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盗泉
读音
bù yǐn dào quán
含义
“不饮盗泉”字面意思是“不喝盗泉的水”。其中:
- 不:否定词,表示拒绝。
- 饮:喝。
- 盗泉:古代泉水的名称,因“盗”字有贬义,故被视为不洁或邪恶的象征。
整体含义指坚守道德底线,拒绝不义之财或不良诱惑,比喻人品行高洁,不愿沾染任何不正当的事物。
典故
- 《尸子》记载:
孔子路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泉名“盗”而不饮,以示对“盗”的厌恶。后以“不饮盗泉”比喻君子洁身自好。 - 《后汉书·列女传》:
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引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故事,强调做人要正直清廉。 - 《晋书·吴隐之传》:
吴隐之赴任广州刺史,途经贪泉(类似盗泉),故意饮之并作诗明志,反用典故表达“清廉者不受外物影响”的深意。
近义词
-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与恶习同流合污。
- 一介不取:丝毫不取不义之财。
- 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贪图,坚守原则。
- 守正不阿:坚持正道,不屈服于邪恶。
反义词
-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贪得无厌:贪心永不满足。
- 监守自盗:利用职权窃取财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捡到钱包交给老师,真是“不饮盗泉”的好孩子!
- 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学习“不饮盗泉”的精神。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同学作弊的诱惑,小红坚持“不饮盗泉”,自己认真答题。
- 古人说“不饮盗泉”,就是告诉我们要拒绝不正当的好处。
-
初中:
- 他虽家境贫寒,但始终“不饮盗泉”,拒绝收受贿赂。
- “不饮盗泉”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现代人应坚守的品德。
-
高中及以上:
- 在利益诱惑面前,唯有“不饮盗泉”者方能守住初心。
- 官员若能做到“不饮盗泉”,腐败问题自然减少。
错误用法
-
混淆典故:
- ❌ 错误:“不饮盗泉”是说孔子怕水有毒。(实为厌恶“盗”名,非水质问题。)
- ✅ 正确:孔子因“盗泉”名不正而不饮,体现道德自律。
-
滥用场景:
- ❌ 错误:今天太热了,我“不饮盗泉”,只喝冰水。(与道德无关,纯属个人选择。)
- ✅ 正确:他拒绝收受红包,真正做到了“不饮盗泉”。
-
误解含义:
- ❌ 错误:“不饮盗泉”是形容人挑食。(完全偏离道德寓意。)
- ✅ 正确:成语强调对不义之物的排斥,非字面“喝水”。
-
强行套用:
- ❌ 错误:这道题太难了,我“不饮盗泉”直接放弃。(与品德无关,属学习态度问题。)
- ✅ 正确:他宁可失业也不造假账,可谓“不饮盗泉”。
“不饮盗泉”不仅是语言瑰宝,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养,在于对底线的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
弹冠振衣
本文介绍了成语“弹冠振衣”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精神振奋、整装待发,或表示人为了迎接新的机遇或挑战而做好充分准备。最早出自《楚辞·七谏·谬谏》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近义词包括“整装待发”、“整冠李裳”等,反义词有“垂头丧气”、“不修边幅”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误解成语含义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砥砺廉隅
砥砺廉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ǐ lì lián yū,表示人通过自我修养和锻炼,使品行正直、道德高尚。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常用来形容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律、刚正不阿等,反义词为贪赃枉法、卑躬屈膝等。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避免误用或混淆。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些人以砥砺廉隅为人生信条或座右铭,以表达其坚守道德底线的决心。
恶居下流
恶居下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wù jū xià liú。它形容人或事物处于卑劣、不道德的状态或行为中。该成语中的“恶”表示恶劣、不道德,“居”表示处于某种状态,“下流”指卑鄙、不道德的行为。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对品行不良者的描述。近义词包括卑鄙无耻、恶劣卑下等,反义词则包括崇高正直、品德高尚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过于粗俗和侮辱性的表达,应恰当运用于语境中。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来形容令人鄙视或反感的行为。
廉洁 案例 读后感
《廉洁案例》读后感我阅读了《廉洁案例》这本书,感触颇深。它以真实案例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廉洁的重要性。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廉洁的道路,让我对廉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展示了多个领域的廉洁案例,从政界到商界,从基层干部到社会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廉洁的重要性。其中,那些坚守廉洁原则、拒绝贿赂、公正执法的人物形象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廉洁,让我感受到了廉洁的力量和美好。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情感也随之起伏。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廉洁的力量。书中对反腐倡廉的探讨也让我深思,让我认识到反腐倡廉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案例集,
恶尘无染
恶尘无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chén wú rǎn,意味着不受世俗的污染和影响,保持清白无暇的状态。该成语源于古代修行者追求心灵清净的典故,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清心寡欲的人。其近义词包括清白无瑕、纤尘不染等,反义词为玷污清白、沾染世俗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用近义词、搭配不当和滥用夸张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的心态和行为时十分恰当,尤其在描述那些能够保持内心清净、不受世俗影响的人时更为贴切。
迁善去恶是什么意思
迁善去恶是指人应向好的方向发展,摒弃不良行为和思想,强调个人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坤》,其典故和多位名人的名言都强调了改正错误、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必要性。迁善去恶的近义词包括改过自新、弃旧图新等,反义词则是固步自封、恶习难改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与贬义词语混淆,并理解其内在含义为思想上的改变和行为上的修正。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将其与贬义词语混用,或者忽略其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高的强调。
洁身自守
洁身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é shēn zì shǒu。它意味着保持自身清白,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强调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操守。这一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一位清官的故事为人们所传颂。洁身自守的近义词包括清白自守、廉洁自律、守身如玉等,反义词有苟且偷生、同流合污、贪赃枉法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的搭配,避免误解其含义。错误用法及注意事项也要留意,避免造成语义上的误解或歧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子来阐释这一成语的用法。
拒狼进虎
本文介绍了成语“拒狼进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该成语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采取错误方式,拒绝眼前的困难或问题,却招致更大的麻烦或危险。文章提醒人们要正视问题,妥善处理,而不是逃避或轻视。同时,文中还介绍了与“拒狼进虎”相关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蹈仁履义
本文介绍了“蹈仁履义”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用法。该成语强调遵循仁德和正义的原则行事。文章提供了正确和错误的用法示例,旨在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同时,也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社会中倡导蹈仁履义精神的重要性。
德浅行薄
“德浅行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qiǎn xíng bó,用来形容人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可能是在汉语使用过程中根据词语组合和语境演变而来。它的近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反义词有“德高望重”、“才高行厚”等。使用“德浅行薄”时需要注意对象使用恰当,避免乱用语境和其他成语混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