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虚而入

趁虚而入:抓住弱点,乘机而入

读音

chèn xū ér rù

含义

  • :抓住时机,利用机会。
  • :虚弱、空虚,指防备不足或力量薄弱之处。
  • :进入、侵入。
  • 整体含义:指在对方防备不足或力量薄弱时,抓住机会进攻或采取行动。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先轸(zhěn)在城濮之战中,趁楚军阵型混乱时发动攻击,大获全胜。这一战术后来被总结为“趁虚而入”。
  2.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病逝后,蜀军撤退,司马懿趁机追击,差点被埋伏的蜀军反杀。此例说明“趁虚而入”需谨慎,否则可能反受其害。
  3.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趁项羽攻打齐国时,率军攻占彭城(项羽的都城),但后来因骄傲轻敌被项羽回师击败。

近义词

  1. 乘人之危:利用别人的困境谋取利益。
  2. 攻其不备:在对方没有防备时进攻。
  3. 有机可乘:有机会可以利用。
  4. 落井下石: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加以陷害。

反义词

  1. 光明正大:行事磊落,不耍手段。
  2. 堂堂正正:以正当方式竞争或对抗。
  3.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
  4. 见义勇为:在危难时挺身而出。

例句

小学阶段

  1. 小明趁小红不注意,偷偷拿走了她的橡皮。(错误示范,不道德行为)
  2. 敌人趁夜偷袭,被我军及时发现并击退。
  3. 他趁老师转身写板书时,悄悄和同桌说话。

初中阶段

  1. 竞争对手趁我们公司资金紧张时,低价收购了我们的股份。
  2. 黑客趁系统漏洞未修复时,入侵了数据库。
  3. 敌军趁我军换防之际发动进攻,但被早有准备的哨兵发现。

高中阶段

  1. 在商业竞争中,不少企业会趁对手市场策略失误时抢占份额。
  2. 历史上许多战争胜利的关键,就在于趁敌方内部混乱时发起总攻。
  3. 他趁对方律师证据不足,在法庭上发起猛烈反驳。

大学及以上

  1. 国际资本常趁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时进行投机操作。
  2. 某些国家趁地区局势动荡,暗中扶持反对派势力。
  3. 在谈判中,他敏锐地发现对方逻辑漏洞,趁虚而入,成功扭转局面。

文学化表达

  1. 秋风趁夜色潜入庭院,卷走最后一片落叶。
  2. 寂寞趁虚而入,在他独处的夜晚蔓延开来。
  3. 疾病趁他免疫力下降时侵袭,使他卧床不起。

警示类

  1. 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否则黑客会趁虚而入,造成巨大损失。
  2. 若不加强法律监管,金融诈骗分子就会趁虚而入。
  3. 疫情期间,谣言常趁公众恐慌时迅速传播。

抽象比喻

  1. 懒惰会趁你意志薄弱时悄悄占据你的生活。
  2. 消极情绪若不及时排解,就会趁虚而入,影响心理健康。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趁需而入”(“需”是需求,与“虚弱”无关)。
    ❌ 错误例句:商家趁需而入,推出大量促销商品。
    ✅ 正确说法:商家趁市场需求旺盛时推出促销。
  2. 误用于中性或正面场景
    ❌ 错误例句:他趁虚而入,帮助了那位老人。(“趁虚而入”带贬义,应改为“雪中送炭”)
  3. 混淆“趁虚而入”与“随机应变”
    ❌ 错误例句:面对突发情况,他趁虚而入,灵活处理。
    ✅ 正确说法:他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4. 用于自然现象时不恰当
    ❌ 错误例句:阳光趁虚而入,照亮了整个房间。(应改为“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
  5. 误用于主动创造机会的情况
    ❌ 错误例句:他通过努力让对手露出破绽,然后趁虚而入。
    ✅ 正确说法:他诱使对手露出破绽,再发起进攻。

