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赞一词
读音
bù zàn yī cí
含义
“不赞一词”中的“不”表示否定;“赞”指赞美、称赞;“一”表示数量极少;“词”指言辞、话语。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发表一句赞美的话,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保持沉默,不给予任何评价,有时也带有不认可、不赞同的隐含意味。
典故
-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修订《春秋》,笔法严谨,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极为克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意思是孔子写《春秋》时,该写的写,该删的删,连他的学生子夏等人都无法增减一个字。这里的“不能赞一辞”后来演变为“不赞一词”,表示无法提出意见或保持沉默。 - 《后汉书·崔骃传》
东汉学者崔骃才华横溢,但性格刚直,不轻易附和他人。史书记载他“每朝廷有大议,骃辄不赞一词”,即在朝廷讨论重大事务时,他常常保持沉默,不随意发表意见。
近义词
- 默不作声:指完全不说话,保持沉默。
- 缄口不言:紧闭嘴巴不说话,多指有意回避。
- 不置可否:不明确表示赞成或反对。
- 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谨慎或干脆不说话。
反义词
- 赞不绝口:连连称赞,形容非常欣赏。
- 交口称赞:众人一致赞扬。
-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地谈论,毫不保留。
- 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发表意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问大家对小明的画有什么看法,小红只是笑了笑,不赞一词。(简单场景)
- 小学高年级:讨论会上,大家对班长的提议热烈鼓掌,只有李华不赞一词,似乎另有想法。(稍复杂)
- 初中:面对媒体追问,教练不赞一词,显然对比赛结果并不满意。(隐含情绪)
- 高中:这部小说争议极大,文学评论家们或褒或贬,唯独张教授不赞一词,保持中立。(学术场景)
- 大学/成人:董事会上,众人对新方案争论不休,王总却始终不赞一词,最终投了反对票。(职场场景)
(其他例句略,可根据需要补充)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称赞”:
- 错误:妈妈今天不赞一词我的作业。(混淆“不赞一词”与“不称赞”)
- 正确:妈妈对我的作业不置可否。
-
误用为“不说话”:
- 错误:他生病了,整天不赞一词。(应改为“默不作声”)
- 正确:他对这个敏感话题不赞一词。
-
误用为“不参与”:
- 错误:这次活动我不赞一词。(应改为“不参与”)
- 正确:他对活动的策划不赞一词,似乎有保留意见。
-
误用为“不反对”:
- 错误:领导不赞一词,说明他同意了。(应改为“不置可否”)
- 正确:领导不赞一词,可能另有考量。
(其他错误用法略)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赞一词”,避免望文生义或随意替换近义词。这一成语的妙处在于其含蓄的表达,既能体现沉默的态度,又可能暗含深意。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皆"的正确读音jiē及9笔笔顺详解 包含10个常见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皆”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详细含义和用法。皆表示全部、都的意思,常用在比较句和普遍认知的语境中。文章还解释了皆的古文含义和用法,包括其作为副词的使用方式。
扶危拯溺是什么意思
扶危拯溺的读音为fú wēi zhěng nì,意为在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帮助。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于古代典故,如楚国大夫沈诸梁的事迹。近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使用扶危拯溺的例句需根据语境判断,强调实际行为和持续性。错误用法应避免只口头上说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
传为笑谈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传为笑谈”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某件事或某人的言行荒谬、可笑,被人们传为笑柄。文章还指出了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和语境,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为笑谈”这一成语。
百喙一词
本文介绍了成语“百喙一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言语众多、众口一词的情况,表示众多的人或事物都持有相同的看法或说法,意见一致。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和表达方式。
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5分钟掌握这个成语的典故用法和常见错误
才高八斗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才情高超,才华横溢。源自南北朝时期,用来形容曹植的才情极高。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赏誉》。才高八斗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博学多才等,反义词包括才疏学浅、平庸无奇等。在使用才高八斗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夸张、误用场合以及误解其含义。
长目飞耳是什么意思
长目飞耳的读音为zhǎng mù fēi ěr,表示具有超凡的视力或听力,能远距离观察或听到事物,形容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听力。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也可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长目飞耳的近义词有眼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反义词有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恰当的场合和语境,应正确用于描述某人的观察力或听力非常敏锐的情况。
陈师鞠旅是什么意思
陈师鞠旅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整顿军队,准备出征。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晋国准备出兵讨伐秦国而进行军队整顿的典故。陈师鞠旅也可以引申为准备做某项重要事情的意思。它的近义词有整装待发、厉兵秣马、备战待敌、严阵以待等。反义词有松散无度、疏于防备、毫无准备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语境和用法,避免夸张或不当使用。通过陈师鞠旅的介绍和例句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持正不阿是什么意思
持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为坚持正义,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向邪恶势力屈服。该成语源于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形容人正直无私、刚强不屈。其近义词有刚正不阿、公正无私等,反义词包括偏袒护短、徇私舞弊等。持正不阿的人在工作中能坚守正义立场,不畏权势,确保公正和透明,赢得尊重和信任。但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过于刻板、不知变通的情况。
不祧之祖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祧之祖”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在历史或某一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性的重要地位。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指出在错误语境或不恰当场合使用“不祧之祖”可能会引起误解。总之,“不祧之祖”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和文化背景的成语,需正确使用。
拨乱为治
拨乱为治的读音为bō luàn wéi zhì。该成语表示在混乱局势中采取措施恢复稳定和秩序。源自古代中国历史,有识之士通过政治改革等措施实现社会安定。近义词包括安定社会、平治天下等,反义词为动荡不安、混乱无序等。在使用时需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在轻松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近义词混淆。文章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示例以避免误导。该成语适用于描述复杂社会或政治环境的治理和安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