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虚而入:抓住弱点,乘机而入
读音
chèn xū ér rù
含义
- 趁:抓住时机,利用机会。
- 虚:虚弱、空虚,指防备不足或力量薄弱之处。
- 入:进入、侵入。
- 整体含义:指在对方防备不足或力量薄弱时,抓住机会进攻或采取行动。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轸(zhěn)在城濮之战中,趁楚军阵型混乱时发动攻击,大获全胜。这一战术后来被总结为“趁虚而入”。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病逝后,蜀军撤退,司马懿趁机追击,差点被埋伏的蜀军反杀。此例说明“趁虚而入”需谨慎,否则可能反受其害。 -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趁项羽攻打齐国时,率军攻占彭城(项羽的都城),但后来因骄傲轻敌被项羽回师击败。
近义词
- 乘人之危:利用别人的困境谋取利益。
- 攻其不备:在对方没有防备时进攻。
-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
- 落井下石: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加以陷害。
反义词
- 光明正大:行事磊落,不耍手段。
- 堂堂正正:以正当方式竞争或对抗。
-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 见义勇为:在危难时挺身而出。
例句
小学阶段
- 小明趁小红不注意,偷偷拿走了她的橡皮。(错误示范,不道德行为)
- 敌人趁夜偷袭,被我军及时发现并击退。
- 他趁老师转身写板书时,悄悄和同桌说话。
初中阶段
- 竞争对手趁我们公司资金紧张时,低价收购了我们的股份。
- 黑客趁系统漏洞未修复时,入侵了数据库。
- 敌军趁我军换防之际发动进攻,但被早有准备的哨兵发现。
高中阶段
- 在商业竞争中,不少企业会趁对手市场策略失误时抢占份额。
- 历史上许多战争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趁敌方内部混乱时发起总攻。
- 他趁对方律师证据不足,在法庭上发起猛烈反驳。
大学及以上
- 国际资本常趁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时进行投机操作。
- 某些国家趁地区局势动荡,暗中扶持反对派势力。
- 在谈判中,他敏锐地发现对方逻辑漏洞,趁虚而入,成功扭转局面。
文学化表达
- 秋风趁夜色潜入庭院,卷走最后一片落叶。
- 寂寞趁虚而入,在他独处的夜晚蔓延开来。
- 疾病趁他免疫力下降时侵袭,使他卧床不起。
警示类
- 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否则黑客会趁虚而入,造成巨大损失。
- 若不加强法律监管,金融诈骗分子就会趁虚而入。
- 疫情期间,谣言常趁公众恐慌时迅速传播。
抽象比喻
- 懒惰会趁你意志薄弱时悄悄占据你的生活。
- 消极情绪若不及时排解,就会趁虚而入,影响心理健康。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趁需而入”(“需”是需求,与“虚弱”无关)。
❌ 错误例句:商家趁需而入,推出大量促销商品。
✅ 正确说法:商家趁市场需求旺盛时推出促销。 - 误用于中性或正面场景
❌ 错误例句:他趁虚而入,帮助了那位老人。(“趁虚而入”带贬义,应改为“雪中送炭”) - 混淆“趁虚而入”与“随机应变”
❌ 错误例句:面对突发情况,他趁虚而入,灵活处理。
✅ 正确说法:他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 用于自然现象时不恰当
❌ 错误例句:阳光趁虚而入,照亮了整个房间。(应改为“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 - 误用于主动创造机会的情况
❌ 错误例句:他通过努力让对手露出破绽,然后趁虚而入。
✅ 正确说法:他诱使对手露出破绽,再发起进攻。
总结:“趁虚而入”强调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通常含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乘虚而入是什么意思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意指趁着对方空虚或疏忽的时机,趁机侵入或攻击对方,以获取某种利益或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在市场竞争、防守、个人生活、团队合作、体育比赛以及学习中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乘虚而入的正确用法,避免用于非攻击性或非竞争性的情境,并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不恰当地搭配使用。
掌握趁的拼音chèn及12笔正确写法 了解趁热打铁等10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趁”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和解析。该字有利用时间、机会的含义,如“趁热打铁”;还有拥有、富有的意思,如“趁钱”;同时有追逐、赶的意思。此外,“趁”字还可以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利用某种条件、某个时间或机会进行某种事情。
乘隙捣虚是什么意思
乘隙捣虚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éng xì dǎo x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利用空隙或薄弱环节进行攻击或行动。它源于古代战争策略,表示抓住敌人的空隙或疏忽进行攻击。乘隙捣虚的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攻其不备和乘机而动等。反义词为坐失良机、毫无作为和守株待兔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乘隙捣虚的用法,并强调了其正确使用的情境。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即该成语不应被理解为搞小动作或做不正当的事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机会,取得胜利。
