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目塞听
读音
bì mù sè tīng
含义
- 闭:关上,合上。
- 目:眼睛。
- 塞:堵塞,阻挡。
- 听:耳朵的听觉。
整体含义:闭上眼睛,堵住耳朵,比喻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拒绝接受新信息或新观点。形容人思想封闭,不愿接触现实。
典故
-
《韩非子·喻老》: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意思是眼睛不能同时看清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两种声音,强调专注的重要性,但后来引申为拒绝接受外界信息。 -
《后汉书·范晔传》:
“闭目塞听,唯己是从。”
形容某些人固执己见,不愿听取他人意见。 -
《晋书·王导传》:
“若闭目塞听,则天下之事皆不可知。”
指如果拒绝接受外界信息,就无法了解天下大事。
近义词
- 充耳不闻: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 视而不见:明明看到却装作没看见。
- 固步自封:保守自满,不愿进步。
- 孤陋寡闻:见识少,知识贫乏。
- 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听劝告。
反义词
- 耳聪目明:形容人思维敏捷,善于观察。
-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知识渊博。
- 兼听则明: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 虚心纳谏:愿意接受别人的建议。
- 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各方面的优点。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我们不能闭目塞听,要好好学习新知识。
- 他整天玩游戏,对学习闭目塞听。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新科技,我们不能闭目塞听,否则会被时代淘汰。
- 有些同学对老师的建议闭目塞听,成绩一直不进步。
-
初中:
- 在信息时代,闭目塞听只会让自己落后。
- 他固执己见,对别人的批评闭目塞听。
-
高中:
- 一个闭目塞听的领导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 科学研究需要开放思维,不能闭目塞听。
-
大学及以上:
- 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能闭目塞听。
- 学术研究要避免闭目塞听,才能有所创新。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专注”:
- ❌ “他闭目塞听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好大学。”(正确应为“专心致志”)
-
误用为“安静”:
- ❌ “图书馆里大家都闭目塞听,认真学习。”(正确应为“安静无声”)
-
误用为“休息”:
- ❌ “他太累了,闭目塞听地睡了一觉。”(正确应为“闭目养神”)
-
误用为“谦虚”:
- ❌ “他虽然很厉害,但总是闭目塞听。”(正确应为“谦虚谨慎”)
-
误用为“独立思考”:
- ❌ “他喜欢闭目塞听,不受外界干扰。”(正确应为“独立思考”)
总结:“闭目塞听”带有贬义,指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能用于形容专注、安静或休息等中性或正面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蔽明塞聪
文章介绍了蔽明塞聪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使用蔽明塞聪的例句。蔽明塞聪指的是对外界情况全然不知或不听不看,出自《庄子·内篇·应帝王》。其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目不视听、蒙昧无知、懵懂无知等,反义词有耳聪目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察秋毫、见多识广等。同时,文章也指出了蔽明塞聪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含义是否正确。
耳目闭塞
耳目闭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ěr mù bì sāi,表示因为某些原因听力和视力受到阻碍,无法接收外界信息,对外界事物无知或缺乏了解。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于信息获取的重视。近义词有闭目塞听、孤陋寡闻、消息闭塞等。反义词包括耳聪目明、见多识广、信息畅通等。有时人们会误用或混淆其用法。文章主人公可能因居住偏远地区或缺乏社交活动而耳目闭塞,无法跟上时代发展。
闭明塞聪
闭明塞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íng sāi cōng。该成语用来描述人们封闭自己的视听,不接受外界刺激和影响的行为。闭明塞聪的典故并不明确,但理解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它的近义词包括闭目塞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反义词则包括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等。使用闭明塞聪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过度使用或滥用的情况。
两豆塞耳是什么意思
“两豆塞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ǎng dòu sāi ěr,形容被蒙蔽视听或思想被局限,无法接受新的信息或观点。典故出自《庄子·盗跖》。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闭目塞听、闭门造车、囿于成见,反义词有博采众长、兼听则明、虚怀若谷。使用“两豆塞耳”时要遵循其原本含义,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
杜耳恶闻
“杜耳恶闻”是指塞住耳朵不愿意听,形容对某些令人不快或讨厌的声音、话语等的回避、不愿听的态度。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噪音或不良信息的回避行为。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置若罔闻、掩耳盗铃等。反义词有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广纳善言等。使用“杜耳恶闻”需要注意使用对象、用法、语境及避免过度使用,以避免造成误解或夸张。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或对某些事情的厌恶态度时十分贴切。
两耳塞豆是什么意思
“两耳塞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ǎng ěr sāi dòu,形容一个人对外界声音或信息完全不予理睬,专注于某件事。该成语可能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置若罔闻等,反义词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成分,避免在严肃或正式场合使用,并避免与近义词混用。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滥用场合不当等。
闭关自守
闭关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zì shǒu。含义是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接触、交流或学习。最早出自古代的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近义词有闭门不出、独善其身等。反义词为开放包容、交流互动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过于自我封闭,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详细解释了闭关自守的含义和用法。
闭目塞聪
闭目塞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ù sài cō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故意不去看、不去听,对外界的事物漠不关心,或者心不在焉,对周围的事物毫无察觉。它带有贬义,表示一个人对周围的事物漠然置之,缺乏关注和警觉。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描述人们因过于沉迷于某种事物而忽视其他重要事情。其近义词包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心不在焉、漠然置之等。反义词则包括耳听八方、明察秋毫、全神贯注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在需要高度警觉的场合、形容错过美好事物、日常交流中随意使用等错误用法。
从谏如流
文章介绍了成语“从谏如流”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了一个人或组织虚心接受他人建议或意见,并能迅速自然付诸实践的品质。文章还通过举例说明了从谏如流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真正的从谏如流需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而不是盲目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