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残民害理」详解
读音
残民害理:cán mín hài lǐ
含义
- 残:摧残、伤害。
- 民:百姓、人民。
- 害:损害、违背。
- 理:天理、道德准则。
整体含义:指统治者或当权者残害百姓,违背天理道德,形容行为极其恶劣,毫无人性。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批评齐景公滥用刑罚,导致百姓受苦,称其“残民以逞”,即通过残害百姓来满足私欲。 - 《资治通鉴·唐纪》: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朱温为扩充势力,横征暴敛,百姓流离失所,史书评其“残民害理,天怒人怨”。 - 《明史·奸臣传》:
明朝权臣严嵩父子贪腐成性,盘剥百姓,导致民不聊生,后人评价其“残民害理,罪不容诛”。
近义词
- 荼毒生灵:指统治者残害百姓,使生灵涂炭。
- 鱼肉百姓:比喻官吏欺压人民,像宰割鱼肉一样。
- 暴虐无道:形容统治者残暴凶狠,毫无道德。
- 伤天害理:指行为违背天理,极其恶劣。
反义词
- 爱民如子:形容统治者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百姓。
- 仁政爱民:指施行仁政,关爱百姓。
- 泽被苍生:形容恩惠广施于百姓。
- 德政惠民:指统治者施行德政,使百姓受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古代有些坏官“残民害理”,百姓生活很苦。
- 我们不能做“残民害理”的事情,要善良待人。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历史上有些暴君“残民害理”,最终被人民推翻。
- 那些贪官污吏“残民害理”,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
初中(7-9年级):
- 封建社会的苛捐杂税让百姓苦不堪言,真是“残民害理”。
- 某些资本家压榨工人,不顾民生,简直是“残民害理”。
-
高中及以上:
- 在专制统治下,统治者若“残民害理”,必会引发社会动荡。
- 某些政策若不顾百姓死活,一味追求政绩,便是“残民害理”之举。
错误用法
-
误用对象:
- ❌ “他考试作弊,真是残民害理。”(“残民害理”多用于统治者或当权者,个人行为不适用。)
- ❌ “这只猫抓小鸟,太残民害理了。”(动物行为不能用此成语。)
-
程度不当:
- ❌ “老师批评学生,有点残民害理。”(批评教育不属于极端恶劣行为。)
- ❌ “商家涨价,真是残民害理。”(普通商业行为不适用,除非涉及严重剥削。)
-
搭配不当:
- ❌ “他残民害理地玩游戏。”(成语不能修饰具体动作。)
- ❌ “这部电影剧情残民害理。”(剧情不能用此成语形容。)
总结:“残民害理”是一个严肃的成语,多用于批判统治者或当权者的恶劣行径,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舜的诗词
关于舜的诗词(第1篇)关于舜的诗词一、舜乐颂舜乐飘飘传千古,德泽满民颂声扬。尧天舜日恩泽广,百姓安居乐业长。作者及朝代:此诗为现代创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诗以舜乐为引子,歌颂了舜的德政和恩泽,表达了百姓对舜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二、诗经·大雅·文王之什釐尔女发兮饬明德,世民兴我兴嗣子之册。曾孙承王道,日月瞻于朝。猗欤那舜德,大哉王风之盛。作者及朝代:此诗出自《诗经》,为先秦时期的作品。解析:该篇通过描绘先王的美德与仁政,特别是舜的仁爱和明德,彰显了君主的道德责任与光辉事业,展现出先秦时代对于“以德治国”理念的追求和赞美。三、高士咏·舜舜耕历山行义教,仁风广被万民安。高山仰止景行止,万古流传
描写民间疾苦的古诗词
描写民间疾苦的古诗词(第1篇)《民间疾苦诗》:中华文学中咏史述民之传统,由来久远,诸般忧虑人间苦辛之古诗词,虽散见在历代,然犹有其深刻的社会人文关怀。一、古诗全文杜甫《三吏》原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史家三子客,各抱愁思泪。疾苦知多少,百姓多辛苦。作者:杜甫(唐)解析:杜甫的《三吏》以民间疾苦为题材,通过描绘一个夜晚的场景,展现了官吏的严苛和百姓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官使促回穷谷中,幸留名姓身强健。行路难时枉低唱,岂有柴炭尚亏积。作者:白居易(唐)解析:此诗通过对一个烧炭老人形象描绘,以及老人面对艰难生
描写完颜雍的诗词
这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描写完颜雍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这些诗词以现代人的视角来创作,旨在表达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但都突出了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这些诗词展示了完颜雍的威严与尊贵,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整篇文章的摘要如下:本文提供了五篇以完颜雍为描写对象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完颜雍的英勇善战、文治武功、仁德之心以及他的功绩和恩泽。每篇文章都通过诗词的形式,表达了对完颜雍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些文章旨在呈现完颜雍的治理之功和德政,以及他在民众心中的崇高地位。虽然以现代人的视角
