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衣东市

朝衣东市:一个悲壮的成语

读音

zhāo yī dōng shì

含义

  • 朝衣:古代官员上朝时穿的正式官服,象征身份和职责。
  • 东市:古代处决犯人的刑场,如汉代长安的东市。
  • 整体含义:指忠臣因直言进谏或坚持正义而被处死,形容为正义而牺牲的悲壮精神。

典故

  1. 晁错之死(西汉)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力主削藩,触怒诸侯。吴楚七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景帝被迫将晁错处死于东市。他穿着朝服被押赴刑场,成为“朝衣东市”的典型事例。
  2. 袁崇焕之死(明朝)
    明末名将袁崇焕因被诬陷通敌,崇祯帝下令将其凌迟处死。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朝衣东市”,但同样体现了忠臣蒙冤的悲剧色彩。
  3. 出处
    成语最早见于《史记·袁盎晁错列传》:“错衣朝衣斩东市。”后演变为固定表达。

近义词

  1. 忠言逆耳:正直的劝告往往不被接受。
  2. 杀身成仁:为正义牺牲生命。
  3. 舍生取义:为道义舍弃生命。
  4. 直言贾祸:因说真话招致灾祸。

反义词

  1. 明哲保身:回避风险以保全自己。
  2. 阿谀奉承:曲意逢迎以求利。
  3. 苟且偷生:不顾道义地活着。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讲晁错的故事时说:“他朝衣东市,是个勇敢的人。”
    •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坚持真理有时要付出代价。
  2. 小学高年级

    • 历史上许多忠臣朝衣东市,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 虽然结局悲惨,但晁错朝衣东市的故事流传千古。
  3. 初中

    • 袁崇焕的遭遇与“朝衣东市”异曲同工,都是忠臣蒙冤的悲剧。
    • 面对强权,他选择朝衣东市,也不愿违背良心。
  4. 高中及以上

    • 朝衣东市的背后,是古代政治斗争中理想主义的幻灭。
    • 司马迁笔下“朝衣东市”的晁错,成了专制皇权的牺牲品。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光荣退休”

    • ❌“张教授退休时朝衣东市,学校为他举办了欢送会。”(混淆了牺牲与荣退)
  2. 形容普通死亡

    • ❌“奶奶病逝,算是朝衣东市了。”(非因正义被害)
  3. 用于赞美妥协

    • ❌“他见风使舵避免了朝衣东市,真是聪明。”(违背成语的褒义色彩)

注意:该成语专指因忠直被害,不可泛化用于任何死亡或牺牲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义的诗词

关于义的诗词(第1篇)关于“义”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孟子·告子章句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义气千秋存,壮志犹未酬。作者:佚名(孟子后人)朝代:先秦解析:虽然该句并非单独的古诗词,而是流传甚广的古诗的一部分,但它包含了“义”字并以此表达了人生的豪迈和坚守道义的精神。在这段文字中,对“义”的理解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生的执著和对过去岁月不妥协的态度。忠肝义胆写华章——屈原《九歌》节选操吴戈兮披犀甲,挟飞箭兮负苍天。丹心未泯长存义,只愿世人皆知之。作者:屈原朝代:战国时期解析:此诗表现了屈原

仗节死义是什么意思

仗节死义的读音仗节死义的拼音是:zhàng jié sǐ yì。仗节死义的含义仗节死义,指坚守节操,为正义而死。这个成语中的“仗节”表示持守节操,“死义”则表示为正义而牺牲。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仗节死义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忠臣义士。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三国时期的忠臣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他在蜀汉灭亡之际,为了保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展现了仗节死义的崇高精神。此外,还有其他历史人物的事迹也与该成语相关,如唐朝的张巡、许远等人,他们同样在战乱中展现出了不屈不挠、为正义而死的品质。仗节死义的典籍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汉

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

本文收录了多篇描写古时侠客的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及其他古代诗作。这些诗词通过描绘侠客的形象、行为和情感,展现了古代侠客的英勇、豪情和忠诚。从剑气纵横、身经百战的侠客形象,到豪情壮志、义气深重的精神风貌,以及忠诚不渝、家国为重的侠义精神,这些诗词都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侠客的形象和精神内涵。同时,这些诗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正义、勇气和忠诚的崇尚和追求。

摧身碎首是什么意思

“摧身碎首”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uī shēn suì shǒu,表示为了某种信仰或目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英勇事迹,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决心和勇气。它含有近义词如舍生忘死、奋不顾身等,反义词如贪生怕死、畏首畏尾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和场合恰当运用,避免滥用。

描写钟馗最好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关于描写钟馗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笔法描绘了钟馗的形象与精神。钟馗被赞誉为捉鬼英雄,以其威武勇猛、忠诚耿直、正义勇敢的品质被传颂。诗词中描绘了钟馗的英勇形象、忠诚与担当、正义与勇气,以及他的精神传承和寓意与象征。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位民间英雄。

成仁取义是什么意思

“成仁取义”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rén qǔ yì,意为舍弃生命以追求正义和道德的崇高境界。其含义体现了为了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精神。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些历史人物,如文天祥等。近义词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等。反义词为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和概念混淆。该成语强调了为了正义和道德而舍弃生命的崇高精神。

白发丹心

“白发丹心”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ái fà dān xīn。它形容年老而忠诚、坚定、充满热情的情怀。典故源于古代忠诚之士,如诸葛亮、岳飞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冯异传》。白发丹心的近义词包括耄耋之志、老而弥坚、老当益壮、忠心耿耿等。反义词有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半途而废、心无定志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理解,例如忽略年龄因素或误用为其他含义。正确用法是形容那些年老但仍对事业或信仰保持坚定追求和热情的人。

苌弘碧血

苌弘碧血的读音为cháng hóng bì xuè。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忠臣苌弘的忠诚和牺牲,表示忠义之士的牺牲或壮烈的牺牲。苌弘碧血的典故广泛记载于古代文献中,形容人的忠诚和尽心竭力的精神。其近义词有忠心耿耿、壮志凌云、义无反顾,反义词有背信弃义、卖国求荣、见利忘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轻描淡写地描述一般的牺牲或损失,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免产生误解或不当的联想。

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词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古代战争的古诗词。文章列举了五篇关于古代战争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不同诗人和作品中对古代战争的不同描绘,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背景、铁马冰河的梦景、征人金甲冷飞蝗的战士生活等。文章还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出处、作者及解析,突出了诗词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地描绘了古代战争的壮阔景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此外,文章还从不同的视角和情感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悲壮与英勇,以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牺牲。

7章读后感500字红岩

《红岩》七章读后感《红岩》作为一部革命历史小说,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呈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通过七章的篇幅,我得以窥见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者们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他们面对生死、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江姐这一角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敌人面前表现得从容不迫、机智过人,即便是遭受酷刑和诬陷,她也从未向敌人低头屈服。这种坚贞不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整部作品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塑造,让我感受到了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情感的共鸣和启示。我感受到了革命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