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人受过

代人受过

读音

dài rén shòu guò

含义

  • :代替,替代。
  • :他人,别人。
  • :承受,承担。
  • :过错,过失。

整体含义:指代替别人承担过错或责任,形容无辜者被迫为他人承担罪责或批评。

典故

  1.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介之推曾随晋文公流亡,后来晋文公回国即位,却忘记封赏他。介之推不愿邀功,隐居山林。晋文公为逼他出山,放火烧山,结果介之推宁死不出,被烧死。后人认为晋文公此举是“代人受过”,因为本意并非杀害介之推,却因决策失误导致悲剧。
  2.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国大将廉颇因不满蔺相如地位高于自己,多次挑衅。蔺相如为避免内斗,主动退让,旁人误以为他胆小怕事。实际上,蔺相如是在“代人受过”,替国家承受误解,以保全赵国利益。
  3. 民间故事
    古时有个官员误判案件,导致无辜者被罚。后来真相大白,官员却不愿承认错误,让手下小吏顶罪。小吏无奈“代人受过”,成为替罪羊。

近义词

  1. 替罪羊:比喻无辜者被迫承担他人的罪责。
  2. 背黑锅:口语化表达,指被迫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过错。
  3. 李代桃僵:原指李树代替桃树受虫害,后比喻代人受过或互相顶替。
  4. 忍辱负重:虽受委屈,仍承担重任,与“代人受过”有相似之处。

反义词

  1. 咎由自取:过错是自己造成的,与他人无关。
  2. 罪有应得:所受到的惩罚是应得的,无人代替。
  3. 推卸责任:不愿承担过错,反而将责任转嫁他人。
  4. 明哲保身:只顾自己不受牵连,不愿为他人承担风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打碎了花瓶,却让妹妹“代人受过”,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2. 小学高年级:班长为了维护班级团结,主动“代人受过”,承担了老师对全班的批评。
  3. 初中:历史上许多忠臣因奸臣陷害而“代人受过”,蒙受不白之冤。
  4. 高中:在职场中,有些领导犯错后让下属“代人受过”,这种行为极不道德。
  5. 大学及以上:司法制度应避免冤假错案,防止无辜者“代人受过”。
  6. 日常生活:他不想让朋友难堪,于是“代人受过”,承认是自己弄丢了钥匙。
  7. 文学作品:小说中的主角为了拯救家人,甘愿“代人受过”,替弟弟入狱。
  8. 历史评论:岳飞之死是典型的“代人受过”,他本无罪,却因政治斗争被陷害。
  9. 职场场景:项目经理决策失误,却让团队成员“代人受过”,导致士气低落。
  10. 影视台词:“你为什么要替我顶罪?这不公平!”——“我不想看你受苦,宁愿‘代人受过’。”
  11. 社会现象:某些公共事件中,临时工常被推出来“代人受过”,成为舆论的牺牲品。
  12. 寓言故事:狐狸偷鸡后嫁祸给兔子,兔子无辜“代人受过”,被猎人抓走。
  13. 法律案例:冤案平反后,真凶落网,当年“代人受过”的囚犯终于沉冤得雪。
  14. 友情故事:她考试作弊被抓,好友挺身而出“代人受过”,结果被记过处分。
  15. 家庭关系:哥哥调皮捣蛋,弟弟却常“代人受过”,被父母责骂。
  16. 历史典故:商纣王暴虐无道,比干劝谏却被杀,实为“代人受过”的忠臣。
  17. 团队合作:组长失误导致项目失败,组员不愿“代人受过”,集体要求公平处理。
  18. 道德讨论: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代人受过”,而是共同面对问题。
  19. 古代官场:许多清官因得罪权贵而“代人受过”,被贬谪流放。
  20. 现代管理:优秀的管理者应勇于担责,而非让下属“代人受过”。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主动承担责任”

    • ❌ 错误例句:他主动“代人受过”,承认是自己弄坏了电脑。(若确实是他的错,则不能用“代人受过”。)
    • ✅ 正确用法:他本无责任,却被迫“代人受过”,替同事背锅。
  2. 混淆“代人受过”与“替人办事”

