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盗泉
读音
bù yǐn dào quán
含义
“不饮盗泉”字面意思是“不喝盗泉的水”。其中:
- 不:否定词,表示拒绝。
- 饮:喝。
- 盗泉:古代泉水的名称,因“盗”字有贬义,故被视为不洁或邪恶的象征。
整体含义指坚守道德底线,拒绝不义之财或不良诱惑,比喻人品行高洁,不愿沾染任何不正当的事物。
典故
- 《尸子》记载:
孔子路过盗泉,虽然口渴,但因泉名“盗”而不饮,以示对“盗”的厌恶。后以“不饮盗泉”比喻君子洁身自好。 - 《后汉书·列女传》:
乐羊子妻劝丈夫拾金不昧,引用“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的故事,强调做人要正直清廉。 - 《晋书·吴隐之传》:
吴隐之赴任广州刺史,途经贪泉(类似盗泉),故意饮之并作诗明志,反用典故表达“清廉者不受外物影响”的深意。
近义词
- 洁身自好:保持自身纯洁,不与恶习同流合污。
- 一介不取:丝毫不取不义之财。
- 临财不苟:面对钱财不贪图,坚守原则。
- 守正不阿:坚持正道,不屈服于邪恶。
反义词
-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 贪得无厌:贪心永不满足。
- 监守自盗:利用职权窃取财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捡到钱包交给老师,真是“不饮盗泉”的好孩子!
- 我们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学习“不饮盗泉”的精神。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同学作弊的诱惑,小红坚持“不饮盗泉”,自己认真答题。
- 古人说“不饮盗泉”,就是告诉我们要拒绝不正当的好处。
-
初中:
- 他虽家境贫寒,但始终“不饮盗泉”,拒绝收受贿赂。
- “不饮盗泉”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现代人应坚守的品德。
-
高中及以上:
- 在利益诱惑面前,唯有“不饮盗泉”者方能守住初心。
- 官员若能做到“不饮盗泉”,腐败问题自然减少。
错误用法
-
混淆典故:
- ❌ 错误:“不饮盗泉”是说孔子怕水有毒。(实为厌恶“盗”名,非水质问题。)
- ✅ 正确:孔子因“盗泉”名不正而不饮,体现道德自律。
-
滥用场景:
- ❌ 错误:今天太热了,我“不饮盗泉”,只喝冰水。(与道德无关,纯属个人选择。)
- ✅ 正确:他拒绝收受红包,真正做到了“不饮盗泉”。
-
误解含义:
- ❌ 错误:“不饮盗泉”是形容人挑食。(完全偏离道德寓意。)
- ✅ 正确:成语强调对不义之物的排斥,非字面“喝水”。
-
强行套用:
- ❌ 错误:这道题太难了,我“不饮盗泉”直接放弃。(与品德无关,属学习态度问题。)
- ✅ 正确:他宁可失业也不造假账,可谓“不饮盗泉”。
“不饮盗泉”不仅是语言瑰宝,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修养,在于对底线的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
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tān wéi bǎo,意指不贪图别人的财物或利益,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尊严。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的典故和古代杨震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律、廉洁奉公和公正无私,反义词则是贪婪无厌、贪得无厌和损公肥私。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名利,保持清醒头脑,重视道德底线的人。错误用法是将其误解为不重视财富或对道德品质的普通表述。
摆袖却金
摆袖却金的读音拼音为bǎi xiù què jī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推辞收受别人的钱财,表示对金钱的拒绝或不受其诱惑。摆袖却金的典故源自古代一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拒绝收受贿赂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廉洁自持、拒贿不纳、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等,反义词包括贪赃受贿、贪得无厌、见钱眼开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是否恰当,避免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或与其他负面含义的词语混淆。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接受贿赂、清正廉洁的人,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
廉洁 案例 读后感
《廉洁案例》读后感我阅读了《廉洁案例》这本书,感触颇深。它以真实案例为背景,深入探讨了廉洁的重要性。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廉洁的道路,让我对廉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展示了多个领域的廉洁案例,从政界到商界,从基层干部到社会各个层面,都体现了廉洁的重要性。其中,那些坚守廉洁原则、拒绝贿赂、公正执法的人物形象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廉洁,让我感受到了廉洁的力量和美好。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情感也随之起伏。那些令人感动的瞬间,让我深刻体验到了廉洁的力量。书中对反腐倡廉的探讨也让我深思,让我认识到反腐倡廉是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案例集,
不食周粟
