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教诲:傲慢与拒绝的成语解析
读音
不屑教诲:bù xiè jiào huì
含义
- 不:否定,表示拒绝或不愿意。
- 屑:原指碎末,引申为“认为值得”“放在心上”。
- 教诲:教导、训导。
- 整体含义:形容某人因傲慢或轻视,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教导或劝告。
典故
- 《论语·述而》:
孔子曾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只要学生愿意学习,他都会教导。但若学生态度傲慢,孔子可能“不屑教诲”。 - 《孟子·告子下》:
孟子提到,有些人“不屑教诲”,即不愿接受道德教化,最终自食其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一位学者因轻视他人建议,最终犯错,被评价为“不屑教诲”。
近义词
-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轻视。
- 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表示轻蔑。
-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听,形容不重视。
- 目中无人:形容傲慢,看不起他人。
反义词
- 虚心求教:谦虚地向他人请教。
- 洗耳恭听:恭敬地倾听他人意见。
- 从善如流:乐于接受好的建议。
-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批评他作业马虎,他却一脸不屑教诲的样子。
- 小明不听劝告,对妈妈的建议不屑教诲。
-
小学高年级:
- 他对同学的善意提醒不屑教诲,结果考试失利。
- 教练指出他的动作错误,他却摆出不屑教诲的态度。
-
初中:
- 面对长辈的劝诫,他表现得不屑教诲,最终吃了亏。
- 她不屑教诲地拒绝了朋友的帮助,独自承担了所有困难。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专家对民间智慧不屑教诲,导致研究脱离实际。
- 他对传统文化不屑教诲,认为现代科技才是唯一真理。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愿学习”:
- ❌ 他因为懒惰而不屑教诲。(应为“不愿学习”)
- ✅ 他因傲慢不屑教诲,拒绝接受指导。
-
误用为“不认真听讲”:
- ❌ 上课时他不屑教诲,总是走神。(应为“心不在焉”)
- ✅ 老师批评他时,他不屑教诲地扭过头。
-
误用为“不尊重师长”:
- ❌ 他对父母不屑教诲,经常顶嘴。(应为“不尊重”)
- ✅ 他对导师的建议不屑教诲,坚持己见。
总结:“不屑教诲”强调因傲慢或轻视而拒绝教导,而非单纯的不愿学习或不认真。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负固不宾
负固不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gù bù bīn。其含义是依仗强固而不服从,不接受别人的好意或邀请。典故源自古代一个故事,形容人固执己见,不肯顺从他人或接受好意。近义词包括桀骜不驯、顽固不化、刚愎自用等。反义词有恭敬顺从、谦逊有礼、温文尔雅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
傲睨自若
傲睨自若是含有贬义的成语,形容人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意味着面对任何情况都能保持镇定自若。其近义词包括镇定自若、泰然自若等,反义词为惊惶失措、心惊胆战等。使用时应避免贬义语境,在正式或严肃场合需谨慎使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不吝指教
不吝指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人提意见或指教时不吝惜自己的意见或经验,愿意为对方提供帮助或建议。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表示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求指导或建议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虚心请教、恭敬求教等,反义词包括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等。使用不吝指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关系来选择合适的用词,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傲贤慢士
傲贤慢士的读音为"ào xián màn shì",表示对有才能、德行的人傲慢无礼,不尊重他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提醒人们要尊重他人。傲贤慢士的近义词包括轻视贤能、傲慢不逊、鄙夷不屑等,反义词有恭敬有礼、敬重贤能、虚怀若谷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不当印象。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傲贤慢士的正确和错误用法。
长傲饰非
长傲饰非的拼音是cháng ào shì fēi,含义是形容一个人自大狂妄,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反而将过错归咎于他人或外部因素。这个成语出自《左传》。长傲饰非的行为是不负责任且不可取的。其近义词包括恃功务高、刚愎自用、矫情饰非等。反义词有谦虚谨慎、知错就改、坦诚相待等。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误解。如需指出错误,应以客观、中肯的态度进行交流。
拜赐之师
拜赐之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i cì zhī shī。它指的是受命而建立的军队或某项任务的执行者。典故源自《左传》,用于形容军队或团队的正式组建和使命。近义词包括授命之师、征伐之师和讨伐之师,反义词为散兵游勇和无组织之众。该成语用于描述军队或团队时,需确保其具有明确的组织和任务,不应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本文通过详细解释其读音、含义、典故、用法等方面,为读者提供帮助。
深闭固拒是什么意思
“深闭固拒”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事情持有坚决拒绝的态度,不接受任何劝说或建议。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环境。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对于某种观点、意见或事物持有强烈的排斥态度,不愿意与外界交流或接受外界帮助。近义词包括闭门谢客、拒人千里、拒之门外等。反义词包括敞开心扉、广纳良言、开放包容等。错误用法示例包括过于固执己见,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导致团队合作受阻等。在实际情况中,深闭固拒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个人或组织的发展受到阻碍。
半推半就
半推半就的读音为"bàn tuī bàn jiù",形容在某种情况下内心有所犹豫或不愿意,但表面上勉强接受或顺从。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戏曲,逐渐成为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其近义词包括勉强同意、虚应故事、半心半意等,反义词为坚决拒绝、真心实意、一心一意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其含义或场合,应根据具体语境来使用。文章还提供了十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用法。
饰非拒谏是什么意思
饰非拒谏的读音读音:shì fēi jù jiàn拼音:shìfēi-jùjiàn饰非拒谏的含义“饰非拒谏”是一个成语,指掩饰错误,拒绝劝告。它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错误和批评时,不仅不进行反思和改正,反而采取掩饰和拒绝接受建议的态度。饰非拒谏的典故“饰非拒谏”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典故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政治团体在面对批评和指责时,不承认错误,拒绝接受建议,甚至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打压。例如,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或军事将领因过于自信或固执己见,而忽视了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最终导致了失败。这些故事都成为了“饰非拒谏”这一成语的典故。饰非拒谏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饰非拒谏”的近义词: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倔强固
桀骜不逊
本文介绍了成语“桀骜不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的性格和态度狂放不羁、傲慢无礼。文章还提供了桀骜不逊的例句,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的错误方式,提醒读者根据语境和情境正确使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