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就轻
读音
bì zhòng jiù qīng
含义
“避重就轻”由四个字组成:
- 避:躲开、回避。
- 重:重要的、关键的、困难的。
- 就:靠近、选择。
- 轻:轻松的、次要的、简单的。
整体含义:指回避主要问题或困难的部分,而选择处理次要或容易的部分。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或故意回避关键问题。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匄(gài)批评某些官员处理政务时“避重就轻”,只关注小事而忽略国家大事。这是该成语最早的出处之一。 - 《资治通鉴·唐纪》:
唐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常因畏惧权贵而不敢秉公执法,史书批评他们“避重就轻,曲法徇私”。 - 清代《官场现形记》:
小说中描写许多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遇到棘手问题时“避重就轻”,只做表面文章,不敢真正解决问题。
近义词
- 拈轻怕重:只挑轻松的活干,害怕承担繁重任务。
- 敷衍了事: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
- 避实就虚:避开实质问题,只谈无关紧要的内容。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枝节。
- 畏难苟安:害怕困难,只求暂时安逸。
反义词
- 迎难而上:主动面对困难,勇于挑战。
- 秉公执法:公正处理问题,不偏袒。
-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不回避关键。
- 勇挑重担:主动承担重要任务。
- 直击要害:直接解决核心问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做作业不能避重就轻,只写简单的题目,难的也要认真完成。
- 小明打扫卫生时总是避重就轻,只擦桌子不扫地。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考试复习时不能避重就轻,要全面掌握知识点。
- 班长分配任务时,有些同学专挑轻松的,真是避重就轻。
-
初中:
- 写作文要深入分析,不能避重就轻,只写表面现象。
- 小组讨论时,他总避重就轻,不敢发表真实意见。
-
高中:
- 政府工作报告不能避重就轻,必须直面社会问题。
- 律师辩护时若避重就轻,可能影响司法公正。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研究要严谨,不能避重就轻,回避关键数据。
- 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若避重就轻,会导致决策失误。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做事很聪明,总是避重就轻,效率很高。”(正确应为“善于抓重点”)
- ❌ “谈判时避重就轻,成功达成了协议。”(正确应为“灵活应对”)
-
混淆近义词:
- ❌ “他避重就轻,直接指出了问题的核心。”(应为“直击要害”)
- ❌ “这篇文章避重就轻,分析得非常透彻。”(应为“深入浅出”)
-
脱离语境滥用:
- ❌ “吃饭时他避重就轻,只吃蔬菜不吃肉。”(不合逻辑,应用“挑食”)
- ❌ “她避重就轻地选了一件蓝色衣服。”(应为“随意挑选”)
“避重就轻”通常用于批评态度不端正或行为不负责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口无择言
口无择言的读音为kǒu wú zé yán,意味着说话真诚、直接,不虚假、不保留。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卫灵公》,强调君子说话的真诚和直接性。口无择言的近义词包括直言不讳、直抒己见和坦诚相待等,反义词则是虚情假意、闪烁其词、矫揉造作等。在正确用法中,口无择言表现出直言不讳、真诚待人的态度。然而,错误用法中如选择性地说话、回避问题、夸大其词等行为并不符合口无择言的含义。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这些错误用法,准确传达口无择言的含义和意图。
指东说西是什么意思
指东说西的读音拼音:zhǐ dōng shuō xī指东说西的含义指东说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说话时指东指西,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或者故意转移话题。它通常用来形容说话含糊其辞、不切实际或者故意避开重点。指东说西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但是可以理解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境。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故意转移话题,不直接回答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时就可以使用“指东说西”来形容这种行为。指东说西的近义词避实就虚闪烁其词含糊其辞答非所问东拉西扯支吾其词避重就轻言不由衷故弄玄虚漫无目的指东说西的反义词直截了当言之有物明确表意言出必行直来直去实事求是一针见血不含糊地明明白白
金针见血
金针见血的读音为jīn zhēn jiàn xuè。这个成语原本用于描述古代医生使用金针探取病人血液来诊断病情的情景,现在多用于形容说话或分析问题能够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具有高准确性和犀利性。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医诊断方法,其典故中的金针具有导热性和导电性,能反映血液特征。其近义词有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等,反义词有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等。在正确运用该成语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一些错误用法,如不需要在精确、犀利的语境中使用,避免与无关词语组合使用,并正确理解“金针”的象征意义,而非实际用金制成的针。文章全面介绍了金针见血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错误用法。
