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境自守
读音
bì jìng zì shǒu
含义
- 闭:关闭,封闭。
- 境:边界,疆域。
- 自守:自我防守,不主动出击。
整体含义:指封闭自己的边界,不与外界往来,仅依靠自身力量防守。比喻固步自封,拒绝与外界交流或学习新事物。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楚汉相争时,曾一度采取“闭境自守”的策略,不与刘邦正面交锋,最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北伐时,魏国司马懿曾采取“闭境自守”的策略,不与蜀军决战,最终拖垮了蜀军的后勤补给。
- 《资治通鉴》:唐朝安史之乱后,部分藩镇采取“闭境自守”的政策,导致中央政权逐渐衰弱。
近义词
- 闭关锁国:完全封闭国家,不与外国交往。
- 固步自封:满足于现状,不愿进步。
- 画地为牢:自我限制,不敢突破。
- 独善其身:只顾自己,不关心外界。
反义词
- 开放包容:积极接纳外界事物。
- 兼收并蓄:广泛吸收不同文化或思想。
- 开拓进取:勇于探索新领域。
- 互通有无:与外界交流合作。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不喜欢和同学玩,总是闭境自守,一个人看书。
- 小学高年级:这个国家曾经闭境自守,导致科技落后于其他国家。
- 初中:企业如果闭境自守,不学习先进经验,迟早会被市场淘汰。
- 高中:历史上许多王朝因闭境自守而逐渐衰落,最终被外敌入侵。
- 大学及以上:在全球化的今天,闭境自守的经济政策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
- 日常口语:你不能总是闭境自守,要多和朋友交流。
- 写作例句:他的性格使他倾向于闭境自守,不愿接受新事物。
- 历史评论:清朝的闭境自守政策最终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
- 商业分析:这家公司因闭境自守,错过了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期。
- 教育领域:学校应鼓励学生开放思维,而非闭境自守。
- 国际关系:某些国家仍坚持闭境自守的外交政策,不愿参与国际合作。
- 科技发展:闭境自守的科研模式难以推动重大技术突破。
- 文化领域: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从不闭境自守。
- 个人成长:年轻人要敢于尝试,不能闭境自守。
- 企业管理:管理层若闭境自守,公司很难创新发展。
- 社会现象:部分老年人因习惯传统生活方式而闭境自守。
- 心理学:社交恐惧症患者往往表现出闭境自守的行为。
- 经济学:自由贸易与闭境自守的经济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 政治学:极权国家常以闭境自守的方式维持统治。
- 哲学思考: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开放,而非闭境自守。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闭关修炼”:
- ❌ 错误例句:他在山里闭境自守,专心练武。
- ✅ 正确表达:他在山里闭关修炼,专心练武。
-
误用为“自我保护”:
- ❌ 错误例句: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闭境自守。
- ✅ 正确表达: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自我保护。
-
误用为“独处”:
- ❌ 错误例句:周末我喜欢闭境自守,一个人待在家里。
- ✅ 正确表达:周末我喜欢独处,一个人待在家里。
-
误用为“拒绝帮助”:
- ❌ 错误例句:他遇到困难也不求人,总是闭境自守。
- ✅ 正确表达:他遇到困难也不求人,总是独自硬撑。
-
误用为“专注某事”:
- ❌ 错误例句:为了备考,他闭境自守,不参加任何活动。
- ✅ 正确表达:为了备考,他专心致志,不参加任何活动。
你可能感兴趣
闭关自守
闭关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zì shǒu。含义是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接触、交流或学习。最早出自古代的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近义词有闭门不出、独善其身等。反义词为开放包容、交流互动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过于自我封闭,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详细解释了闭关自守的含义和用法。
闭门不出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门不出”的读音、含义、典故和用法。该成语表示因某种原因长时间待在家里,不外出。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因避免外界干扰或危险而闭门不出。文章还提供了近义词如“足不出户”、“深居简出”等,以及反义词如“四处奔走”、“游荡四方”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闭门不出的用法,并指出了在运用该成语时应避免的错误用法。总之,本文为读者提供了关于闭门不出这一成语的全面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闭门自守
“闭门自守”的读音为bì mén zì shǒu。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或团体在特定情况下选择关闭门户,独自守卫或保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它的典故源于古代,常常用于形容面对外界压力或挑战时,选择自我封闭、独立应对的人或团体。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闭关自守、闭门不出、自我封闭等,反义词有开放包容、主动出击、广泛交流、积极进取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的合适性,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
闭关自主
闭关自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zì zhǔ。该成语指的是在某个时期或特定领域内,个体或团体主动独立学习、研究或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这一含义强调了自主性、独立性和专注性。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修行者或学者的修行或学习实践。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专心致志等,反义词则是依赖他人、分心等。在使用时,需要避免错误理解,如完全隔绝自己或与不需要专注、独立的情况下滥用。例句展示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中运用闭关自主这一成语的实例。
闭门塞窦
本文介绍了成语“闭门塞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形容人非常谨慎,对外界保持封闭态度,不轻易露面或接受他人来访。其典故可能与古代军事或防御策略有关。使用时要结合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杜耳恶闻
“杜耳恶闻”是指塞住耳朵不愿意听,形容对某些令人不快或讨厌的声音、话语等的回避、不愿听的态度。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噪音或不良信息的回避行为。近义词有闭目塞听、置若罔闻、掩耳盗铃等。反义词有喜闻乐见、津津乐道、广纳善言等。使用“杜耳恶闻”需要注意使用对象、用法、语境及避免过度使用,以避免造成误解或夸张。该成语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或对某些事情的厌恶态度时十分贴切。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正确读音为bì guān suǒ guó。这一成语描述的是国家或地区采取封闭、不开放的政策,与外界隔绝,不进行对外交流和贸易。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这一政策导致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与闭关锁国相关的近义词有闭门自守、孤芳自赏等。反义词则包括开放包容、交流合作等。错误使用此成语描述个人行为或将暂时封闭措施形容为闭关锁国是不恰当的。正确的用法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况来使用。
杜门自绝
杜门自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zì jué。它表示一个人或团体主动断绝与外界的联系,不再参与社会活动或与人交往。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对于自我封闭、孤立无援的生活状态的描述和反思。它的近义词包括自我封闭、孤立无援等,反义词则是广结良缘、开放包容等。使用杜门自绝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和滥用词语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某人因遭受打击、矛盾或失望而选择断绝与外界联系的生活方式时常用。
深闭固距是什么意思
“深闭固距”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齐物论》,指的是一个人对外界的事物或人际关系持有保守、封闭的态度,拒绝交流和沟通。此成语描述了紧紧关闭门窗并拒绝外界交往的行为。其近义词有“闭门不出”、“闭关锁国”和“自闭自守”,反义词包括“开放包容”、“广纳百川”等。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准确含义和语境的合适性,避免错误用法。
闭门塞户
闭门塞户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mén sāi h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关闭门窗,形容人不出门或与外界隔绝,表示一个人或地方非常封闭、孤立。典故源自《左传》中赵盾闭门谢客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闭关自守、足不出户、深居简出、杜门谢客等。反义词包括游走四方、开放包容等。在疫情期间,许多人选择闭门塞户减少外出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词汇混淆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