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湎淫逸

沉湎淫逸:放纵享乐的警示

读音

chén miǎn yín yì

含义

  • 沉湎:沉溺、沉迷,指深陷某种状态无法自拔。
  • 淫逸:过度放纵享乐,尤指荒淫无度的生活。

整体含义:形容人沉迷于酒色享乐,荒废正业,最终导致道德败坏或事业衰败。

典故

  1. 《尚书·无逸》
    周公劝诫周成王不可“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否则会“丧邦”,即因放纵享乐而亡国。
  2. 《左传·昭公元年》
    晋国大夫叔向批评晋平公“沉湎淫逸”,导致国力衰退,最终被权臣架空。
  3. 《史记·殷本纪》
    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沉湎淫逸,最终亡国。

近义词

  1. 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环境。
  2. 花天酒地:指沉迷酒色,放纵享乐。
  3. 骄奢淫逸:强调生活奢侈,行为放荡。
  4. 醉生梦死:比喻浑浑噩噩,虚度光阴。

反义词

  1.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2. 励精图治:振奋精神,致力于治理国家或事业。
  3. 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4. 清心寡欲:保持心境平和,减少欲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整天玩游戏,不写作业,真是沉湎淫逸!(错误示范,程度过重)
    • 故事里的国王因为贪玩,不管国家大事,最后失去了王位。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皇帝沉湎淫逸,不理朝政,导致国家灭亡。
    • 如果一个人只知道享乐,不学习,将来会一事无成。
  3. 初中

    • 商纣王沉湎淫逸,建造酒池肉林,最终被周武王推翻。
    • 历史上许多王朝的衰败,都是从统治者沉湎淫逸开始的。
  4. 高中及以上

    • 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判秦统治者“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实为沉湎淫逸的典型。
    • 现代社会中,部分人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也是一种变相的沉湎淫逸。

错误用法

  1. 程度过轻

    • 错误:他周末睡懒觉,真是沉湎淫逸。(睡懒觉≠放纵享乐)
    • 修正:他整日酗酒赌博,荒废工作,可谓沉湎淫逸。
  2. 对象错误

    • 错误:这只猫整天晒太阳,沉湎淫逸。(动物行为不适用)
    • 修正:古代贵族们纵情声色,沉湎淫逸,最终家道中落。
  3. 褒贬混淆

    • 错误:他退休后旅游享受生活,算是沉湎淫逸。(中性或积极行为)
    • 修正:退休后适度休闲无可厚非,但若挥霍无度,便是沉湎淫逸。

总结:该成语多用于批判过度放纵的负面行为,需注意语境和程度,避免滥用或误用。

沉湎淫逸.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朝歌暮弦

"朝歌暮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gē mù xián,形容一个人整日沉浸在音乐或歌舞等娱乐活动中,不思进取,生活过于放纵。该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其近义词包括纵情声色、沉醉音乐、歌舞升平,反义词有勤勉好学、节制自持、专心致志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境不清晰以及与其他负面词汇重复使用等错误用法。

放辟邪侈

“放辟邪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g bì xié chǐ,含义为放纵、邪恶、奢侈、不正当的行为或思想。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用于形容严重的、不道德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淫荡、放肆、肆意妄为等,反义词为循规蹈矩、守正不阿等。使用“放辟邪侈”时需注意语境和用词,避免错误使用。在某些场合,该成语可用于形容人的不良行为被社会所唾弃。

跋扈飞扬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扈飞扬”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态度傲慢,气势嚣张,常带有贬义。文章还提供了相关例句,帮助理解该成语的使用场景。通过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跋扈飞扬”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川壅必溃

本文介绍了成语“川壅必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事物过度积累或压抑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有所爆发或崩溃,警示人们要适时调整和疏导。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和政治经验,与治理国家的理念相关。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的误用情况。如需了解更多,可查阅成语词典或相关文献资料。

败国丧家

本文介绍了成语“败国丧家”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因某些原因导致的国家衰败和家庭破裂的严重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历史事件,当国家遭遇困境时,家庭也常常遭受不幸。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一些例句。需要注意的是,“败国丧家”不适用于形容个人的失败或不幸,也不能随意搭配其他词语使用。

至死不悟是什么意思

至死不悟的读音至死不悟读音为,其中“至”指到、达到;“死”指死亡;“不悟”指不醒悟,不理解。至死不悟的含义“至死不悟”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到死也不明白、不理解,形容一个人顽固不化,或者指其对于某种道理或事实的严重误解或忽视。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错误行为或观念坚持到底,始终不肯悔改的人。至死不悟的典故“至死不悟”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因为坚持错误的观念或行为,即使面临死亡也不肯改变。这些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至死不悟”的典故。例如,在《左传》中就有记载一些因固执己见而最终导致失败的人物。典故一《史记》中记载了商纣王的故事。商纣王因荒淫失道,被周武王所灭。但即使面临灭国之危,商纣王仍

跌弹斑鸠

本文介绍了成语“跌弹斑鸠”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行动笨拙、反应迟钝,源于古代狩猎活动中斑鸠被弹弓击中后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使用,以及避免与其他贬义词连用。通过举例说明了该成语的用法。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

放刁把滥

放刁把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行为不端、狡猾刁钻,喜欢耍滑头,做事马虎草率,不负责任。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能源于对古代社会中不负责任、狡猾刁钻的人的批评。其近义词包括狡猾奸诈、玩世不恭等,反义词为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等。放刁把滥的错误用法是过于严厉或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也需避免滥用造成语言上的误解或不当谴责。该成语在描述那些不负责任、马虎草率的行为时非常有用。

毒赋剩敛

毒赋剩敛是一个成语,读音dú fù shèng liǎn。它用来形容统治者或政府用尽手段、极尽所能地剥削和压榨人民的行为。典故源自古代历史中统治者剥削人民的历史事件。近义词包括剥削压迫、残酷搜刮等。反义词则是仁政爱民、轻徭薄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