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远离厌恶之物的智慧
读音
避之若浼:bì zhī ruò měi
含义
- 避:躲开,远离。
- 之:代词,指代厌恶或有害的事物。
- 若:好像。
- 浼(měi):污染、玷污,引申为令人厌恶的东西。
整体含义:形容像躲避脏东西一样极力避开某人或某事,强调对厌恶之物的强烈排斥。
典故
-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故曰:‘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注:虽未直接出现“避之若浼”,但孟子强调远离不仁之人的思想与此成语内涵一致。) - 后世引申:
古人常以“避之若浼”形容君子洁身自好,如《宋史·隐逸传》中记载隐士远离权贵,“避之若浼,恐污吾行”。
近义词
- 敬而远之:表面尊敬,实际疏远。
-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以避免冲突。
- 望而却步:因畏惧或厌恶而不敢接近。
- 避如蛇蝎:像躲避毒蛇蝎子一样躲避。
反义词
-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去,形容争相追逐。
- 近墨者黑:接近坏人易受不良影响。
- 引狼入室:主动招致祸害。
例句
小学阶段:
- 小明看到地上的垃圾,避之若浼地绕开了。
- 妹妹对苦瓜避之若浼,每次吃饭都把它挑出来。
中学阶段:
- 他对虚伪的朋友避之若浼,宁可独处也不愿敷衍。
- 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居民避之若浼,纷纷搬迁。
高中及以上:
- 古代清官对贿赂避之若浼,以保全名节。
- 学术界对剽窃行为避之若浼,视其为耻辱。
文学化表达:
- 她如莲般高洁,对世俗的纷争避之若浼。
- 权贵的宴席上,他避之若浼,只愿与山水为伴。
错误用法
-
混淆对象:
- ❌“他对学习避之若浼。”(“学习”非厌恶之物,应为“懒惰”等负面事物。)
- ✅修正:“他对懒惰避之若浼,每日勤学不辍。”
-
情感不符:
- ❌“妈妈做的菜太好吃,我避之若浼。”(语义矛盾,应改为“爱不释手”。)
-
过度夸张:
- ❌“见到老师提问,同学们避之若浼。”(除非老师极为严苛,否则用“紧张”更贴切。)
-
误用近义词:
- ❌“他避之若浼地接受了邀请。”(“接受”与“躲避”矛盾,应为“婉拒”。)
总结:“避之若浼”生动刻画了人对厌恶之物的本能疏离,使用时需注意对象的情感色彩,避免语义冲突。无论是修身还是处世,这一成语都提醒我们:远离污浊,方能守心如玉。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教师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教师的诗词有哪些(第1篇)描写教师的诗词一、先秦时期:《师说》诗词原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必有师。人之所以尊,因其有教。人虽无心求之,必教而善从。是故圣人先识而省,教以仁义之道。作者:韩愈朝代:唐代解析:这是由唐代的著名文学家韩愈所写,旨在表达“教师”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该文从教育的起源到教师的重要性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描绘了教师的角色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至今仍是教师的使命。二、宋朝时期:《远师》诗词原文:群峭碧摩千丈高,云中犹有玉箫飘。尊师百尺楼头望,海气空蒙绕古桥。作者:杜牧朝代:宋朝解析:此诗描绘了教师高耸的形象和崇高的地位。
超然自引是什么意思
超然自引是一个表达个体独立、高洁品行和超脱尘世态度的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言行。其读音为chāo rán zì yǐn,意味着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展现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保持独立精神的状态。该成语含有褒义色彩,常被用于描述历史人物的超然态度。其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卓尔不群等,反义词则为随波逐流等。文章通过解释超然自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辅以例句解析,阐述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与错误用法的示例和解析。正确使用超然自引的成语,能够准确传达个体独立、自主的精神状态和高洁品质。
避世金马
避世金马的读音为bì shì jīn mǎ。这个成语象征着避开尘世纷扰,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生活状态,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它常常用来形容那些追求自由、超脱尘世的人,如陶渊明等。近义词有隐居山林、逍遥自在、超然物外等,反义词有奔波劳碌、热衷名利、沉溺世俗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形容逃避责任或只是表面追求自由的人。
蝇营蚁附是什么意思
蝇营蚁附的读音拼音:yíng yíng yǐ fù,标注拼音为yíng/yíng/yǐ/fù。蝇营蚁附的含义“蝇营蚁附”是一个成语,形容像苍蝇一样忙碌地四处奔走,像蚂蚁一样依附于他物而生存,比喻为了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或者形容依附权势,苟且求生。蝇营蚁附的典故“蝇营蚁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故事。其中,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描述了古代一位贪官的卑微行为。他为了谋取更高的权位和更多的财富,不择手段地攀附权贵,就像苍蝇围绕牛马周围飞舞,蚂蚁依附于他物生存一样。他的行为被人们所不齿,于是“蝇营蚁附”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逐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此外,这个成语还有其他版本的典故和出处,但无论哪个
爱民如子
“爱民如子”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mín rú z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人民,形容对人民的态度非常关爱、重视。其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君主或官员对待人民的态度。这个成语强调了领导者或统治者对人民的深深关爱和责任心,常被用来形容那些为民众谋福利、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领导者和英雄人物。然而,这个成语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滥用或误解。
大旱望云霓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旱望云霓”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困境中盼望得到帮助或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源于古代中国久旱无雨的情景。文章还列举了多个例句以帮助理解。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在非急需或非困境的场合使用,保持其原有的含义和用法。
坐而待旦是什么意思
坐而待旦的读音坐而待旦的读音为:zuò ér dài dàn。坐而待旦的含义坐而待旦的字面含义是坐着等待天亮。旦,指天明、日出之时。整体而言,该成语形容的是一种不急不躁、静待时机的心态,或者形容做事不积极、被动等待的情景。坐而待旦的典故“坐而待旦”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孟子·离娄上》。原句为“孟子曰:‘有为者,譬如伐木,初则伐焉,非也,继而伐焉,然后得也。今坐而待旦,则何益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作为的人就像伐木一样,不能一开始就坐在那里等待木头自己掉下来,而是要积极行动,才能取得成功。如果只是坐等天明,那么又有什么益处呢?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与“坐而待旦”类似的典故,如战国时期楚国大夫
有关描写老师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几篇关于描写老师的诗词,展示了老师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和教诲之恩。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老师的形象,如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成长、塑造未来等。同时,文章还通过引用多首古诗词,展示了老师们的无私奉献、辛勤付出和崇高精神。最后,文章强调了铭记老师教诲、感恩老师付出的重要性,并呼吁尊重、关心和支持老师的工作。
汉字"畔"的正确读音与5大用法解析 从拼音笔顺到诗意组词全掌握
本文介绍了汉字“畔”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包括“畔”作为田地的界限、江湖、道路旁边的含义,以及古代通“叛”的含义。文章还阐述了“畔”在名词和动词用法上的不同解释,如田界、界限、旁边等。同时,提及了“畔”的通假字含义及一些相关词汇。
逄字怎么读拼音是什么 这个古老姓氏的9画笔顺与历史渊源解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逄”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析了其含义。该字有姓的含义,同时也有动词用法,如“塞逄”意为塞。文章还提到《集韵》中的相关释义,以及与其他字的同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