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垢纳污

成语「藏垢纳污」详解

读音

藏垢纳污(cáng gòu nà wū)


含义

  • :隐藏、收存。
  • :污垢、脏东西。
  • :容纳、接受。
  • :污秽、肮脏之物。

整体含义:指包藏、容纳肮脏污秽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或不良风气。多用于贬义,形容某地或某人心术不正,纵容丑恶。


典故

  1. 《左传·宣公十五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伯宗劝晋景公不要攻打宋国,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意思是河流湖泊会容纳污秽,山林沼泽会隐藏毒虫,比喻某些地方或人难免会藏污纳垢。后来演变为“藏垢纳污”。
  2. 《后汉书·崔骃传》
    “藏垢纳污,贬黜邪枉。”形容某些地方或制度纵容邪恶,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近义词

  1. 藏污纳垢:与“藏垢纳污”意思相同,词序不同。
  2. 包庇纵容:指有意庇护坏人坏事。
  3. 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4. 同流合污: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反义词

  1. 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2. 惩恶扬善:惩治邪恶,褒扬善良。
  3. 清正廉明:形容为官正直,不贪污腐败。
  4. 光明磊落:形容人心地坦荡,行为正直。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这个垃圾桶藏垢纳污,里面堆满了垃圾。(比喻具体事物)
    • 坏蛋们喜欢躲在藏垢纳污的地方。(简单比喻)
  2. 小学高年级

    • 那个废弃工厂成了藏垢纳污的场所,经常有小偷出没。
    • 我们要远离那些藏垢纳污的人,不能学坏。
  3. 初中

    • 这个网站管理不严,成了藏垢纳污之地,充斥着不良信息。
    • 某些官员藏垢纳污,包庇黑恶势力,最终被法律严惩。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腐败政权都是藏垢纳污,最终走向灭亡。
    • 社会风气若长期藏垢纳污,必然导致道德沦丧。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中性词

    • ❌ “图书馆藏垢纳污,收藏了很多古籍。”(错误,成语含贬义,不能形容正面事物。)
    • ✅ 应改为:“图书馆藏书丰富,保存了许多珍贵文献。”
  2. 误用于个人卫生

    • ❌ “他很久没洗澡,身上藏垢纳污。”(成语多指社会或环境,不用于个人卫生。)
    • ✅ 应改为:“他很久没洗澡,身上满是污垢。”
  3. 误用于自然现象

    • ❌ “大海藏垢纳污,容纳了无数河流的泥沙。”(成语不用于自然现象。)
    • ✅ 应改为:“大海包容万物,汇聚了无数河流的泥沙。”

总结:“藏垢纳污”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色彩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藏垢纳污.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垢怎么读正确发音 解析垢字拼音gòu的4种用法与10个常见组词

本文介绍了“垢”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垢”字的多种含义。包括污秽、肮脏、脏东西、耻辱等。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垢”字在古汉语中的用法,比如《庄子》《左传》《韩非子》等经典著作中的用例,同时介绍了积垢、尘垢、泥垢等相关词语的含义。

鲍鱼之肆

鲍鱼之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o yú zhī sì,形容不良环境或场所,如同卖鲍鱼的商铺所散发出的不良气息。该成语源自古代市集上卖鲍鱼的商铺,形容环境充满不良影响或不良气息。鲍鱼之肆的近义词有鱼龙混杂、乌烟瘴气等,反义词有清净幽雅、风清月朗等。使用鲍鱼之肆时需注意不可用于形容美好的事物或环境,也不可随意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涤秽荡瑕

涤秽荡瑕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í huì dàng xiá。它意指洗去污秽、清除瑕疵,比喻彻底清除事物中的不良或错误元素,使事物恢复纯净完美的状态。该成语反映了古人对完美和纯净的追求。文章详细阐述了涤秽荡瑕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通过了解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中的丰富表达。

党邪丑正

“党邪丑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g xié chǒu zhèng,含义为依附邪派、颠倒是非。源自古代的政治事件,用以形容某些人或团体为争夺权力和利益依附邪恶势力,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朋奸阉乱、依草附木等。反义词为正直无私、明辨是非等。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滥用,特别是在非政治场合和过度强调其某一面而导致评价片面和不客观的情况。

贿货公行

“贿货公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ì huò gōng xí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败坏,不正当交易和行贿受贿行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当时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财物、货物等进行行贿受贿。该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某些社会或政治现象。近义词有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反义词为清正廉洁、正直无私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解或误用。

败化伤风

败化伤风的读音是bài huà shāng fēng。这个成语意指败坏道德,伤害风俗,源于古代社会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出现。败化伤风涵盖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含义。其近义词包括道德沦丧、风俗败坏、人心不古等,反义词为道德昌明、风清气正、人心向善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以及滥用该成语。近年来,不良娱乐节目、商业道德败坏、青少年受影响等不良现象日益严重,显示出败化伤风的严重性。

清浊同流是什么意思

清浊同流是一个成语,用来比喻不同性质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该成语源自《庄子·天命篇》,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近义词包括混为一谈、鱼龙混杂等,反义词则为泾渭分明、井然有序等。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价值观、思想观念的交流碰撞,常让人感到清浊同流,难以分辨。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单纯事物描述或与其他类似成语混淆使用。

藏污纳垢

本文介绍了成语“藏污纳垢”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某地或某人容纳了污秽和尘垢,比喻隐藏或收留坏人坏事或包容不良事物。出自《左传》等古籍。近义词有包罗万象、鱼龙混杂等,反义词有清白无瑕、一尘不染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表达方式,避免误用。

浇醇散朴

“浇醇散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o chún sàn p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逐渐失去纯真和本真的状态。它的典故源于古代社会风气的变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浇风薄俗、浮华失实和世风日下等,反义词有返璞归真、敦厚纯朴和风淳俗美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这个成语的用法。然而,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避免误用或滥用,注意使用场合,并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搭配不当。

货赂大行

“货赂大行”是指贿赂行为盛行,形容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如《史记》等,用以描述官员收受贿赂,社会秩序混乱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反义词则为清风正气、廉洁奉公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货赂大行在不同场合下的表现,同时指出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打击货赂大行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但需注意,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可能会使其意义变得模糊或片面。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