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

成语「闭关锁国」详解

读音

bì guān suǒ guó

含义

  • :关闭,封闭。
  • :关口,国门。
  • :封锁,限制。
  • :国家。

整体含义:指一个国家采取封闭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流,拒绝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往来。

典故

  1. 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 明朝中后期,朝廷实行“海禁”,限制民间海外贸易。
    • 清朝康熙、乾隆时期,进一步强化闭关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即“广州十三行”)。
    • 这一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最终在19世纪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2. 日本江户幕府的锁国令(1633-1853年):

    • 德川幕府禁止日本人出海,仅允许荷兰和中国商人在长崎进行有限贸易。
    • 这一政策使日本长期与外界隔绝,直到19世纪“黑船来航”后才被迫开放。

近义词

  1. 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不与外界交流。
  2. 固步自封:形容保守自满,不愿进步。
  3. 与世隔绝:指完全脱离外部世界。

反义词

  1. 对外开放:积极与外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2. 海纳百川:比喻包容并蓄,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3. 互通有无:指国家之间互相贸易,促进发展。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古代中国曾经闭关锁国,不让外国人进来做生意。
    • 闭关锁国会让国家变得落后。
  2. 小学高年级

    •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
    • 日本也曾闭关锁国,后来才开放国门。
  3. 初中

    • 闭关锁国虽然能暂时保护本国经济,但长期来看会阻碍发展。
    • 明朝的海禁政策就是一种闭关锁国的表现。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证明,闭关锁国的国家最终会被世界潮流淘汰。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曾因闭关锁国而经济停滞。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个人行为

    • ❌ “他整天待在家里,真是闭关锁国。”(应改为“闭门不出”)
    • ❌ “公司不招聘新人,简直是闭关锁国。”(应改为“固步自封”)
  2. 误用于短期政策

    • ❌ “疫情期间限制入境,就是闭关锁国。”(应改为“临时管控”)
  3. 误用于非国家行为

    • ❌ “我们班不和别的班交流,像闭关锁国。”(应改为“与世隔绝”)

总结:“闭关锁国”特指国家层面的封闭政策,不能随意用于个人或小范围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

保残守缺

保残守缺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ǎo cán shǒu quē,意指保持残缺不全的旧物或旧思想,不愿接受新的东西或改变。这个成语含有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思进取的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变革缓慢时人们长期沿袭旧有的观念和制度。近义词包括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等,反义词则是推陈出新、革新除旧等。使用时需结合语境判断,避免错误用法。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能总是固执地保持旧有的观念和方式,应该勇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改变。

闭关自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从清朝政策到现代启示的3个关键解读

闭关自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zì zhǔ。该成语指的是在某个时期或特定领域内,个体或团体主动独立学习、研究或工作,不受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地投入其中。这一含义强调了自主性、独立性和专注性。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修行者或学者的修行或学习实践。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专心致志等,反义词则是依赖他人、分心等。在使用时,需要避免错误理解,如完全隔绝自己或与不需要专注、独立的情况下滥用。例句展示了人们在不同情境中运用闭关自主这一成语的实例。

闭门塞户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成语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闭门塞户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语,读音为bì mén sāi hù。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关闭门窗,形容人不出门或与外界隔绝,表示一个人或地方非常封闭、孤立。典故源自《左传》中赵盾闭门谢客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闭关自守、足不出户、深居简出、杜门谢客等。反义词包括游走四方、开放包容等。在疫情期间,许多人选择闭门塞户减少外出活动。但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词汇混淆或误用。

闭关绝市

闭关绝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jué shì。它指的是关闭门户,断绝与外界的贸易往来,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时期因各种原因与外界隔绝,商业活动停止,市场萧条的情景。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事件。其近义词有闭门谢客、封关锁国等,反义词则是开放交流、通商互市等。文章还提到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闭关绝市的例句,并强调了错误用法的注意事项。

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

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第1篇)描写贸易战的七律诗词及其解析一、七律·贸易战贸易纷争起战烟,商海波涛暗涌间。国粹精华需守护,民生日用待周全。唇枪舌剑交锋利,智勇双全定国安。共谋发展和谐路,互利共赢谱新篇。作者与朝代:现代(本篇为现代创作)解析:本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描述了贸易战中的紧张局势。首句“贸易纷争起战烟”直述主题,描绘了贸易争端如同战争般紧张的情境。接下来“商海波涛暗涌间”则进一步形象地描述了商海中的波涛汹涌,暗示了商业战争的复杂和残酷。后几句强调了保护国家特色商品,保障民生日用品供应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唇枪舌剑交锋利”描绘了激烈的谈判和智斗场景,最终强调了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整体

同文共轨是什么意思

同文共轨的读音同文共轨的读音为:tóng wén gòng guǐ。同文共轨的含义同文共轨,字面意思为使用相同的文字,采取共同的道路或规则。它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在文化、语言、制度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和一致。这个成语强调了统一和和谐的重要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体现。同文共轨的典故同文共轨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统一历程。在古代,由于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和语言存在差异,为了实现统一和交流的便利,人们开始逐渐采用相同的文字和制定统一的规则。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实行“书同文”的政策,使得全国人民使用统一的文字。此外,古代的丝绸之路也是同文共轨的象征,通过贸易和文化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

败国丧家

本文介绍了成语“败国丧家”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因某些原因导致的国家衰败和家庭破裂的严重后果。其典故源于古代历史事件,当国家遭遇困境时,家庭也常常遭受不幸。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一些例句。需要注意的是,“败国丧家”不适用于形容个人的失败或不幸,也不能随意搭配其他词语使用。

通商惠工是什么意思

通商惠工的读音通商惠工的读音为:tōng shāng huì gōng。通商惠工的含义通商惠工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使贸易畅通,促进手工业发展”。通商指的是畅通贸易,使商品流通无阻;惠工则是指有利于工匠、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采取的积极措施,以促进商业和手工业的繁荣发展。通商惠工的典故该成语并没有具体的典故或出处,但可以从其字面意义和历史背景中理解其含义。在古代,商业和手工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商惠工的理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视。通商惠工的近义词繁荣商贸:指商业活动兴旺发达,商品流通畅通。促进生产:指采取措施推动生产的发展和进

闭关自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从历史典故到现代用法全面解析

闭关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guān zì shǒu。含义是自我封闭,不与外界接触、交流或学习。最早出自古代的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或团体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近义词有闭门不出、独善其身等。反义词为开放包容、交流互动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过于自我封闭,忽视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文章通过多个例子详细解释了闭关自守的含义和用法。

余永定 中国的汇率政策读后感

余永定 中国的汇率政策读后感(第1篇)余永定 中国的汇率政策读后感在繁忙的工作与生活中,阅读余永定先生的《中国的汇率政策》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对国家经济政策深入理解的尝试。初读这本书,便被其中所揭示的汇率问题的复杂性与深刻性所吸引。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之前我对于汇率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实际操作。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中国汇率政策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这让我对中国的经济政策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本书主要围绕中国的汇率政策展开,详细介绍了中国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描述这些内容时,作者采用了严谨的逻辑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