总结:“趁虚而入”强调利用对方的弱点或疏忽,通常含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趁虚而入.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乘虚而入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意指趁着对方空虚或疏忽的时机,趁机侵入或攻击对方,以获取某种利益或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在市场竞争、防守、个人生活、团队合作、体育比赛以及学习中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乘虚而入的正确用法,避免用于非攻击性或非竞争性的情境,并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不恰当地搭配使用。

掌握趁的拼音chèn及12笔正确写法 了解趁热打铁等10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趁”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和解析。该字有利用时间、机会的含义,如“趁热打铁”;还有拥有、富有的意思,如“趁钱”;同时有追逐、赶的意思。此外,“趁”字还可以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利用某种条件、某个时间或机会进行某种事情。

乘隙捣虚

乘隙捣虚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éng xì dǎo x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利用空隙或薄弱环节进行攻击或行动。它源于古代战争策略,表示抓住敌人的空隙或疏忽进行攻击。乘隙捣虚的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攻其不备和乘机而动等。反义词为坐失良机、毫无作为和守株待兔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乘隙捣虚的用法,并强调了其正确使用的情境。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即该成语不应被理解为搞小动作或做不正当的事情。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机会,取得胜利。

抵瑕蹈隙

抵瑕蹈隙是一个成语,发音为dǐ xiá dǎo xì,意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利用空隙进行行动。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形容寻找并利用对方的弱点或机会进行攻击的策略。其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乘人之危、伺机而动等。反义词有守正不阿、坦诚相待等。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场合使用、误解为贬义以及滥用等。同时,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场合下的抵瑕蹈隙行为。

乘虚蹈隙

乘虚蹈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dǎo xì。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趁对方空虚无备或衰弱时进行攻击或乘机行事,常用来形容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方疏忽或事物空隙进行行动。乘虚蹈隙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逐渐扩展用于形容人们在处理事情时的机智行动。其近义词包括乘机而入、乘人之危等,反义词为守正不阿、坐失良机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乘虚蹈隙的应用场景,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的误用情况。

避强击惰

"避强击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ǎng jī guò",意味着在战斗或竞争中避开对方强大之处,攻击其懈怠或弱点。这个成语强调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军事策略。近义词包括以柔克刚、避实就虚、乘虚而入和攻其不备。反义词为硬碰硬、直来直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适用的语境和情境,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在描述竞争、谈判、军事策略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乘隙而入

乘隙而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xì ér rù,意指利用空隙或机会进入某个领域或取得优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军事策略,强调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有利条件迅速行动。乘隙而入的近义词有乘机而入、伺机而动、见缝插针等,反义词包括坐失良机、错失良机、守株待兔等。在使用乘隙而入时需要有正确的时机意识,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和挑战。常见错误用法包括用在不恰当的场合、用词不当、缺乏时机意识和忽视风险等。文章提供了乘隙而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内容。

倒戈卸甲

倒戈卸甲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gē xiè jiǎ。其含义是形容军队或个人彻底投降或放弃抵抗的情景,表示一方在战斗或冲突中完全改变立场或态度,投向另一方。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景,出处虽无法考证,但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近义词有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有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与非战争或冲突情境混淆使用,或在正式场合带有贬义或轻蔑色彩等。

避强击弱

避强击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áng jī ruò。它指的是在军事或竞争活动中避免与对方在力量或能力上直接对抗,选择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或弱点。这一策略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策略表达方式。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避实击虚和智取,反义词为硬碰硬、以卵击石和硬攻。在商业竞争、军事战术、学习等领域中,避强击弱的策略都有实际应用。然而,过度依赖此策略可能会忽视整体战略和个人成长中的长处,甚至可能导致沟通问题。因此,在使用此策略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得失。

避实击虚

避实击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shí jī xū。其含义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攻击其空虚薄弱之处,强调在战斗或竞争中分析形势,找出对手的弱点以取得胜利。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中的策略。避实击虚的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乘虚而入、伺机而动等,反义词则是硬碰硬、正面交锋。在军事、商业、学习、人际交往、工作、体育比赛等领域,都可以运用避实击虚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或取得胜利。但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滥用以及不分场合使用这一策略。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