描写孙叔傲的诗词
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是关于描写孙叔傲的诗词的多个篇章。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孙叔傲的智勇双全、治国理政的才能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虽然直接描写他的诗词不多,但可以通过这些有限的诗文中感受到孙叔傲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伟大形象。文章还提到,希望未来的文学作品中能有更多关于这位英雄的描绘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铭记他的事迹。本文介绍了描写孙叔傲的诗词的多个篇章,这些诗词赞美了孙叔傲的智勇、治国才能及历史地位。虽然相关诗词有限,但体现了他在历史上的伟大形象。文章呼吁未来文学作品应更多描绘和传承孙叔傲的事迹,以让更多人了解和铭记他。
关于安全古诗词
关于安全古诗词(第1篇)关于安全古诗词一、江城五月平安吟诗词原文:江城五月无风波,海晏河清百姓安。砥柱中流坚似铁,人民生活乐无边。作者与朝代:此诗为现代诗,无特定作者,但反映了古代对平安生活的向往。解析:此诗以“江城五月”为背景,描绘了平安无事的景象,寓意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诗人以砥柱中流的坚定,比喻社会秩序的稳固,体现了人民对安全、和平生活的追求。二、夜泊水村言平安诗词原文:夜泊水村人语安,月明风清满舟船。渔火点点照归路,家书封封寄平安。作者与朝代:此诗为古代诗作,作者及朝代不详。解析:此诗描绘了夜晚水村的宁静景象,月明风清,渔火点点,表达了人们对平安生活的向往和珍视。家书封封寄平安,体
残民害物是什么意思
“残民害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和破坏。该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其含义中的“残”表示伤害,“民”指人民,“害”表示损害,“物”指事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荼毒生灵、生灵涂炭、祸国殃民等。反义词有利国利民、抚民安物、爱惜生灵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进行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战争、不法商贩行为等对人民和事物造成极大伤害和破坏的情境。
残民以逞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残民以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人民进行残酷的迫害和伤害,以满足个人或团体的私欲和目的。文章还强调了该成语的负面色彩,需要在适当场合使用,避免滥用和不当搭配。
病民蛊国
病民蛊国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些人或集团的行为、政策等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或损害的行为。其含义是形容某些行为或政策对人民和国家造成迷惑和损害。出自《诗经·大雅·瞻卬》,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人民和国家造成危害的行为或政策。近义词包括蠹国害民、祸国殃民等,反义词包括利国利民、兴国安邦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
剥肤及髓
“剥肤及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ō fū jí suǐ,形容对某物或人的剥削和掠夺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典故源自《庄子·外物》中鲁哀公对人民的残酷剥削。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常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极端剥削行为。近义词包括敲骨吸髓、搜刮无度等。反义词则为仁慈宽厚、慷慨解囊等。使用时应注意思维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该成语在描述过度开发、剥削、战争压迫等情境时常用。
捶骨沥髓是什么意思
捶骨沥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i gǔ lì suǐ。这个成语形容对某事或某人极度追求、探索的精神,寓意着为了达到某种境界而不断努力和追求。它并无明确的典故,但常与古代的修炼、修行相关联。捶骨沥髓的近义词包括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废、敷衍塞责、浅尝辄止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与原意不符的场合、轻率或贬低的语境等。该成语在描述对于某种事业或学业的执着追求和投入时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