叩源推委
文章介绍了成语“叩源推委”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追溯源头并推卸责任,用于描述面对问题或责任时回避或转移问题的行为。文章还提供了相关的语境和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避难就易
“避难就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nán jiù yì,意味着避开困难的事情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逃避或选择简单的道路,而不是勇敢面对和解决困难。其典故源于《论语·雍也》。此外,“避难就易”还有近义词如“避重就轻”,反义词如“迎难而上”。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用错对象、与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介绍,帮助人们正确使用和理解该成语。
握纲提领是什么意思
握纲提领的读音读音:wò gāng tí lǐng握纲提领的含义“握纲提领”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抓住关键,掌握要领,如同握住提纲一样,能够统领全局。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强调在处理事情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把握关键环节,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握纲提领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在古代,提纲是用于整理和归纳文章或事务的重要线索,掌握提纲就如同掌握了全局。因此,“握纲提领”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像握住提纲一样,抓住关键,统领全局。握纲提领的近义词提纲挈领 - 指抓住要领,扼要概括。纲举目张 - 指抓住纲领,就能展开其他细目,条理分明。
大题小作
大题小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tí xiǎo zuò。其含义指在处理重要或复杂的问题时,采取过于简单或轻视的处理方式,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重要性。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人们的日常交流和写作中逐渐形成并流传。其近义词包括轻描淡写、草率了事、敷衍塞责等。反义词则包括精雕细刻、慎重其事、重视如命等。大题小作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忽视问题本质以及不重视细节。该成语提醒人们对待问题应认真严肃,深入分析并重视每一个细节。
迎刃冰解是什么意思
迎刃冰解的读音迎刃冰解(yíng rèn bīng jiě)是一个成语,其中“迎刃”和“冰解”分别指遇到问题如同刀切一般轻松解决和像冰融化一样自然解决。迎刃冰解的含义“迎刃冰解”原意是指处理事情时,如同砍破竹子一样轻松,形容事情解决得非常顺利,毫不费力。也可以用来形容问题或困难得到迅速而顺利的解决。这个成语强调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轻松感。迎刃冰解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晋书·杜预传》。杜预是晋朝的一位名将和政治家,他在处理政务和军事问题时,常常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并加以解决。他处理问题如同砍破竹子一样轻松,因此有了“迎刃冰解”的说法。迎刃冰解的近义词势如破竹轻而易举顺理成章
击中要害
“击中要害”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读音为jī zhòng yào hài。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原指打击敌人要害部位以决定胜负。现引申为在言语或行动中准确抓住事物的关键点。其含义是攻击或指出事物的关键或重要部分,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关键所在。该成语的典故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近义词包括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等。反义词包括避重就轻、浮光掠影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击中要害”的用法和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纲挈目张
纲挈目张的读音为gāng qiè mù zhā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处理复杂问题时能抓住主要矛盾,理清头绪,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其出自《周易·系辞上》,强调了抓住关键、理清头绪的重要性。近义词有提纲挈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反义词有杂乱无章、乱七八糟、颠三倒四。在项目管理、教学、工作等方面,纲挈目张都有实际应用。但在使用上要避免将“纲挈目张”误用于处理琐碎事情或混淆“纲”和“目”的含义。正确理解并应用纲挈目张,能够更好地抓住关键、理清头绪,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