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宫菲食

成语「卑宫菲食」详解

读音

卑宫菲食:bēi gōng fěi shí

含义

  • :低微、简陋。
  • :宫殿,泛指居所。
  • :微薄、简单。
  • :饮食。

整体含义:形容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多用于形容君主或领导者节俭自律。

典故

  1. 《论语·泰伯》
    孔子称赞大禹:“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意思是禹自己饮食简单,却虔诚祭祀;衣着朴素,却注重礼仪;居所简陋,却全力治水。
  2. 《后汉书·光武帝纪》
    汉光武帝刘秀崇尚节俭,史书记载他“身衣大练,色无重彩,耳不听郑卫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宫室无私爱,左右无偏恩”,堪称“卑宫菲食”的典范。
  3. 《晋书·武帝纪》
    晋武帝司马炎初期励精图治,“务在俭约,卑宫菲食”,但后期逐渐奢侈,导致朝政腐败。

近义词

  1. 节衣缩食:形容生活节俭,省吃俭用。
  2. 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朴素。
  3. 布衣蔬食:穿粗布衣,吃简单饭,形容生活清贫。
  4. 克勤克俭: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反义词

  1. 锦衣玉食:形容生活奢华,穿华服,吃美食。
  2. 穷奢极欲:极端奢侈,放纵欲望。
  3. 铺张浪费:过分讲究排场,浪费财物。
  4. 挥霍无度:毫无节制地花钱,奢侈浪费。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大禹治水时“卑宫菲食”,是个节俭的好国王。
    • 我们要学习古人“卑宫菲食”的精神,不浪费粮食。
  2. 小学高年级

    • 汉光武帝“卑宫菲食”,深受百姓爱戴。
    • 虽然家里条件不错,但他仍然保持“卑宫菲食”的习惯。
  3. 初中

    • 古代贤君“卑宫菲食”,把精力放在治理国家上。
    • 现代社会也需要“卑宫菲食”的官员,不贪图享受。
  4. 高中及以上

    • 在物质丰富的今天,“卑宫菲食”的精神依然值得提倡。
    • 真正的领导者应当“卑宫菲食”,以身作则,赢得民心。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形容普通人过度节俭

    • ❌ 他家里很穷,只能“卑宫菲食”。(错误,该成语多用于赞美高尚品格,而非描述贫困。)
  2. 误用于贬义

    • ❌ 这家公司老板“卑宫菲食”,连空调都不舍得开。(错误,成语含褒义,不能用于批评吝啬。)
  3. 误用于形容饮食单一

    • ❌ 他每天吃泡面,真是“卑宫菲食”。(错误,成语强调主动节俭,而非被迫。)
  4. 误用于形容建筑简陋

    • ❌ 这栋房子破旧不堪,简直是“卑宫菲食”。(错误,成语不单纯指建筑简陋,而是强调品德。)

总结:“卑宫菲食”多用于赞美高尚的节俭精神,尤其是领导者或历史人物的品德,不宜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或贬义语境。

卑宫菲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菲食薄衣

菲食薄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shí bó yī,源自古代文人墨客对简朴生活的描述。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生活简朴清贫,物质条件匮乏。它的典故源于古代人们为了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而选择的简朴生活方式。菲食薄衣的近义词包括简朴生活、清贫自守等,反义词则是奢侈豪华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与奢侈词汇连用以及在正式场合使用不当。文章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菲食薄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的提示。

敝绨恶粟

本文介绍了成语“敝绨恶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原指破旧粗陋的衣物和劣质的粮食,用以形容生活困苦,物质匮乏。文章还指出在特定语境下正确使用该成语的方式,避免错误使用。

土阶茅茨是什么意思

土阶茅茨的读音土阶茅茨的读音为:tǔ jiē máo cí。土阶茅茨的含义土阶茅茨,指用泥土为台阶、茅草为屋顶的简陋房屋,形容房屋简陋或贫寒之家的居住条件。其中,“土阶”指以土为阶,“茅茨”指以茅草覆盖屋顶。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居住或生活的环境简朴,没有华丽装饰或奢华设施。土阶茅茨的典故典故一:据《汉书·刘向传》记载,汉成帝时,丞相匡衡曾向成帝上书,建议他应该崇尚节俭,避免奢华,以节俭之德垂范天下。成帝听从了匡衡的建议,下令在未央宫中建造一座“土阶茅茨”的宫殿,以示节俭。典故二:古代文人常以“土阶茅茨”自喻或形容他人住所简陋,表达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如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

恶衣蔬食

“恶衣蔬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yī shū shí,表示穿着简陋、吃着粗茶淡饭的生活状态,形容生活简朴、节俭。源自《论语》中的孔子言论,历史上多名人也因此生活方式受到赞誉。其近义词包括节衣缩食、粗茶淡饭等,反义词为奢侈浪费等。使用时需避免误用,注意其语境和与其他相近词语的差别。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食不重肉是什么意思

食不重肉的读音食不重肉拼音为 shí bù chóng ròu。食不重肉的含义"食不重肉"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清贫或饮食简单,不追求过多的肉类食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饮食中不再有重复的肉类菜肴,通常用来形容生活节俭,不奢侈浪费。食不重肉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很多人都是靠耕种土地为生。由于粮食和肉类的供应有限,人们往往只能吃简单的食物,而无法经常吃到肉类。因此,当有人能够做到饮食中不再有重复的肉类菜肴时,就被认为是一种节俭和清贫的表现。这个成语的典故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于节俭和清贫的崇尚和追求。食不重肉的近义词粗茶淡饭: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节衣缩

黜奢崇俭

本文介绍了成语“黜奢崇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革除奢侈,崇尚节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人们应摒弃奢华,追求节俭简朴的生活。文章还提醒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

熬姜呷醋

熬姜呷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o jiāng xiā cù。它用来形容人生活清苦,刻苦自励,或为了求学或修身养性而忍受清贫的生活。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典故中有士人为求学或修身养性而煮食姜并呷食醋以锻炼自己的意志和体魄。近义词包括刻苦自励、清苦自守和勤俭节约等,反义词则是奢侈浪费、安于享乐和贪图享乐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语境,以及与其他相关成语的混淆。

断齑块粥

文章介绍了"断齑块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古代士人生活清苦,现用来形容生活清贫、节俭度日。典故源于宋代范仲淹求学时期的艰苦生活。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避免常见错误。

布衣粝食

本文介绍了成语“布衣粝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简朴,吃穿用度都十分朴素。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思想,强调节俭和朴素生活。正确用法是描述一个人或家庭过着简朴而高尚的生活。不当用法是描述奢华、浪费的生活方式或夸大自己的朴素程度。

炊粱跨卫

炊粱跨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ī liáng kuà wèi。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安于清贫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在艰苦环境中依然能保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的心态。它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故事和传说。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和淡泊名利等,反义词则是贪图享乐、追求奢华和贪恋名利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误用这个成语,需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场合和含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