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欢暮乐:成语详解
读音
zhāo huān mù lè
含义
- 朝(zhāo):早晨,指白天。
- 欢(huān):欢乐、高兴。
- 暮(mù):傍晚,指夜晚。
- 乐(lè):快乐、享乐。
整体含义:形容整天沉迷于享乐之中,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通常带有贬义,指过度放纵、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劝谏齐威王的故事,提到“日暮酒阑,合尊促坐”,暗指君王沉迷酒色,不理朝政。 - 《红楼梦》:
贾宝玉与贾府众人常“朝欢暮乐”,最终导致家族衰败,暗示奢靡生活的危害。 - 《金瓶梅》:
西门庆终日“朝欢暮乐”,最终因纵欲过度而亡,警示后人不可过度享乐。
近义词
- 醉生梦死:形容糊里糊涂地过日子,毫无追求。
- 纸醉金迷:比喻奢侈糜烂的生活。
- 花天酒地:形容沉迷于酒色享乐。
- 声色犬马:指纵情享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反义词
- 克勤克俭:形容勤劳节俭,不贪图享乐。
- 夙兴夜寐:形容早起晚睡,勤奋努力。
- 艰苦朴素:指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 励精图治:形容奋发图强,努力治理事业。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整天玩游戏,真是朝欢暮乐,不认真学习。
- 我们不能像故事里的懒虫一样朝欢暮乐,要勤奋读书。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皇帝朝欢暮乐,导致国家衰败。
- 他沉迷于玩乐,朝欢暮乐,成绩越来越差。
-
初中:
- 历史上许多王朝因统治者朝欢暮乐而灭亡。
- 年轻人不应朝欢暮乐,而应珍惜时间,努力奋斗。
-
高中:
- 商纣王朝欢暮乐,最终失去民心,被周武王推翻。
-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若一味朝欢暮乐,终将被淘汰。
-
大学及以上:
- 某些富豪挥霍无度,朝欢暮乐,最终破产。
-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朝欢暮乐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错误:他们一家人朝欢暮乐,生活幸福美满。(“朝欢暮乐”含贬义,不能用于赞美)
- ✅ 正确: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幸福美满。
-
误用于短暂快乐:
- ❌ 错误:周末和朋友聚会,朝欢暮乐,真开心。(“朝欢暮乐”指长期沉迷,不适用于短期娱乐)
- ✅ 正确:周末和朋友聚会,玩得很尽兴。
-
误用于勤奋场景:
- ❌ 错误:他朝欢暮乐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朝欢暮乐”指享乐,不能形容努力)
- ✅ 正确:他废寝忘食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
-
误用于中性描述:
- ❌ 错误:他们公司朝欢暮乐,业绩很好。(“朝欢暮乐”含贬义,不能用于中性描述)
- ✅ 正确:他们公司经营有方,业绩很好。
总结:“朝欢暮乐”多用于批评过度享乐、荒废正业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朝攀暮折
“朝攀暮折”是一个成语,形容短时间内频繁地经历兴衰、荣枯、起伏等变化。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通常与花的兴衰相关联。它表示事物或人的生命短暂,经历荣枯兴衰的快速变化。近义词包括瞬息万变、变幻莫测等,反义词则为长盛不衰、恒久不变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不适用于描述长期稳定的事物或状态。提供的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错误用法示例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与其反义词混淆使用。
非我族类
“非我族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与自己不是同一群体的人或事物,带有一定的排斥情感色彩。最早出自《左传》,表示对不属于自己群体的人或事物的排斥或疏远。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外来者、异类、异族等,反义词为同类、同族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排斥或歧视性的语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在国际交流中应该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和平、包容的态度来交流和相处。
笃学不倦
“笃学不倦”的拼音是dǔ xué bù juàn,意味着专心好学,从不感到疲倦。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学者孙康的故事,形容对学习的极高热情和毅力。近义词包括勤学不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孜孜不倦。反义词为游手好闲、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懒惰成性。该成语应特定用于描述学习场合,不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正确的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
断齑块粥
文章介绍了"断齑块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古代士人生活清苦,现用来形容生活清贫、节俭度日。典故源于宋代范仲淹求学时期的艰苦生活。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避免常见错误。
方头不律
方头不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g tóu bù lǜ。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不遵守规矩和纪律,或者形容人性格倔强、刚烈。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对于人的性格和行为规范的描述。近义词包括桀骜不驯、倔强不屈等。反义词为循规蹈矩、温文尔雅等。运用时需注意语境,错误用法可能削弱表达力。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在适当的语境下,用于形容那些坚持自我、有独特见解和行为方式的人。
短吃少穿
短吃少读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生活贫困的状态,形容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和食物。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成语的读音为duǎn chī shǎo chuān。其含义强调了人们在物质上的匮乏和困难。其近义词有生活困苦、衣食无着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搭配不当以及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
笃实好学
笃实好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ǔ shí hào xué,表示人性格踏实、勤奋好学。这个成语强调人的学习态度和品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精神。它没有明确的典故,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踏实学习和勤奋向学的崇尚。近义词包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和孜孜不倦等,反义词则是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和玩世不恭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形容表面勤奋但实际不真正投入学习的人,或用于与原意不符的场合。
得心应手
得心应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技艺纯熟、做事得心应手,一切都很顺利。源于《庄子·外物篇》的典故,也与古代琴师有关。近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轻车熟路等。反义词包括笨手笨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用在不相关或不熟练的事情上,避免滥用。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得心应手的应用。
鞍马劳倦
“鞍马劳倦”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因长时间骑马或驾车、劳作导致的极度疲惫和困倦状态。它通常与古代战争和长途旅行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疲惫不堪、身心交瘁和精疲力尽等。反义词包括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和精力充沛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乱用词语搭配、不分语境滥用以及与其他近义词的混淆等错误用法。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