刬草除根

刬草除根

读音

刬草除根:chǎn cǎo chú gēn

含义

  • :铲除,削平。
  • :杂草,比喻祸患或不良因素。
  • :清除,消灭。
  • :根源,根本。

整体含义:比喻彻底清除祸患或不良因素,不留后患。

典故

  1. 《左传·隐公六年》
    “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蕴崇之,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意思是治理国家的人,对待恶行要像农夫除草一样,连根拔起,不让它再生。
  2. 《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班超主张彻底消灭敌人,不留后患,体现了“刬草除根”的思想。
  3. 《三国演义》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仍坚持感化而非杀戮,但最终仍强调“除恶务尽”,以免后患。

近义词

  1. 斩草除根:比喻彻底消灭祸患,不留后患。
  2. 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
  3. 连根拔起:比喻彻底清除。
  4. 一网打尽:全部捕获或消灭。

反义词

  1.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留下后患。
  2. 姑息养奸:过分宽容坏人,助长其作恶。
  3.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
  4. 纵敌为患:放纵敌人,导致祸患。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我们要把花园里的杂草刬草除根,不然它们还会长出来。
    • 老师说要改正坏习惯,就要刬草除根,不能半途而废。
  2. 小学高年级

    • 警察叔叔抓坏人时,一定要刬草除根,不能让他们再害人。
    • 治理环境污染要刬草除根,不能只做表面功夫。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王朝灭亡,就是因为没有刬草除根,让敌人卷土重来。
    • 学习时要刬草除根地解决难题,不能一知半解。
  4. 高中

    • 反腐败斗争必须刬草除根,否则腐败分子会死灰复燃。
    • 企业改革要刬草除根,彻底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
  5. 大学及以上

    • 社会治理要刬草除根,从制度上消除滋生犯罪的土壤。
    • 科学研究需要刬草除根地探索问题的本质,不能浮于表面。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铲草除根”

    • ❌ “我们要铲草除根,把花园里的杂草清理干净。”(正确应为“刬草除根”)
  2. 误用于非彻底性行为

    • ❌ “他只是简单批评了一下,就说自己刬草除根了。”(“刬草除根”强调彻底性,不能用于敷衍行为)
  3. 误用于褒义场景

    • ❌ “他刬草除根地帮助朋友解决问题。”(“刬草除根”多用于清除负面事物,不宜用于正面帮助)
  4. 误用于具体事物

    • ❌ “我把房间里的垃圾刬草除根了。”(“刬草除根”多用于抽象祸患,不宜用于具体垃圾清理)
  5. 误用于短期行为

    • ❌ “今天我们要刬草除根地完成作业。”(“刬草除根”强调长期彻底性,不宜用于短期任务)
刬草除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剗草除根

本文介绍了成语“剗草除根”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彻底铲除,不留余地,强调对某事物进行彻底的清除或消灭。文章还包含了一些与剗草除根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语,以及多个例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最后,文章指出了错误使用剗草除根的情况,提醒读者要真正理解并运用到实际中。

除恶务本

“除恶务本”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è wù běn。它的含义是强调在消除邪恶的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彻底根除其产生的根源。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古籍,强调治标治本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于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思考方式。近义词有治本清源、斩草除根等,反义词有治标不治本、姑息养奸等。在治理社会问题、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犯罪问题、企业管理、网络环境、食品安全、环境破坏行为、城市规划和个人成长等方面,都应该除恶务本,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错误的用法是只注重表面问题而不去寻找问题的根源,违背了除恶务本的初衷。

敌不可假

敌不可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bù kě jiǎ,意味着不能轻易信任敌人,也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欺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面对敌人时需保持警惕。其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均有明确的表述。在商业交易、战争等场合,需牢记敌不可假的原则,警惕敌人的欺骗和诡计。错误用法包括轻信敌人言论、忽视敌人行为及过于信任他人。因此,在面对敌人或做出决策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

放虎遗患

本文介绍了成语“放虎遗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场景。该成语形容做事不彻底,留下后患,源自古代战争故事。其近义词包括遗患无穷、纵虎归山等,反义词为斩草除根、一劳永逸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严重性和轻率决策等场景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彻底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

除疾遗类

除疾遗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jí yí lèi,意指处理问题不彻底,留下潜在危害。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治理疾病或问题的思考。近义词有治标不治本等,反义词如斩草除根。在多种场合如环境保护、交通治理、教育、城市规划等方面,需避免除疾遗类的错误用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留下后患。错误用法包括用于形容完全无害的情况或过于严厉的处理方式。

敌不可纵

敌不可纵是一个成语,意为对敌人不能放任其肆意发展,以避免给自身带来灾难或损失。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经验教训。该成语强调了对待敌人应警惕和谨慎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放虎归山、养虎自遗和姑息养奸。反义词包括宽大为怀、姑息养德和放任自流。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该原则,避免错误场景如过于警惕友军合作伙伴、对小矛盾过度反应以及忽视实际情况盲目应用。

养虎贻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贻患的读音养虎贻患的读音为: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贻患的含义养虎贻患,指养育了老虎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其中,“养虎”表示养育、纵容强大的敌人或危险因素,“贻患”则表示遗留祸患。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纵容、姑息养奸,最终导致后患无穷。养虎贻患的典故养虎贻患的典故源于古代。相传,在古代某个时期,有人养了一只老虎,以为可以驯服它,结果却因为过于放纵而最终被老虎所害。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纵容、姑息养奸的行为,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养虎贻患的近义词纵虎归山:指放走老虎回到山里,比喻放走敌人或坏人,留下祸根。姑息养奸:指无原则地宽容,使坏人坏事任意妄为。遗祸无穷:指留下祸患,使无穷无尽地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诛尽杀绝是什么意思

诛尽杀绝的读音读音:zhū jìn shā jué拼音注音:zhū jìn shā jué诛尽杀绝的含义“诛尽杀绝”是一个成语,指对敌人或罪犯进行严厉的惩罚,使其彻底消灭或绝后。这个成语强调了彻底消灭、不留后患的意味。每个字的含义如下:诛:意为处决、杀死。尽:意为完全、彻底。杀:同样意为杀死。绝:意为绝后,没有后代或没有希望。因此,“诛尽杀绝”整体上意味着彻底地消灭或杀死,不留任何后患。诛尽杀绝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或对敌人的严厉惩罚。在古代,对于那些被视为敌人或叛徒的人,有时会采取极端的手段进行惩罚,以示威严和决心。这种极端的惩罚方式就被形容为“诛尽杀绝”。不过,该成语并没有具体的典故或出

养虎自啮是什么意思

养虎自啮的读音读音:yǎng hǔ zì niè标注拼音:yǎng/三声,hǔ/三声,zì/四声,niè/四声养虎自啮的含义“养虎自啮”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养虎伤己”。它用来形容一种自取祸患、自食恶果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比喻纵容敌人或对手,最终会招致自己的伤害或损失。养虎自啮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养了一只老虎作为宠物。起初,他以为可以驯服这只老虎,但后来老虎变得凶猛无比,最终反过来伤害了它的主人。这个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轻易地纵容或轻视潜在的威胁。养虎自啮的近义词纵虎归山:意指放走了凶恶之人或势力,留下后患。自食恶果:自己种下的恶因导致自食其果。养痈遗患:比喻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