乘虚蹈隙是什么意思
乘虚蹈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ǎo x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趁对方空虚无备或衰弱时进行攻击或乘机行事,常用来形容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方疏忽或事物空隙进行行动。乘虚蹈隙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逐渐扩展用于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时的机智行动。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人之危等,反义词为守正不阿、坐失良机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乘虚蹈隙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
避强击惰
"避强击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ǎng jī guò",意味着在战斗或竞争中避开对方强大之处,攻击其懈怠或弱点。这个成语强调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军事策略。近义词包括以柔克刚、避实就虚、乘虚而入和攻其不备。反义词为硬碰硬、直来直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情境,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竞争、谈判、军事策略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乘隙而入是什么意思
乘隙而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ì ér rù,意指利用空隙或机会进入某个领域或取得优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军事策略,强调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有利条件迅速行动。乘隙而入的近义词有乘机而入、伺机而动、见缝插针等,反义词包括坐失良机、错失良机、守株待兔等。在使用乘隙而入时需要有正确的时机意识,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挑战。常见错误用法包括用在不恰当的场合、用词不当、缺乏时机意识和忽视风险等。文章提供了乘隙而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内容。
避强击弱
避强击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áng jī ruò。它指的是在军事或竞争活动中避免与对方在力量或能力上直接对抗,选择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或弱点。这一策略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策略表达方式。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避实击虚和智取,反义词为硬碰硬、以卵击石和硬攻。在商业竞争、军事战术、学习等领域中,避强击弱的策略都有实际应用。然而,过度依赖此策略可能会忽视整体战略和个人成长中的长处,甚至可能导致沟通问题。因此,在使用此策略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得失。
彼竭我盈
“彼竭我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 jié wǒ yíng。它用于描述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表示对方力量已经耗尽,而我方却仍然充满力量。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庄公十年》中的典故,描述了春秋时期两军对峙的情景。彼竭我盈的近义词有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以逸待劳等。反义词包括势均力敌、筋疲力尽、溃不成军等。在使用时,需要遵循正确的用法,用于描述客观上两方力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个人主观感受或滥用在实际事实不符的场合。
乘虚迭出是什么意思
乘虚迭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ié ch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敌人空虚或疏忽大意时,利用各种手段连续不断地发动攻击或出现。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用于形容利用敌方漏洞进行连续攻击的策略。此外,乘虚迭出也可引申为日常生活中利用机会发挥优势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势而动、乘虚直入等。反义词包括守备森严、固若金汤、防患未然等。文章还介绍了乘虚迭出的错误用法及例句。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一个古代军事策略成语,读音为bì qí ruì qì,jī jí duò guī。其含义是善于避开敌人的强劲势头,等到敌人疲惫、松懈、士气低落时再出击。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在历史上的许多战役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近义词包括以逸待劳、养精蓄锐、乘虚而入等。反义词为锐不可当、迎头痛击等。使用这一策略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在非军事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下使用,或忽略策略和计谋的重要性。军事家、球队教练以及谈判者等均可运用此策略来取得胜利或成功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