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羹之让
读音
杯羹之让:bēi gēng zhī ràng
含义
- 杯:指酒杯或小碗,象征微小的利益。
- 羹:指肉汤或食物,比喻可分享的资源。
- 之让:表示谦让、退让的行为。
整体含义:形容在微小的利益面前互相谦让,体现礼让的美德。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与齐国使者晏婴会面,晏婴以“杯羹之让”形容两国友好相处,互不争夺小利。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立功,地位高于廉颇,但为避免内斗,主动退让,被赞为“杯羹之让”的典范。
近义词
- 礼让三先:在礼节上主动谦让。
- 退避三舍:为表示尊重而主动退让。
- 谦谦君子:形容谦虚有礼的人。
反义词
- 锱铢必较:对微小利益斤斤计较。
- 争权夺利:为利益激烈争夺。
- 寸土必争:连极小利益也不愿让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和小红分糖果时“杯羹之让”,谁也不肯多拿。
- 老师表扬同学们“杯羹之让”,懂得分享。
-
小学高年级:
- 班干部选举时,小李主动“杯羹之让”,推荐更合适的同学。
- 运动会上,两队“杯羹之让”,最后并列冠军。
-
初中:
- 国际谈判中,双方“杯羹之让”,最终达成协议。
- 兄弟分家产时“杯羹之让”,邻居都夸他们和睦。
-
高中及以上:
- 企业合作中“杯羹之让”,反而赢得长期信任。
- 外交场合的“杯羹之让”体现了大国风范。
错误用法
-
场景混淆:
- 错误:两人打架后和好,说是“杯羹之让”。(应为“握手言和”)
- 错误:公司裁员时老板“杯羹之让”。(裁员是强制行为,非谦让)
-
对象错误:
- 错误:小偷分赃时“杯羹之让”。(贬义场景不适用)
- 错误:比赛中故意放水称“杯羹之让”。(谦让需出于善意,非作弊)
总结:“杯羹之让”强调在利益面前的主动礼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褒词贬用或场景不符。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人渺小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人渺小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原文、作者及朝代,详细解读了诗词中描绘人在自然、宇宙面前的渺小感,以及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文章强调了诗词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这些描写人渺小的诗词不仅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也传达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微小与无力。
避让贤路
避让贤路的读音为bì ràng xián lù,意味着主动退位让贤,把位置让给有才能的人。源于古代典故,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推荐弟子退位让贤的故事。该成语表达了谦逊有礼、不争功夺利的精神。近义词包括辞官让位、退位让贤、引退让贤等。反义词为争权夺利、贪位慕禄、恃权傲物。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进行正确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
毁舟为杕
本文介绍了成语“毁舟为杕”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指因小失大,为了微小利益而舍弃重要东西的行为,源于《庄子·外物》中的故事。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因小失大等,反义词为顾全大局、着眼全局等。文章通过示例阐述了如何正确运用该成语,并指出错误用法的情形。
带罪立功
"带罪立功"的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意指在犯有错误或罪责的前提下,通过努力表现和积极行动来争取赎罪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用于描述犯错者通过立功赎罪的机会来争取改过自新的情况,多涉及军事上的功绩。其近义词包括赎罪立功、改过自新等,反义词为拒不认错、一错再错等。该成语的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真心希望通过行动来弥补过去的错误,如战争中的俘虏或犯法的个人。然而,需避免滥用该成语于轻描淡写的过错或不恰当的场合,并需理解真正的改过自新的重要性。
寸利必得
"寸利必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lì bì dé。其含义是形容人对于利益的追求非常执着和积极,即使是一点微小的利益也必须争取得到。该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资源的珍惜和争夺。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与古代物质资源有限有关。与"寸利必得"含义相近的词语包括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大方之家、不计其数等。在商业竞争等场景中,寸利必得的精神常有所体现。但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人的大方品质或误解为只追求个人利益。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在合适的情况下,强调对于小利益的重视和追求。
戴罪立功
戴罪立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zuì lì gōng,指在犯下错误或罪行之后通过立下新的功劳来弥补过失或赎回错误的行为。其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强调犯错者通过积极的行为或贡献来取得成就或为之前的行为做出补偿。戴罪立功的近义词有功过相抵、将功补过等,反义词有罪加一等、怙恶不悛等。在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强调了犯错后积极改正和贡献的重要性。
蝇名蜗利是什么意思
蝇名蜗利的读音拼音:yíng míng wō lì注音:ㄧㄥˊ ㄇㄧㄥˊ ㄨㄛ ㄌㄧˋ读音解释:该成语的发音及音调变化。蝇名蜗利的含义基本含义:该成语指贪求极小利益(如苍蝇头上的小利,蜗牛角上的微利)的行为。形容贪图微小、琐碎的利益。详细解释:蝇名指极小的名声,蜗利指极微小的利益。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那些贪图小利、目光短浅的人。蝇名蜗利的典故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出处与古代故事有关。据说在古代,有人贪图极小的利益,就像苍蝇追逐微小的名利,或如蜗牛角上的一点利益,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典故详述:具体的故事情节可能因历史记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上都是描述那些贪图小利、忽视大局的人。蝇名蜗利的近义词近义
为小失大是什么意思
为小失大的读音为小失大这个成语的读音是wé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的含义为小失大指的是为了追求微小或局部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大的或整体的利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告诫人们在做决策时,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否则会因小失大。为小失大的典故典故一:古代有一个人为了捡拾掉在井里的一块金子,不顾自己的安危,最终失去了生命。这个故事就是为小失大的典型例子,为了微小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大的代价。典故二:相传古代有一位将军,在战斗中为了争夺一块小小的阵地,不顾全军的安危,最终导致全军覆没。这个典故也形象地说明了为小失大的含义。为小失大的近义词舍本逐末:指放弃事物的主要部分而追求次要的。舍大取
守株待兔
待兔守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tù shǒu zhū,表示一味坐等而不知变通。其源自古代故事,指农夫守株等待兔子撞到树根上,反映了消极等待的态度。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守株待兔、坐享其成等,反义词则包括主动出击、积极进取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在积极行动中误用、形容短暂的机遇等待以及在不适当时机使用。文章提醒人们不要像农夫一样消极等待,要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和解决问题。
非异人任
非异人任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yì rén rèn,指某项任务或责任只能由特定的人承担,不能由他人代替。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典故,常用来形容某项任务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其近义词有唯才是举、责任重大、不可替代等。反义词包括推诿责任、轻视任务、替代性强。使用非异人任时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解和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