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戈卸甲

倒戈卸甲

读音

dǎo gē xiè jiǎ

含义

  • 倒戈:倒转兵器,指投降或反叛。
  • 卸甲:脱下铠甲,表示放弃抵抗或投降。
  • 整体含义:形容军队或士兵放下武器投降,或比喻彻底放弃抵抗、认输。

典故

  1. 《三国演义》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其部下士兵纷纷“倒戈卸甲”,投降刘备和孙权联军。
  2.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失败后,部分楚军“倒戈卸甲”,归顺刘邦。
  3. 《资治通鉴》
    唐朝安史之乱时,部分叛军因内部矛盾“倒戈卸甲”,投降朝廷。

近义词

  1. 弃甲曳兵:形容战败后狼狈逃跑的样子。
  2. 缴械投降:主动放下武器投降。
  3. 束手就擒:放弃抵抗,任由对方处置。
  4. 望风而降:看到对方强大,直接投降。

反义词

  1. 负隅顽抗:凭借险要地势顽强抵抗。
  2. 誓死不屈:宁死也不投降。
  3. 背水一战:在绝境中拼死战斗。
  4. 血战到底:战斗到最后一刻。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游戏里,敌人被打败后“倒戈卸甲”,投降了。
    • 他输了比赛,像“倒戈卸甲”一样认输了。
  2. 小学高年级

    • 敌军见大势已去,纷纷“倒戈卸甲”,投降我军。
    •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倒戈卸甲”,承认了错误。
  3. 初中

    • 在辩论赛中,对方辩手被驳得哑口无言,最终“倒戈卸甲”,认输了。
    • 历史上许多战争,弱势一方往往会“倒戈卸甲”以求生存。
  4.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一些小公司面对巨头的压力,不得不“倒戈卸甲”,被收购或倒闭。
    • 政治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往往“倒戈卸甲”,以求保全自身。

错误用法

  1. 用于主动进攻
    ❌ 错误例句:我军“倒戈卸甲”,向敌人发起冲锋。(“倒戈卸甲”指投降,不能用于进攻。)
  2. 形容坚持到底
    ❌ 错误例句:尽管困难重重,他仍然“倒戈卸甲”,坚持完成任务。(“倒戈卸甲”是放弃抵抗,与坚持矛盾。)
  3. 用于褒义
    ❌ 错误例句:他“倒戈卸甲”,勇敢地面对挑战。(“倒戈卸甲”是贬义或中性词,不能用于赞美。)
  4. 形容轻松获胜
    ❌ 错误例句:比赛一开始,对手就“倒戈卸甲”,我们轻松赢了。(“倒戈卸甲”强调投降,而非轻松获胜。)

你可能感兴趣

望风而降是什么意思

望风而降的读音读音:wàng fēng ér jiàng标注拼音:wàng/fēng/ér/jiàng望风而降的含义望风而降,指对方势力强大,己方一看到对方的声势或气势就立刻投降或归顺。其中,“望风”表示看到对方的威势或声势,“而降”则表示立刻投降或归顺。望风而降的典故此成语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在古代,当一方军队看到另一方军队的强大阵势或声势时,往往会因为恐惧而选择投降。因此,望风而降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没有抵抗能力而选择投降的情况。望风而降的近义词俯首就擒不战自溃束手就范甘拜下风以上这些词语都带有面对强大对手时无法抵抗、选择归顺或投降的含义。望风而降的反义词宁死不屈坚贞不屈抵

弃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弃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表示投降或认输的含义。典故出自古代战争中的败军情况,描述军队在战败后放弃抵抗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缴械投降、束手就擒等,反义词则是奋勇抵抗等。在错误用法中,应避免用于非战争或竞争场景的投降行为,以及将成语中的“弃甲”和“倒戈”分开使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阐述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束手就擒是什么意思

