸我的作文“抽黄对白”,让我很开心。
  3. 初中:他的诗词总是“抽黄对白”,读起来朗朗上口。
  4. 高中:这篇骈文“抽黄对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5. 大学:古代文人常以“抽黄对白”为荣,追求文章的精致与美感。
  6. 写作指导:写对联时要学会“抽黄对白”,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7. 文学评论:这部作品的文风“抽黄对白”,极具古典韵味。
  8. 演讲表达:他的发言“抽黄对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9. 书信写作:这封信“抽黄对白”,读来令人赏心悦目。
  10. 广告文案:好的广告语也要“抽黄对白”,才能吸引消费者。
  11. 对联创作:春节写对联时,可以尝试“抽黄对白”的技巧。
  12. 诗词赏析:李白的诗虽豪放,但也常有“抽黄对白”之句。
  13. 作文练习:老师让我们练习“抽黄对白”的写作方法。
  14. 古籍研究:六朝骈文以“抽黄对白”著称,影响深远。
  15. 语言学习:学习古文时,要注意“抽黄对白”的表达方式。
  16. 修辞手法:“抽黄对白”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
  17. 文学创作:现代诗歌也可以借鉴“抽黄对白”的手法。
  18. 对联比赛:这次对联比赛要求“抽黄对白”,难度很高。
  19. 书法作品:这幅书法作品的内容“抽黄对白”,与字迹相得益彰。
  20. 文化传承:“抽黄对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错误用法

  1. 形容口语:× 他说话“抽黄对白”,很有感染力。(“抽黄对白”多用于书面语,不适用于口语表达。)
  2. 形容简单文字:× 这篇说明书“抽黄对白”,一看就懂。(“抽黄对白”强调修饰,不适用于简洁直白的文本。)
  3. 形容杂乱无章:× 这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真是“抽黄对白”。(“抽黄对白”形容工整优美,与杂乱无关。)
  4. 形容绘画:× 这幅画“抽黄对白”,色彩鲜艳。(“抽黄对白”用于文字,不适用于绘画。)
  5. 形容音乐:× 这首曲子“抽黄对白”,旋律优美。(“抽黄对白”不适用于音乐领域。)

你可能感兴趣

骈枝俪叶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骈枝俪叶”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文章或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的文辞华丽、对仗工整、辞藻优美。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骈四俪六是什么意思

骈四俪六是一个形容文章风格华丽、辞藻优美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学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等经典文献。该成语包含并列、对仗的含义,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技巧和艺术风格。其近义词包括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等,反义词则是质朴无华、平淡无奇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用于不具有文学价值或艺术风格的作品,或与贬义词连用等。同时,该成语在语境和对象上要恰当,避免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

关于文的诗词

关于文的诗词(第1篇)关于“文”的诗词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文王之德之纯兮,有文武之道焉。解析:这句诗体现了文王之道,指出了其品德纯正和有文武之道的特点。二、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原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而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文以秀才之诗,飞羽觞而醉月。作者:李白朝代:唐解析:此诗中,“大块假我以文章”一句中“文章”二字,即指文化、文明等,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三、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文: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夫四海为家,叶落

笔歌墨舞

“笔歌墨舞”是一个用于形容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的成语,其含义是笔触和墨色都富有韵律和舞蹈般的动感。它源于古代书法和绘画的欣赏与评价,强调艺术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近义词包括挥毫泼墨、龙飞凤舞和妙笔生花等。反义词为平淡无奇、呆板僵硬。该成语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书法或绘画作品的艺术韵味和表现力。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和滥用成语。

裁月镂云

本文介绍了成语“裁月镂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文学创作或艺术创作中精细、高超的技巧和手法,以及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文章详细解释了裁月镂云的含义和出处,并列举了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文章和口语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在实际运用中的误解。

描写魏晋时期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魏晋时期的诗词进行描述,介绍了不同诗人及其作品,展示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所包含的诗词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还有对友情、爱情和人生的感悟。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文化。本文介绍了魏晋时期的诗词,涵盖了不同诗人的作品,展示了魏晋文人的才情和智慧,以及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文章通过丰富的诗词内容,呈现了一个充满韵味和魅力的魏晋时期,让读者更加了解和欣赏这一

抽秘骋妍是什么意思

抽秘骋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u mì chěng yán。它表示探求深奥的道理,展示才华或美好的一面。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文人在文学创作中追求高深境界。其近义词有探幽索隐、发掘宝藏、显山露水等,反义词有藏拙守拙、浅尝辄止等。在句子中,可以描述文学造诣深厚的人、学术研究、表演艺术等方面。然而,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

沉博绝丽

本文介绍了“沉博绝丽”这一形容词的读音、含义、出处及在历史文献中的运用。该词最早出自《汉书·司马迁传》,用于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的风格深沉、博大而美丽非凡。文章还提供了沉博绝丽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在使用“沉博绝丽”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用于不相关事物或场合,以及用于贬低或嘲笑他人。

朱元璋诗词赏析 10首经典诗作揭秘帝王铁血与诗心

铁血与诗心:历史镜像中的朱元璋诗词探微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诗词创作可谓独树一帜。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其诗作既有"杀尽江南百万兵"的肃杀之气,也有"百花发时我不发"的韬晦之智,更不乏"笑谈终觉愧清风"的自省之意。朱元璋诗词数量虽不多,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位传奇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一、帝王诗篇:朱元璋的自作诗词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亲自创作诗词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存世诗作约三十余首,主要收录于《明太祖御制文集》中。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明朝建立前后,展现了从起义领袖到开国君主的心理轨迹。《咏菊花》堪称其代表作:"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舞词弄札是什么意思

舞词弄札的读音舞词弄札的拼音是wǔ cí nòng zhá。舞词弄札的含义舞词弄札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意思是指巧妙地运用文字和词语,形容擅长于写作和辞藻的修饰。其中,“舞”表示巧妙地运用,“词”指代文字和词语,“弄”则表示处理、运用,“札”则常用来指代书籍或文章中的一小段文字。因此,舞词弄札整体上形容一个人在写作、演讲等语言艺术方面有高超的技巧和造诣。舞词弄札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古代,具体典故并不明确。但是可以联想到的是,在古代文化中,诗词歌赋、辞章文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舞词弄札”正是形容擅长于这一方面的人。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有文人墨客以优美的文字和辞藻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因此“舞词弄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