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枘圜凿

方枘圜凿:当方与圆无法契合的智慧

读音

fāng ruì yuán záo

含义

  • 方枘(fāng ruì):方形的榫头(木工中凸出的部分)。
  • 圜凿(yuán záo):圆形的卯眼(木工中凹入的部分)。
    字面意思是“方形的榫头无法插入圆形的卯眼”,比喻两者格格不入、难以相容。

深层含义指思想、观念或行为方式截然不同,无法协调或配合,常带有无奈或讽刺的意味。


典故

  1. 《楚辞·九辩》(战国·宋玉)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宋玉以木工比喻君臣关系——正直的臣子(方枘)难以迎合圆滑的君主(圜凿),暗讽政治环境的矛盾。
  2.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司马迁用“方枘圜凿”形容孟子学说与战国诸侯急功近利心态的冲突,体现儒家理想与现实的脱节。
  3. 民间工匠智慧
    古代木匠通过“方枘圜凿”的实物对比,教育徒弟:强行匹配不同结构只会两败俱伤,需因材施技。

近义词

  1. 格格不入:强调彼此完全不兼容。
  2. 水火不容:冲突激烈,无法共存。
  3. 南辕北辙:方向或目标相反。
  4. 龃龉不合:细节上的不协调。

反义词

  1. 天衣无缝:完美契合,毫无破绽。
  2. 珠联璧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3. 一拍即合:迅速达成一致。

例句

小学阶段(简单场景)

  1. 他想用积木搭高楼,弟弟却想拆掉做汽车,真是方枘圜凿。
  2. 老师教我们画圆,小明偏要用尺子画方框,简直方枘圜凿。

中学阶段(抽象比喻)

  1. 他的保守思想和团队的创新理念方枘圜凿,最终选择退出。
  2. 古典乐与重金属音乐风格方枘圜凿,但这场跨界演出却意外和谐。

大学/成人阶段(社会现象)

  1. 传统教育模式与数字化时代的需求方枘圜凿,改革势在必行。
  2. 环保政策若与地方经济利益方枘圜凿,执行便会流于形式。

(限于篇幅,仅展示部分例句)


错误用法

误用为“形状描述”

  • “这个盒子的方枘圜凿设计很独特。”(×)
    → 正确应指“矛盾”,而非外形。

混淆近义词

  • “他俩吵架是因为方枘圜凿。”(×)
    → 临时争执可用“意见不合”,长期矛盾才用“方枘圜凿”。

强行搭配具体物件

  • “USB接口插不进Type-C口,真是方枘圜凿。”(×)
    → 技术规格差异用“不兼容”更准确。

总结:这一成语以木工智慧为喻,提醒我们尊重差异、避免强求。无论是文化碰撞、人际交往还是制度设计,读懂“方”与“圆”的哲学,方能找到真正的契合之道。

方枘圜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方枘圆凿

方枘圆凿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格格不入、不匹配、不合意的情况。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庄子·逍遥游》,指的是形状、性质、用途等方面完全不协调、不匹配的两种事物或人。典故源于《诗经·大雅·桑柔》,比喻人的才能和职位、环境等不相适应。近义词包括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等,反义词则是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恰当地形容事物或人之间的不协调、不匹配的情况,避免错误使用。

榫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探索中国传统木工榫卯结构的5大优势

本文介绍了榫的概念和详细信息,榫是制木竹等器物时,为使两块材料接合所特制的凸凹部分。文章详细描述了榫的含义,包括榫头和榫眼的称呼,以及其在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的具体应用,如榫卯等。

汉字"卯"的正确读音与5大实用含义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卯”的字义、读音和用途等相关内容。“卯”字属于地支第四位,也用于旧式记时法中的五点到七点的时间表示。此外,“卯”还指木器部件接连的地方,包括榫头和卯眼等。同时,“卯”还可以表示纪月、早晨以及官署点名等含义。

方凿圆枘

本文介绍了成语“方凿圆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形状、结构等不匹配,无法相互适应或吻合。文章详细解释了“方凿圆枘”的来源、用法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并强调了其误用情况。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量枘制凿是什么意思

“量枘制凿”是一个成语,意为根据事物本身的形状、性质或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标准或措施。源于古代木工技艺,被视为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其近义词包括依样画葫芦、刻舟求剑等。反义词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等。在各个领域如产品设计、企业管理、教育教学中都应量枘制凿,根据实情制定标准。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其意、忽略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用于不相关领域的情境。正确理解和运用“量枘制凿”,有助于做出科学且合理的决策。

弄斧班门是什么意思

"弄斧班门"是一个成语,指在行家或专业人士面前展示自己的技能或能力,自不量力,容易被人嘲笑或批评。其典故源于古代木工行业,表示在某领域缺乏足够技能却还自以为是地展示。近义词有班门弄斧、自不量力等。错误用法包括将其当作谦虚谨慎的代名词,用于描述其他领域行为,或在自嘲时过度贬低自己。正确使用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在特定领域中的不自量力行为。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

诗词描写人生三个阶段(第1篇)人生三阶段:诗词中的岁月流转一、引言人生如诗,诗如人生。古诗词中,无数文人墨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本文将围绕人生三个阶段,选取符合标题的古诗词,呈现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以期带领读者一同品味诗词中的人生百态。二、少年时期——初识人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描述了少年离家远游,历经沧桑后重返故土的情景。此诗描绘了人生初期离开家乡,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的阶段。三、壮年时期——拼搏与奋斗原文: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石头城》解析:此

宋斤鲁削是什么意思

宋斤鲁削的读音宋斤鲁削的读音为:sòng jīn lǔ xuē。宋斤鲁削的含义宋斤鲁削,原意指用宋国的斤和鲁国的削(古代的两种木工工具)来比喻做事的精细和技巧。现在多用来形容技艺精湛、精巧细致的工艺或技术。宋斤鲁削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的宋国和鲁国都是木工技艺发达的地区,人们使用特殊的工具进行精细的木工制作。因此,人们常用“宋斤鲁削”来形容技艺高超的木工技艺。典故二:古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工大师,他的技艺被誉为“宋斤鲁削”之技,其作品不仅精巧细致,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被后世传颂不衰,成为木工技艺的典范。宋斤鲁削的近义词精雕细刻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精妙绝伦匠心独运以上词语均可以用来形容

古代描写老师的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古代描写老师的诗词。文章通过引言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并指出在古代诗词中也能找到许多赞美老师的篇章。接下来,文章逐一介绍了五篇关于古代描写老师的诗词的内容,包括引言、诗词全文及解析、古代诗词中的老师形象以及教育智慧等。这些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赞美了老师的崇高精神,让我们对老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尊重、感激老师,为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点赞。同时,我们也要将这种教育智慧融入现代教育中,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反风灭火

反风灭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fēng miè huǒ,指利用风向的改变来扑灭火源,控制火势。这个成语比喻在紧急情况下采取适当措施解决问题。其典故源自古代中国,智者利用反风灭火的方法成功扑灭火势。近义词包括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和随机应变。反义词为逆风扬火、因循守旧和消极应对。在使用反风灭火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误用其他含义、忽视风向变化和滥用成语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