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拾遗:弥补过失,拾取遗漏
读音
bǔ guò shí yí
含义
- 补过:弥补过失、改正错误。
- 拾遗:拾取遗漏的事物,引申为补充不足或纠正疏漏。
- 整体含义:指主动弥补自己的过错,或帮助他人修正疏漏,体现谦逊、负责的态度。
典故
- 《左传·宣公二年》:
晋国大夫士会劝谏晋灵公时提到“补过拾遗”,强调臣子应辅助君主改正错误。 - 《汉书·东方朔传》:
东方朔上书汉武帝,自称“补过拾遗之臣”,表达愿为朝廷查缺补漏的忠心。 - 唐代韩愈《进学解》:
“补苴罅漏”与“补过拾遗”异曲同工,均指治学中修正疏漏。
近义词
- 将功补过:用功劳抵消过错。
- 亡羊补牢:犯错后及时补救。
- 拾遗补阙:补充他人遗漏或不足。
- 改过自新:彻底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反义词
- 文过饰非:掩饰错误,拒不改正。
-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醒悟。
- 错上加错:不仅不改正,反而加深错误。
例句
小学阶段:
- 小明打碎花瓶后主动道歉,真是懂得补过拾遗。
- 老师表扬小红补过拾遗,把漏写的作业补上了。
中学阶段:
- 历史课上,我们学习古人如何以补过拾遗的态度治国。
- 他的检讨信不仅承认错误,还提出补过拾遗的具体方案。
高中及以上:
- 企业管理者需有补过拾遗的智慧,及时修正决策偏差。
- 这篇论文经导师指点后,他补过拾遗,完善了数据论证。
文学化表达:
- 人生如书,补过拾遗的笔触方能减少遗憾的墨迹。
- 她像一位补过拾遗的匠人,耐心修补关系的裂痕。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被动改正”:
× 他被批评后才补过拾遗。(应强调主动性)
✓ 他主动补过拾遗,修正了报告中的错误。 - 混淆近义词:
× 这支球队补过拾遗,反败为胜。(应改用“反败为胜”) - 过度夸张:
× 他补过拾遗,拯救了全人类。(语义过重,脱离成语本意)
总结:这一成语强调主动修正的积极态度,多用于个人修养、职场或学术场景,不宜用于描述重大历史转折或物理性修补。
你可能感兴趣
一差两讹是什么意思
一差两讹的读音一差两讹的读音为:yī chā liǎng é。一差两讹的含义一差两讹是指出现了一次差错和两个错误的情况,即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错误以及两个与之相关的、更小的错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出现了较大的错误或疏漏,并且还伴随着一些小的错误。一差两讹的典故一差两讹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文献或历史故事。在古代,人们对于差错和错误的容忍度较低,因此一旦出现较大的疏漏或错误,就容易被人指出并批评。一差两讹这个成语的出现,可能是为了强调在处理事情时需要格外小心谨慎,避免出现较大的错误或疏漏。一差两讹的近义词一差两讹的近义词包括:大错特错、一塌糊涂、千疮百孔等。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事
漏洞百出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漏洞百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存在大量错误或疏漏,问题严重。文章还提供了多个漏洞百出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正确运用该成语应关注事物本身的缺陷或问题点。
闭合思过
“闭合思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它表示关闭门户,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错误时,要自我反省、审视,采取封闭门户、静心思考的方式寻找错误原因并改正。其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或民间智慧的总结。近义词有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包括推诿塞责、不知悔改等。使用时要避免误解,特别是在非正式的场合或口语中,不要将其误用为关闭自己、不与人交流的意思。通过闭合思过,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提升。
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指在犯下错误或罪行之后通过立下新的功劳来弥补过失或赎回错误的行为。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犯错者通过积极的行为或贡献来取得成就或为之前的行为做出补偿。戴罪立功的近义词有功过相抵、将功补过等,反义词有罪加一等、怙恶不悛等。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强调了犯错后积极改正和贡献的重要性。
引咎责躬是什么意思
引咎责躬的读音标注拼音: yǐn jiù zé gōng引咎责躬的含义“引咎责躬”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主动承担错误或过失的责任,并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自责。它表达了一种勇于承担责任、自我批评的精神。引咎责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当时,郑国大夫子皮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感到自责,主动承担责任,并进行了自我批评。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勇于承担责任、自我批评的精神。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达。这些典故都强调了勇于承担责任、自我批评的重要性。引咎责躬的近义词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咎由自取反躬自问责己之道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主动
弥缝其阙是什么意思
“mí féng qí què”是“弥缝其阙”的正确读音。该成语的含义是弥补过失、修正错误、补救缺陷,使事情得以完善,强调了修正不足的重要性。这一成语源于《诗经》中的《大雅·文王之什》,用以形容善于治国理政的周文王能够补救国家中的缺陷和过失。其近义词包括补偏救弊、匡正补偏等,反义词则是疏漏百出等。该成语在例句中常用来表示纠正错误、完善事物的行为。使用时应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需根据语境和情境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总之,“弥缝其阙”是一个强调完善、纠正错误的重要性的成语,应用场景广泛。
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是一个源自战国时期的成语,拼音为fù jīng qǐng zuì。其含义为背负着荆条请求惩罚或道歉,形容主动认错、道歉并愿意接受责罚的诚恳态度。这个成语来源于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叩头请罪、谢罪、谢过、赔礼道歉等。反义词为拒不认错、无理取闹、推卸责任、死不悔改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会被误用,正确的用法应该是真心实意地认识到错误,并以行动表达诚挚的歉意和改正错误的决心。正确的使用场合包括因自己的过失而道歉、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承担责任等。
引咎自责是什么意思
引咎自责的读音拼音:yǐn jiù zì zé引咎自责的含义“引咎自责”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主动承担错误、过失,并责备自己。它表示一个人在面对错误或过失时,能够自我反省,勇于承担责任,不推诿、不逃避。引咎自责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在古代,当朝廷或地方发生错误或过失时,相关官员往往会主动引咎自责,以示自己的担当和责任心。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被后世传颂。例如,《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皮的故事。子皮因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郑国君主的错误决策,导致国家遭受损失。子皮引咎自责,主动承担责任,并请求君主的惩罚。这一行为被后人传为佳话,成为“引咎自责”的典故之一。此外,历史
闭门思愆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门思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闭门思愆指一个人独自反省自己的错误,进行自我批评和反思。其典故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轲。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使用的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带罪立功
"带罪立功"的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意指在犯有错误或罪责的前提下,通过努力表现和积极行动来争取赎罪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用于描述犯错者通过立功赎罪的机会来争取改过自新的情况,多涉及军事上的功绩。其近义词包括赎罪立功、改过自新等,反义词为拒不认错、一错再错等。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真心希望通过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如战争中的俘虏或犯法的个人。然而,需避免滥用该成语于轻描淡写的过错或不恰当的场合,并需理解真正的改过自新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