束手就擒的读音读音:shù shǒu jiù qín拼音注音:shù shǒu jiù qín束手就擒的含义含义:指毫不抵抗地屈服,主动地投降或被捉拿。形容在强大的对手面前无法抵抗或无法逃脱。逐字解释:束手:指手被束缚,无法施展或行动。就擒:指被捉拿或被制服。束手就擒的典故典故出处:该成语出自古代的军事文献和历史故事。在古代战争中,当一方军队或士兵无法抵抗另一方时,他们可能会选择投降或被俘虏,这便可以形容为“束手就擒”。具体典故:古代有位名将,面对敌军强大的攻势,他深知自己的军队无法抵挡,于是他选择了主动投降,束手就擒。这一事件便成为了“束手就擒”这一成语的来源之一。束手就擒的近义词近义词:俯

负隅顽抗

本文介绍了成语“负隅顽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背靠着角落进行顽固抵抗,用来形容敌人或困难面前采取的顽固抵抗态度。其近义词包括负嵎顽抗、负险不宾等,反义词包括束手就擒、俯首帖耳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在不同场合的错误用法提醒,正确使用场合为描述面对困难或敌人时的顽固抵抗态度。

拱手而降

"拱手而降"是一个成语,拼音为gǒng shǒu ér jiàng,原意形容面对强敌毫不抵抗地投降或放弃。其含义中"拱手"表示恭敬或放弃的姿态,"而降"则表示投降或顺从。这一成语来源于古代战争故事,当一方看到对方实力强大时,会选择投降并以双手合拢的姿态表示恭敬和顺从。其近义词包括顺从投降、不战而降等,反义词有顽强抵抗、宁死不屈等。使用不当会导致误用,如在庆祝胜利的场合使用或误用为褒义词。文章对"拱手而降"的介绍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以助读者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招降纳叛是什么意思

招降纳叛的读音招降纳叛的读音为:zhāo xiáng nà pàn。招降纳叛的含义招降纳叛,指用笼络、收买等手段使敌方人员投诚归顺或使敌方势力向己方靠拢。其中,“招降”指用计谋或手段使敌人投降;“纳叛”则指接纳、收留叛离者。此成语常用于形容战争中一方对另一方的策略,也常用来形容政治斗争中的策略。招降纳叛的典故招降纳叛这一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在古代战争中,一方常常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瓦解敌方军心,其中就包括招降纳叛的策略。例如,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曾采取过这种策略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外,在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中,也常常有招降纳叛的情节出现。这些典故和出处表明了招降纳叛这一策略在古代战争和

解甲倒戈是什么意思

解甲倒戈是一个成语,读音jiě jiǎ dào gē,比喻投降或认输。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指士兵脱下战袍、放下武器,向敌人投降或调转武器方向帮助敌人攻击自己的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投诚、归顺等,反义词有坚守阵地、抵抗到底等。在战争、比赛、政治斗争等场合中,当一方处于劣势时可能会选择解甲倒戈。然而,该成语不可用于非战争或非政治场合,并需避免与“投降”混用或滥用。

面缚舆榇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面缚舆榇”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指用战车运载自己的面孔和棺材,表示投降或示弱。源自《左传·哀公十五年》中的楚晋交战,反映了一方无法抵抗时的投降情景。该成语常用于形容极端情况下的投降或认输行为,不适当用于其他情境。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恰当性,避免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

垂死挣扎

垂死挣扎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huí sǐ zhēng zhá。其含义为在临死或濒临失败之际,用尽所有力量进行挣扎或反抗。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和生死搏斗的场景,形容困境中的不屈不挠精神。垂死挣扎没有特定的典故出处,而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其近义词包括困兽犹斗、负隅顽抗等,反义词为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等。垂死挣扎在语境中常用来描述极端困境中的拼命抵抗或努力挽救的情景。错误用法包括用于日常不紧迫或无生命危险的情境,以及消极悲观的情况。在使用时应注重其语境和搭配,以完整表达意思。

败将残兵

败将残兵是一个成语,发音为bài jiàng cán bīng,形容军队在战斗中遭受重创后力量微弱、士气低落的状况,也用来比喻在事业或斗争中遭受重大挫折后处境艰难的情况。该成语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实际情景。其近义词有败军之将、残兵败将等,反义词有常胜将军、精锐之师等。文章还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和与其他词语混用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败将残兵的使用场景,如战争、比赛、公司经营等。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