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

读音

dài zuì lì gōng

含义

  • :顶着,承担。
  • :过错,罪行。
  • :建立,完成。
  • :功劳,功绩。

整体含义:指犯了错误或罪行的人,通过实际行动弥补过失,建立功绩,以减轻或抵消之前的罪责。

典故

  1.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因与蔺相如不和,一度被贬。后来赵国遭遇危机,廉颇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戴罪立功”,最终成功抵御敌军,重新赢得信任。
  2. 《三国演义》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后,诸葛亮并未严惩,而是让他“戴罪立功”,后来关羽在荆州之战中立下大功,弥补了过失。
  3. 明代《明史·戚继光传》
    戚继光曾因部下违纪被牵连,但他主动请求“戴罪立功”,最终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成为民族英雄。

近义词

  1. 将功补过:用功劳弥补过失。
  2. 将功折罪:用功劳抵消罪责。
  3. 立功赎罪:通过立功来赎罪。
  4. 改过自新:改正错误,重新做人。

反义词

  1. 罪加一等:不仅不弥补,反而加重罪行。
  2. 执迷不悟:坚持错误,不肯悔改。
  3. 屡教不改:多次犯错却不改正。
  4. 死不悔改:至死都不承认错误。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打碎了花瓶,主动承认错误并帮忙打扫,妈妈说:“你戴罪立功,我就不罚你了。”
  2. 小学高年级:小华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他保证下次努力考好,老师说:“给你一次戴罪立功的机会。”
  3. 初中:球队队长因违规被禁赛,教练让他“戴罪立功”,在决赛中表现出色。
  4. 高中:历史上许多名将都曾戴罪立功,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5. 大学及以上: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犯错后若能戴罪立功,往往能重新赢得信任。
  6. 职场场景:项目经理因失误导致延期,老板说:“给你一个月戴罪立功,务必完成任务。”
  7. 历史故事:岳飞曾被贬官,但他戴罪立功,最终成为抗金名将。
  8. 法律领域:某些国家允许罪犯通过戴罪立功的方式减轻刑罚。
  9. 家庭场景:弟弟弄脏了姐姐的画,姐姐说:“你戴罪立功,帮我重新画一张。”
  10. 体育竞技:运动员因犯规被罚,教练让他“戴罪立功”,在下一场比赛中扳回比分。
  11. 影视台词:“这次任务失败,但上级给你戴罪立功的机会,别让我失望。”
  12. 古代战争:败军之将请求戴罪立功,君主准许他带兵反击。
  13. 校园生活:班长因管理不善被批评,老师让他“戴罪立功”,组织好班级活动。
  14. 社会新闻:贪官主动退赃并举报同伙,法院考虑其戴罪立功,从轻判决。
  15. 寓言故事:狐狸偷鸡被捉,农夫让它戴罪立功,看守粮仓。
  16. 科幻小说:宇航员因操作失误导致飞船受损,指挥官说:“戴罪立功,修复系统。”
  17. 古代官场:官员因失职被贬,皇帝念其旧功,准其戴罪立功。
  18. 军事题材:特种兵任务失败,长官命令他们“戴罪立功”,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19. 商业竞争:公司因决策失误亏损,CEO要求团队戴罪立功,扭转局面。
  20. 日常对话:“你弄丢了我的书,戴罪立功,帮我找到一本更好的。”

错误用法

  1. 用于无过错的人
    ❌ 错误例句:“他虽然没犯错,但领导让他戴罪立功。”(无“罪”可戴。)
  2. 用于无法弥补的罪行
    ❌ 错误例句:“他杀人后想戴罪立功,但法律不会轻饶。”(严重罪行通常不适用。)
  3.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他戴罪立功,改过自新。”(语义重复。)
  4. 用于非主动行为
    ❌ 错误例句:“他被逼戴罪立功。”(“戴罪立功”强调自愿性。)
  5. 用于非正式场合
    ❌ 错误例句:“你弄洒了我的奶茶,戴罪立功再买一杯。”(过于夸张。)

总结:“戴罪立功”多用于正式或严肃场合,强调通过实际行动弥补过失,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带罪立功

