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哑巴亏
读音
chī yǎ ba kuī
含义
- 吃:本义为进食,引申为“承受、遭受”。
- 哑巴:指无法说话的人,比喻“无法表达或申诉”。
- 亏:指损失、委屈。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无法辩解或申诉而白白遭受损失或委屈,只能默默忍受。
典故
- 市井故事:
古代有个小贩卖陶罐,被地痞故意碰碎,但因对方人多势众且无证据,小贩不敢声张,只能“吃哑巴亏”。 - 《官场现形记》:
清代小说中,小官吏被上司克扣俸禄,却因官场潜规则不敢揭发,体现了“吃哑巴亏”的无奈。
近义词
- 忍气吞声:被迫忍耐,不敢反抗。
- 打落牙齿和血吞:形容强忍委屈。
- 有苦难言:有苦衷却无法说出。
反义词
-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争取。
- 讨回公道:通过行动挽回损失或尊严。
- 扬眉吐气:摆脱委屈后畅快的样子。
例句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被同学抢了玩具不敢告诉老师,只好吃哑巴亏。
- 小芳的糖果被哥哥偷吃,她怕被骂只能吃哑巴亏。
小学高年级:
- 商家卖给我坏掉的铅笔盒,因为没留小票,我只好吃哑巴亏。
- 比赛时裁判误判,但规则不允许申诉,我们队吃了哑巴亏。
初高中:
- 租房时押金被房东无理扣留,因合同漏洞只能吃哑巴亏。
- 网购商品货不对板,嫌退货麻烦,最终吃了哑巴亏。
成人/职场:
- 同事抢了我的项目功劳,碍于情面不便揭穿,真是吃哑巴亏。
- 老板临时增加工作量却不加薪,员工多数选择吃哑巴亏。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主动吃亏”:
× “我主动吃哑巴亏,把机会让给了他。”(应为“主动谦让”) - 混淆“哑巴亏”与“明亏”:
× “他当众骂我,我吃哑巴亏。”(被公开欺负应叫“受气”) - 忽略“无法申诉”的核心:
× “我明知会亏钱还投资,真是吃哑巴亏。”(自愿承担风险不适用)
注意:使用时要紧扣“被迫沉默”“无处说理”的语境,避免扩大范围。
你可能感兴趣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不超出特定的界限或范围,强调做事谨慎。源自东晋时期的典故,其中“雷池”原为地名,现比喻界限。该成语含有守规矩、遵循传统的意味。近义词包括固守成规、循规蹈矩等,反义词如胆大妄为。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被误用为贬义。在理解和运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
杜口吞声
“杜口吞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ù kǒu tūn shēng。其含义是紧闭嘴巴,不敢出声,形容言谈举止谨慎,不敢随意发表意见或发表意见时非常小心谨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们在特定场合下的沉默和谨慎,如面对权势、威严或羞愧尴尬时的沉默不语。其近义词包括缄口不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为大胆直言、畅所欲言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开心、欢乐的场合下使用,不要用于形容动物或其他非人类对象的行为,以及避免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滥用。
闭口无言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口无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运用。该成语形容人因某种原因沉默不语,面对困难、尴尬或紧张时选择保持沉默的态度。文章还列出了具体应用场景的例句,并强调了在不同语境下使用“闭口无言”需要注意的问题,避免误解或误用。如需更详细的内容,可进一步扩展。
避重就轻
“避重就轻”是一个成语,意为避开繁重的责任或困难问题,选择轻松的或容易的。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或责任时选择逃避或回避的态度。其典故源于古代官员处理政务时的推卸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推诿塞责、敷衍塞责、避难就易等,反义词包括勇担重任、实事求是、迎难而上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勇于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避免错误地回避责任或问题。
铲迹销声
铲迹销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ǎn jì xiāo shē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隐藏自己的行踪和声音,不为人所知,形容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痕迹。它的典故源自于古代隐士的生活。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某些历史事件或文化传统相联系。它的近义词包括销声匿迹、隐姓埋名等,反义词则是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等。在日常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将其用作形容词修饰名词,或是与其他表示隐藏或消失的词语混用。正确的用法应该是针对那些真正消失得无影无踪的人或事物使用这个成语。
低声下气
"低声下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卑,声音降低,带有讨好的意味。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表示敬畏、请求或顺从的态度。其典故包括官员面对皇帝时的谦卑态度和村民请求帮助的故事。近义词有恭敬顺从、谦卑有礼等,反义词有高傲自大、盛气凌人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过度使用可能显得不恰当。
低首下心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首下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恭敬、顺从,或是在某种压力或困境下不得不屈服或顺从。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故事,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表达出一种谦卑、顺从的姿态。同时,也提供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打狗看主
“打狗看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gǒu kàn zhǔ。它的含义是处理事情时要考虑到对方的背景或关系,不要轻易得罪他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多个版本故事,其中一个与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有关。打狗看主的近义词有顾及主人、考虑背景、权衡利弊等。反义词包括无视背景、不顾后果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场景,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将其用于形容对弱者的欺凌或轻视。在与人相处、处理事情时,我们要学会打狗看主,尊重对方背景和关系,避免因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
1. 心直口快 2. 言不由衷 3. 欲言又止 4. 拐弯抹角 5. 含糊其辞
“不好意思”是一个常用的汉语口语,用于表达羞愧、尴尬或歉意。其读音为bù hǎo yì sī。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是随着语言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它常用于表达失误、冒犯或对他人的打扰表示歉意,体现谦逊和尊重。在社交和书面表达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但需注意,不应滥用或与其他道歉词语混用,特别是在正式场合,需选择更恰当的表达方式。
金舌蔽口
文章介绍了成语“金舌蔽口”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的言辞被限制,无法或不敢表达。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与“沉默”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