“不食周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zhōu sù,源自《史记·伯夷列传》。它表示坚决不接受敌方或异族统治者的供养,宁愿忍受贫困和饥饿,也不屈服。这个成语反映了忠诚、节操和气节的坚守。典故发生在商朝末期,伯夷和叔齐拒绝接受周朝的恩惠而饿死。其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忠贞不渝、高风亮节等,反义词为屈节辱命、投降变节、见利忘义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坚守原则的行为。但需注意,不应在不适当的情况下使用该成语,如为了个人私利而拒绝合理帮助或在特定情况下过度使用,使其失去原本含义和精神内涵。
迁善去恶是什么意思
迁善去恶是指人应向好的方向发展,摒弃不良行为和思想,强调个人自我完善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周易·坤》,其典故和多位名人的名言都强调了改正错误、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必要性。迁善去恶的近义词包括改过自新、弃旧图新等,反义词则是固步自封、恶习难改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与贬义词语混淆,并理解其内在含义为思想上的改变和行为上的修正。错误的使用方式包括将其与贬义词语混用,或者忽略其内在修养和道德境界的提高的强调。
昭德塞违是什么意思
昭德塞违的读音昭德塞违的读音为zhāo dé sāi wéi。昭德塞违的含义“昭德塞违”是一个成语,指弘扬德行,堵塞过错。它强调了品德和行为的正确性,意味着应该倡导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同时避免或纠正错误的行为。昭德塞违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教诲和道德规范。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昭德”来强调道德的重要性,即要光明正大地展示德行。而“塞违”则表示要防止和纠正违背道德和规矩的行为。具体典故可能因历史记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大致上都强调了道德和规矩的重要性。昭德塞违的近义词崇德鄙邪:指崇尚德行,鄙视邪恶的行为。遵规守纪:指遵守规章制度,不违背法律和道德规范。修身齐家:指通过修养自身来管理家庭,强调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
四书 读后感
《四书》读后感《四书》作为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汇聚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与思想。阅读《四书》,让我深感启发和反思。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每本书都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人性、道德、家庭、社会等重要议题。其中,《大学》强调了治国理念与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让我认识到个人修养的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中庸》则教会我如何在处理问题时保持适度和平衡,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人生智慧。《论语》中的孔子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仁爱、忠诚、诚实等品质,让我深感敬佩。阅读《论语》,让我重新审视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于道德的追求。而《孟子》则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家庭关系和社会伦
被褐怀玉
被褐怀玉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穿着粗布衣服却怀有美玉,用来形容人外表朴实但内心具有高尚品德或才华。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的故事。该成语强调了内在美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怀才不露、韬光隐晦、藏器待时,反义词为虚有其表、炫耀于外、浅尝辄止。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外表华丽炫耀的人时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绝对权力 周梅森 读后感
绝对权力 周梅森 读后感(第1篇)《绝对权力》读后感《绝对权力》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政治小说,初读时便被其紧凑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周梅森以其独特的笔触,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弱点描绘得淋漓尽致。此书讲述了一个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故事。在一个虚构的城市中,主人公身处权力中心,经历了权力的游戏和诱惑。在权力与道德、情感之间摇摆不定,展现了一个复杂的社会和人性横剖面。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对权力的深刻剖析。周梅森通过丰富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展示了权力的双重性:既能让掌握者获得荣誉与地位,也可能腐蚀人的道德底线和情感。每一个关键情节,无论是权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