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思过

闭门思过

读音

bì mén sī guò

含义

  • 闭门:关上门,表示不与外界接触。
  • 思过:反思自己的过错。
  • 整体含义:指一个人主动关起门来,独自反省自己的错误或过失,以求改正。

这个成语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因犯错而主动或被动地静下心来检讨自己。

典故

  1. 《汉书·韩延寿传》
    西汉时期,官员韩延寿治理地方时,发现下属犯错,但他认为责任在于自己管理不善,于是“闭门思过”,主动反省。下属深受感动,纷纷改正错误。
  2. 《后汉书·吴祐传》
    东汉官员吴祐为人正直,下属犯错时,他不直接责罚,而是让他们“闭门思过”,自己反省。这种方式使得犯错者心服口服,主动改正。
  3. 民间故事
    古代一位官员因误判案件导致冤屈,事后深感愧疚,便闭门不出,日夜反思,最终纠正错误并公开道歉。

近义词

  1. 反躬自省:反过来检查自己的言行。
  2. 扪心自问:摸着胸口自我反省。
  3.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而不感到愧疚。
  4. 自我检讨: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

反义词

  1.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2. 文过饰非:掩饰过错,不肯承认。
  3. 不思悔改:不反思也不改正错误。
  4. 推卸责任:把过错归咎于他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打架后,老师让他闭门思过,好好想想自己错在哪里。
  2. 小学高年级:考试作弊被发现了,小华主动闭门思过,并向老师道歉。
  3. 初中:因为顶撞父母,小丽被要求闭门思过,她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冲动。
  4. 高中:球队输球后,教练让队员们闭门思过,找出战术上的失误。
  5. 大学:论文抄袭事件曝光后,他选择闭门思过,重新撰写论文。
  6. 职场:经理因决策失误,主动闭门思过,调整管理策略。
  7. 家庭:夫妻吵架后,丈夫闭门思过,意识到自己态度不好。
  8. 社会:公众人物犯错后,应当闭门思过,而不是急于辩解。
  9. 历史:古代官员犯错后,常以闭门思过的方式向皇帝请罪。
  10. 寓言:寓言中的狐狸偷鸡后,被要求闭门思过,最终改过自新。

错误用法

  1. 用于逃避责任
    ❌ 他犯了错,却借口“闭门思过”,其实是在躲避惩罚。
    (正确用法应是主动反省,而非逃避。)
  2. 用于拖延时间
    ❌ 领导让他写检讨,他却说“我要闭门思过三天”,迟迟不交。
    (闭门思过应伴随实际行动,而非拖延。)
  3. 用于讽刺
    ❌ “你整天闭门思过,怎么不见你改正?”
    (闭门思过是中性词,不应带有讽刺意味。)
  4. 用于无关场景
    ❌ 他最近在闭门思过,准备考试。
    (闭门思过特指反省错误,与学习无关。)
  5. 用于轻微错误
    ❌ 我不小心打翻了水杯,妈妈让我闭门思过。
    (闭门思过适用于较严重的过错,小错用“下次注意”即可。)

总结:闭门思过是一种积极的反省态度,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闭门思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闭合思过

“闭合思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它表示关闭门户,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错误时,要自我反省、审视,采取封闭门户、静心思考的方式寻找错误原因并改正。其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或民间智慧的总结。近义词有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包括推诿塞责、不知悔改等。使用时要避免误解,特别是在非正式的场合或口语中,不要将其误用为关闭自己、不与人交流的意思。通过闭合思过,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提升。

闭阁自责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闭阁自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近义词。该成语指独自闭门反思自己的过错并承担责任,源于古代文人或士人的自我反思情境。其近义词包括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等,反义词则为自我放纵、推卸责任等。文章还给出了几个闭阁自责的例句,并强调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总体而言,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闭阁自责”这一成语。

闭门思愆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门思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闭门思愆指一个人独自反省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其典故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轲。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闭阁思过

闭阁思过的正确读音及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均已详细阐述。该成语强调犯错后主动反思并改正错误的态度。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确保表达准确。闭阁思过的正确运用场合是在需要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情境下。以上内容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建议查阅相关词典。

代人受过

“代人受过”是一个成语,拼音为dài rén shòu guò,意为代替他人承担过错或罪责。其典故源于《战国策》中的蔺相如替廉颇受过的故事,以及孟母为保护儿子而主动承担责任的历史故事。近义词包括替罪羊、背黑锅、顶罪、承担过失等。反义词为推卸责任、嫁祸于人、明哲保身等。在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错误用法可能包括用于不真实承担责任的情境或贬低为他人承担责任的行为。此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人为他人无私承担责任的行为。

负罪引慝

“负罪引慝”是一个成语,意为因错误或过失感到内疚并主动承担责任。源自古代典籍,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自责,以及勇于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咎由自取、引咎自责等。反义词为推诿塞责、嫁祸于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轻松情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或在句子中冗余使用等。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悔过之心,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补过拾遗

补过拾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ǔ guò shí yí。其含义为在事物中发现并改正错误,补充遗漏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源自古代文献中贤士弥补君主或他人过失、完善事务的描述。近义词包括查漏补缺、弥补不足等,反义词为错上加错、疏漏失察等。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为填补空缺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需保持其整体性和连贯性。该成语表达了修正错误、完善事物的特质,对于个人和团队中的完善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指在犯下错误或罪行之后通过立下新的功劳来弥补过失或赎回错误的行为。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犯错者通过积极的行为或贡献来取得成就或为之前的行为做出补偿。戴罪立功的近义词有功过相抵、将功补过等,反义词有罪加一等、怙恶不悛等。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强调了犯错后积极改正和贡献的重要性。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是一个源自战国时期的成语,拼音为fù jīng qǐng zuì。其含义为背负着荆条请求惩罚或道歉,形容主动认错、道歉并愿意接受责罚的诚恳态度。这个成语来源于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叩头请罪、谢罪、谢过、赔礼道歉等。反义词为拒不认错、无理取闹、推卸责任、死不悔改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被误用,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真心实意地认识到错误,并以行动表达诚挚的歉意和改正错误的决心。正确的使用场合包括因自己的过失而道歉、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承担责任等。

城门鱼殃

文章介绍了成语“城门鱼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因某一事件或某人的不幸遭遇而波及到其他无辜的人或事物,源自古代一个城市城门问题导致鱼遭受灾难的故事。正确使用场景为描述因某一事件或不幸遭遇而波及其他人或事物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