"带罪立功"的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意指在犯有错误或罪责的前提下,通过努力表现和积极行动来争取赎罪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用于描述犯错者通过立功赎罪的机会来争取改过自新的情况,多涉及军事上的功绩。其近义词包括赎罪立功、改过自新等,反义词为拒不认错、一错再错等。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真心希望通过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如战争中的俘虏或犯法的个人。然而,需避免滥用该成语于轻描淡写的过错或不恰当的场合,并需理解真正的改过自新的重要性。

将功赎罪是什么意思

将功赎罪的读音为jiāng gōng shú zuì。其含义是通过立功来抵偿或减轻先前的过失或罪行,表达了在错误后积极改正以弥补过错的态度。典故中有多人因犯下错误后,通过努力工作和立功来赎回自己的罪行。近义词包括立功赎罪、改过自新等,反义词为一错再错、罪加一等等。使用将功赎罪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文章详细解释了将功赎罪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示例,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

将功折罪是什么意思

将功折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ng gōng zhé zuì。其含义指通过某种行为或努力来抵消或减轻先前的过错或罪行,以弥补过失。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和佛教思想。近义词包括功过相抵、赎罪立功、改过自新等。反义词包括一无是处、罪加一等等。该成语应正确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犯错后积极弥补的行为,避免滥用场合和混淆概念。将功折罪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先前的过错或罪行,而应该是基于认识到错误并积极弥补的基础上的一种行为表现。

立功赎罪是什么意思

立功赎罪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法律文化的词汇,读音为lì gōng shú zuì。它指的是通过积极的贡献和表现来弥补过去的罪行或错误。立功赎罪包括通过建立军功或民事贡献来减轻或抵消罪责的含义,并源于历史典故和文献。近义词包括将功折罪和功过相抵等。反义词如雪上加霜、死不悔改和怙恶不悛等,表示加重罪责或不愿改正错误的态度。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立功赎罪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解析。该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严重的罪行或错误,强调真正的改过和努力,而非轻描淡写地描述轻微过失。

恶积祸盈

"恶积祸盈"是一个成语,表示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恶行或罪孽达到危险的顶点,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或恶果。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罪恶累累和作恶多端,反义词为善有善报、功德圆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强调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或缩小。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与时间无关的用法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用法。

不打自招

“不打自招”是一个成语,读音拼音为bù dǎ zì zhāo。它的含义是未受询问或逼迫,自己就招供了,常用来形容面对事实或证据时无法抵赖而坦白承认的情况。该成语的典故与小偷和罪犯自我暴露身份和罪行有关。近义词包括主动坦白、自我揭露等,反义词则是拒不承认、狡辩抵赖等。在用法上,需注意避免在轻松幽默的场合使用以及误用为贬义。在例句中,“不打自招”常用来描述在面对事实或证据时,不得不坦白承认的情况。

闭合思过

“闭合思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它表示关闭门户,反思自己的过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面对错误时,要自我反省、审视,采取封闭门户、静心思考的方式寻找错误原因并改正。其可能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或民间智慧的总结。近义词有闭门思过、反躬自省等。反义词包括推诿塞责、不知悔改等。使用时要避免误解,特别是在非正式的场合或口语中,不要将其误用为关闭自己、不与人交流的意思。通过闭合思过,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错误,从而实现提升。

负罪引慝

“负罪引慝”是一个成语,意为因错误或过失感到内疚并主动承担责任。源自古代典籍,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自责,以及勇于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咎由自取、引咎自责等。反义词为推诿塞责、嫁祸于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轻松情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或在句子中冗余使用等。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悔过之心,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罪有攸归是什么意思

罪有攸归的读音罪有攸归的读音为zuì yǒu yōu guī。罪有攸归的含义罪有攸归指的是罪责所归,即罪行应当归结于何处或由谁承担。它强调了罪行的归属和责任所在,也表达了因果报应的观念。罪有攸归的典故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将商朝的罪恶昭彰于天下,并宣布“罪有攸归”,即罪行应有所归属。这个典故体现了古代对于罪责归属的重视和正义的追求。此外,在《左传》、《论语》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和引用。罪有攸归的近义词罪责难逃:指犯罪者难以逃避其应承担的责任。罪有应得:指犯罪者因自己的罪行而得到应有的惩罚。因果报应:指人们的行为会有相应的报应,包括善报和恶报。咎由自取:指因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后果,

骈首就逮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骈首就逮”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犯罪分子主动投案或被捉拿归案的情景。文章还提到了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包括用词不当、误用语境、搭配错误和滥用简写。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