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百死一生”详解
读音
bǎi sǐ yī shēng
含义
- 百:形容次数极多。
- 死:死亡,危险。
- 一:唯一,极少。
- 生:生存,活命。
整体含义:形容经历无数次死亡危险后侥幸存活,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或成功概率极低。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之战中突围时,面对汉军重重包围,最终仅率少数亲兵逃脱,可谓”百死一生”。 - 《后汉书·耿恭传》:
东汉将领耿恭坚守疏勒城,被匈奴围困数月,粮尽援绝,最终仅剩十三人生还,堪称”百死一生”。 - 民间传说:
古代有士兵在战场上身中数十箭仍存活,人们感叹其”百死一生”。
近义词
- 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 死里逃生:从死亡边缘逃脱。
- 虎口余生:比喻从极危险境地逃脱。
- 劫后余生:经历灾难后幸存。
反义词
-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未受伤害。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安稳。
- 高枕无忧:无忧无虑,毫无危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那只小鸟从猫爪下逃走了,真是百死一生!
- 他掉进河里,幸好被救上来,真是百死一生。
-
小学高年级:
- 探险队在森林里迷路,最终百死一生地走了出来。
- 车祸中,他百死一生,只受了轻伤。
-
初中:
- 这位消防员从火场救出孩子,自己却百死一生。
- 历史上的长征,红军战士们百死一生,最终胜利会师。
-
高中:
- 这位战地记者在炮火中百死一生,记录下珍贵的影像。
- 宇航员在太空任务中面临百死一生的风险。
-
大学及以上:
- 在商海沉浮中,许多企业家都经历过百死一生的时刻。
- 这位科学家在极端环境下做实验,可谓百死一生。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普通困难。
- ❌ “这次考试太难了,真是百死一生。”(应用”千辛万苦”)
-
错误场景:形容轻微风险。
- ❌ “过马路时差点被自行车撞到,百死一生啊!”(应用”有惊无险”)
-
错误场景:形容必然成功的事。
- ❌ “他准备充分,这次比赛百死一生。”(应用”十拿九稳”)
总结:”百死一生”强调极端危险与极低生存概率,不可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携手处的古诗词赏析 解读爱情盟约与友情见证的永恒意象
携手处:古诗词中的永恒盟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河中,"携手处"这一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成为诗人墨客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从字面看,它不过是两人执手同行之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简单的动作与地点却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或是爱情的盟誓,或是友情的见证,亦或是人生际遇的转折点。这些"携手处"穿越时空,将古人的情感密码传递至今,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深情厚谊。晏几道在《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写道:"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位北宋词人虽未直接使用"携手处"三字,但"两重心字罗衣"的细节描写,暗示了两人初次相见时的亲密互动。晏几道以婉约细腻的笔
十死一生是什么意思
十死一生的读音十死一生的拼音是:shí sǐ yī shēng。十死一生的含义“十死一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境地极度危险,几乎无法逃脱死亡,但最终却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这个成语强调了生存的艰难和不易,也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十死一生的典故“十死一生”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和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的生存经历。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面临生死未卜的危险,有时甚至会遭遇九死一生的境地。此外,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也会让人们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有人能够幸存下来,就会被形容为“十死一生”。十死一生的近义词生死未卜九死一生险象环生命悬一线以上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即面临极大的
才高运蹇是什么意思 解析5大历史典故与20个实用例句
才高运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yùn jiàn,意为才华出众但命运不佳。源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遭遇挫折或不幸的命运。其近义词有“才疏志大”、“怀才不遇”、“明珠暗投”,反义词有“时来运转”、“顺天应时”、“鸿运当头”。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形容一般人的平凡或普通、在没有具体语境的情况下随意使用、用作褒义词、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用于形容没有真正才华的人。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具有才华但遭遇不幸或无法实现自身才能的人。
驰骋疆场是什么意思
驰骋疆场是一个形容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成语。其源于古代战争,最早可追溯到军事文献和历史记载。该成语表示在战场上快速奔跑、勇往直前的状态。近义词包括英勇奋战、奋勇争先等,反义词为畏缩不前、消极怠工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该成语特指战争环境下的英勇行为,不应随意用于其他场合或搭配不相关的词语。文章提供了详细的典故、例句及错误用法示例。
不解之缘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5个经典典故与正确用法解析
“不解之缘”是一个成语,读音bù jiě zhī yuán,形容两个人或事物之间深厚的、无法解释的联系或关系。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常用来形容爱情、友谊或特殊的合作关系。其含义中,“不”表示否定或无法的意思,“解”指解除、分离等,“之”代指某个事物或人,“缘”指缘分、联系。其近义词有缘分深厚、情投意合等,反义词有萍水相逢、分道扬镳等。在使用时要注意正确语境,用于描述深厚的长期联系或关系,避免错误用法。
刺心刻骨是什么意思
刺心刻骨的读音为cì xīn kè gǔ,用来形容感受至深、难以忘怀的痛苦或感动。其含义中的“刺”表示深入,“心”指内心,“刻”为深刻,“骨”表示至深至切。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深刻的记忆或感受。其近义词包括刻骨铭心、痛入骨髓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过眼云烟等。使用时需注意,不可随意用于不深刻的体验或感受,应形容情感的深刻程度。例句如“那次灾难让他对生命的脆弱有了刺心刻骨的认识”。
以肉餧虎是什么意思
以肉餧虎的读音拼音:yǐ ròu wèi hǔ以肉餧虎的含义"以肉餧虎"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肉去喂饱老虎。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危险或极度的浪费。在这个成语中,"餧"字的意思是喂饱或满足。整个成语用来形容不顾危险地满足欲望或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以肉餧虎的典故典故一: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讲述了楚国用肥肉喂虎的情节,以示对敌人的凶狠和残忍。典故二:古代有位君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以大量的财物和食物来取悦他的宠臣和宠妾,甚至用肉来喂饱老虎,以显示他的权力和财富。这种行为被后人用来形容极度浪费和危险的行为。以肉餧虎的近义词引火自焚:形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极端危险的行为。火中取栗:形容冒着危险
出夷入险是什么意思
“出夷入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yí rù xiǎn,意指从安全之地进入险境,经历艰难险阻。典故源自《左传》中的晋楚之战及古代商旅的艰难行程。该成语常用来比喻经历困难重重的环境或冒险经历。其近义词包括艰难困苦、历尽艰险等,反义词为一帆风顺。使用时应确保语境符合成语的原本含义,不应在日常小困难或平静环境中使用。该成语体现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使用时需确保与上下文相符,表达出相应的艰难和挑战意味。
安然无事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然无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一切平安无恙,形容事情进展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问题或困难。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类似表达。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成语“不避水火”是什么意思 详解典故、近义词及正确用法
不避水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bì shuǐ huǒ,意为不畏惧水火之灾,表达一种勇敢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故和传说,如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关羽的故事。不避水火也有近义词如“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赴汤蹈火”,反义词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临阵脱逃”、“贪生怕死”等。消防员、英雄、救援人员等在面临危险时展现出不避水火的精神。然而,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确保用词的准确性和恰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