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饰非:掩盖错误,粉饰过失
读音
bǔ guò shì fēi
含义
- 补:修补、掩盖
- 过:过错、过失
- 饰:粉饰、美化
- 非:错误、不对的事情
整体含义:指用各种方式掩盖自己的错误,甚至加以美化,使其看起来不那么严重或不存在。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曾批评某些官员“饰非掩过”,即用虚假的言辞掩盖错误,使君主无法察觉真相。 - 《史记·汲郑列传》:
西汉大臣汲黯为人刚直,曾指责某些官员“文过饰非”,即用华丽的言辞掩饰过失,使皇帝无法明辨是非。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曾告诫大臣:“人君有过,如日月之食,人皆见之;若补过饰非,则天下离心。”意思是,君主的错误如同日食月食,人人都看得见,如果试图掩盖,只会失去民心。
近义词
- 文过饰非:用虚假的言辞掩饰错误。
- 掩过饰非:刻意掩盖过失,使其不被发现。
- 讳疾忌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 遮遮掩掩:形容刻意隐藏真相或错误。
反义词
- 知错就改:认识到错误后立即改正。
- 光明磊落:行为坦荡,不掩饰错误。
- 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反而高兴。
- 勇于认错: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打碎了花瓶,却说是小猫碰倒的,这就是补过饰非。
- 小学高年级:考试作弊被发现后,他不但不认错,还找借口狡辩,真是补过饰非。
- 初中:有些官员为了保住职位,常常补过饰非,不敢直面问题。
- 高中:历史上许多昏君正是因为补过饰非,最终导致国家衰败。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研究中,如果发现数据错误却补过饰非,很可能导致整个研究失去可信度。
- 职场场景:经理明明决策失误,却把责任推给下属,典型的补过饰非。
- 家庭场景:妈妈发现弟弟偷吃零食,他却说是姐姐吃的,这种行为就是补过饰非。
- 社会现象:某些企业出现质量问题后,不是整改,而是花钱公关,试图补过饰非。
- 历史案例:晚清政府面对列强侵略,不是改革自强,而是补过饰非,最终加速了灭亡。
- 寓言故事:狐狸偷吃了农夫的鸡,却说是狼干的,这就是补过饰非的表现。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补过是非”:
❌ 他总喜欢补过是非,不肯承认错误。(正确应为“补过饰非”) - 误用为褒义:
❌ 他善于补过饰非,所以很受领导赏识。(“补过饰非”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表扬) - 混淆近义词:
❌ 他知错就改,从不补过饰非。(“知错就改”和“补过饰非”意思相反,不能混用) - 用于客观描述:
❌ 科学家在实验中补过饰非,最终得出了正确结论。(“补过饰非”指故意掩盖错误,不能用于中性描述) - 搭配不当:
❌ 他补过饰非了自己的缺点。(正确用法应为“他补过饰非,不肯承认缺点”)
总结:“补过饰非”是一个贬义成语,指刻意掩盖错误,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你可能感兴趣
耻言人过是什么意思
“耻言人过”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轻易指责他人的错误,以自己的过失为耻,并强调自我反省和宽容他人的品质。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其近义词包括知过必改、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则是责备求全、苛责他人等。正确使用方式是作为自我反省和宽容他人的态度,对自己的过错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改正,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面对他人的过错。错误用法是回避问题,只宽容他人而忽视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文章通过多个例子阐述了“耻言人过”的应用和正确理解。
子为父隐是什么意思
子为父隐的读音标注拼音:zǐ wèi fù yǐn子为父隐的含义“子为父隐”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儿子为了替父亲隐瞒错误或过失而采取的行动。它强调了孝顺和忠诚,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分清是非,不能因为亲情而忽视正义。子为父隐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子路篇》。故事讲述的是,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路在讨论孝道时,子路问到:“如果父亲做错了事情,儿子应该怎么办呢?”孔子回答说:“如果父亲做错了事情,儿子应该为他隐瞒。”这个典故表明了古代儒家对于孝顺的看法,即孝顺不仅仅是顺从,也要有智慧和勇气去为父母隐瞒过失。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可以证明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例如,在古代的文献中,有许多关于孝子为父母隐瞒过
饰非文过是什么意思
饰非文过的读音饰非文过这个成语的读音是shì fēi wén guò。饰非文过的含义饰非文过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掩饰错误和过失,不承认自己的过失。它强调了人们在面对错误时,不诚实地选择掩盖或掩饰,而不是勇敢地承认和改正。饰非文过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或利益,常常会选择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种行为被视为不诚实和不负责任的。因此,“饰非文过”这个成语就逐渐形成了,用来形容这种行为。饰非文过的近义词文过饰非:指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掩耳盗铃:指自欺欺人,明知错误却不愿承认。虚应故事:指敷衍塞责,不诚实地应对事情。推诿塞责:指推卸责任,不诚实