    • ❌ 错误例句:我“代人受过”,帮朋友去取快递。(此处仅为帮忙,无关过错。)
    • ✅ 正确用法:朋友闯祸后,我“代人受过”,替他写检讨。
  3. 用于褒义场景

    • ❌ 错误例句:他“代人受过”,乐于助人,值得表扬。(“代人受过”含贬义或无奈意味。)
    • ✅ 正确用法:他“代人受过”是迫于压力,并非自愿。
  4. 与“自我牺牲”混用

    • ❌ 错误例句:战士“代人受过”,为保护战友牺牲。(牺牲是主动行为,不涉及过错。)
    • ✅ 正确用法:战士因指挥官失误而“代人受过”,被错误处分。
  5. 忽略“无辜性”

    • ❌ 错误例句:小偷“代人受过”,被警察抓住。(小偷本就是罪犯,不适用。)
    • ✅ 正确用法:小偷栽赃路人,导致路人“代人受过”被拘留。

你可能感兴趣

不辱使命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辱使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完成肩负的任务,不负所托,形容人能够忠诚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辜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其源于古代,最早出自《史记》,许多古代使者或将领在执行重要任务时,以“不辱使命”来激励自己。近义词包括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等,反义词包括失职、渎职等。使用时应避免在不负责任、敷衍了事、轻率草率或不需要强调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场合使用。

城门鱼殃

文章介绍了成语“城门鱼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比喻因某一事件或某人的不幸遭遇而波及到其他无辜的人或事物,源自古代一个城市城门问题导致鱼遭受灾难的故事。正确使用场景为描述因某一事件或不幸遭遇而波及其他人或事物的情况。

闭阁思过

闭阁思过的正确读音及其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均已详细阐述。该成语强调犯错后主动反思并改正错误的态度。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确保表达准确。闭阁思过的正确运用场合是在需要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的情境下。以上内容供参考,如需深入了解,建议查阅相关词典。

不知深浅

本文介绍了“不知深浅”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或缺乏经验,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负罪引慝

“负罪引慝”是一个成语,意为因错误或过失感到内疚并主动承担责任。源自古代典籍,表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自责,以及勇于承认并从中吸取教训的态度。近义词包括咎由自取、引咎自责等。反义词为推诿塞责、嫁祸于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轻松情境、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或在句子中冗余使用等。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和悔过之心,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冲昏头脑

冲昏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ng hūn tóu nǎo。它指的是因一时的冲动或兴奋而失去理智,导致判断失误或行为失态。冲昏头脑的典故源于人们在强烈情感或欲望驱使下失去理智和清醒的判断力。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意气用事、头脑发热等,反义词则是冷静、理智等。文章还指出了冲昏头脑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与贬义词混用以及与其他中性词混淆。同时,提供了几个冲昏头脑的例句。

避军三舍

避军三舍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bì jūn sān shè。其含义是军队在面对敌军时主动退避三个舍的距离,常用来形容军事上的退让策略或在困境中展现智慧和勇气。这一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中的晋国与楚国之间的战斗典故。避军三舍的近义词有退避三舍、避其锋芒等,反义词则为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等。该成语在运用时需注意策略性的撤退或回避的含义,避免误解和滥用,并要准确区分与其他成语的差别。

别有心肠

文章详细介绍了“别有心肠”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内心复杂,不轻易表露真实想法和意图。同时指出典故出自元·尚仲贤《柳毅传书》,另有其他出处如《红楼梦》。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误解和混淆。这篇文章有助于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别有心肠”。

不知自量

“不知自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未能正确认识或评估自身能力、地位,过度高估自己。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警告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避免自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自命不凡、自视过高等,反义词为谦虚谨慎、自知之明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不要过度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轻视他人。文章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大动干戈

大动干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dòng gān gē。它用来形容因小事情引发的大规模冲突或争斗,强调不必要的、过度的行动。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其近义词有兴师动众、兵不厌权等,反义词有息事宁人、和平共处等。使用大动干戈时需注意场合和含义,避免误解。文章提供了关于大动干戈的介绍、例句和错误用法等相关内容。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