闭合思过
“闭合思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它表示关闭门户,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错误时,要自我反省、审视,采取封闭门户、静心思考的方式寻找错误原因并改正。其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或民间智慧的总结。近义词有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包括推诿塞责、不知悔改等。使用时要避免误解,特别是在非正式的场合或口语中,不要将其误用为关闭自己、不与人交流的意思。通过闭合思过,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提升。
无尤无怨是什么意思
无尤无怨的读音无尤无怨的拼音是:wú yóu wú yuàn。无尤无怨的含义无尤无怨的含义是指没有过错,没有怨言。其中,“尤”指的是过错、过失,“无尤”即没有过错;“怨”指的是怨言、不满,“无怨”即没有怨言。因此,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或事物没有过失或过错,也没有怨言或不满。无尤无怨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小雅·节南山之什》中的“无怨无恶,率由旧章”。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的品行端正,没有过错和怨言。例如,一个人为人处世公正无私,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他,他都能保持冷静、理智的态度,不轻易发怒或抱怨,就可以用“无尤无怨”来形容他的品行。无尤无怨的近义词毫无怨言完美无缺毫无
遂非文过是什么意思
遂非文过的读音遂非文过(suì fēi wén guò),是一个成语,指掩饰错误,不改正过失。遂非文过的含义“遂”意为顺从、满足;“非”指错误;“文”意为掩饰、文饰;“过”指过失、错误。因此,“遂非文过”的含义是指对错误不加改正,反而加以掩饰、文饰,使错误得以延续。遂非文过的典故此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一句名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遂非文过,难矣易矣。” 这句话强调了人若犯错而不改,反而加以掩饰,是难以改正的。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遂非文过”的典故和故事,如某些政治家或官员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或利益,而选择掩盖错误或过失的例子。遂非文过的近义词文过饰非粉饰太平推诿塞责隐匿过错矫情
恶积祸盈是什么意思
"恶积祸盈"是一个成语,表示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恶行或罪孽达到危险的顶点,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或恶果。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罪恶累累和作恶多端,反义词为善有善报、功德圆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强调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或缩小。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与时间无关的用法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用法。
大谋不谋是什么意思
大谋不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móu bù móu,意味着伟大的计划看似平常并不显露痕迹。该成语强调了高明的策略和智慧需要深思熟虑、周密安排,体现了高超的智慧和深远的眼光。其典故源自古代兵法策略和历史事件。大谋不谋的近义词包括深谋远虑、韬光养晦和运筹帷幄,反义词为浅尝辄止、急功近利和浮躁轻率。该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轻率或随意行为中,需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和周密安排。
昂首望天
昂首望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ng shǒu wàng tiān。其含义为抬头仰望天空,常用来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常以此姿态展示自己的威严和自信,但过度则表现为傲慢和自大。昂首望天的近义词有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谦逊有度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适用的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
吹毛索疵是什么意思
"吹毛索疵"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审查和挑剔。其源于古代工匠对产品的严格追求和皇宫里官员的检查方式。该成语强调人们对事物的高标准要求和对细节的极度关注。近义词有精雕细琢、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为粗枝大叶、宽宏大量等。使用时应避免过度挑剔和不必要的寻找他人错误的情况。文章详细解释了吹毛索疵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以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