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俎余生
读音
dāo zǔ yú shēng
含义
- 刀:刀具,象征危险或杀戮。
- 俎:古代切肉用的砧板,比喻任人宰割的处境。
- 余:剩余、幸存。
- 生:生命、生存。
整体含义:形容在极其危险的境地中侥幸保全性命,比喻从生死关头逃脱。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楚汉相争时,项羽设“鸿门宴”欲杀刘邦。刘邦在张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巧妙周旋,最终逃脱。事后刘邦感叹:“吾属今为之虏矣!”而樊哙则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后来“刀俎余生”便用来形容刘邦从险境中逃生的经历。 -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出使西域时,曾遭遇匈奴围困,几乎丧命。他凭借智谋和勇气突围,事后感慨:“刀俎之下,幸得余生。”
近义词
- 虎口余生:比喻从极其危险的环境中侥幸逃脱。
- 死里逃生:形容从死亡边缘挣扎求生。
- 劫后余生:经历灾难后幸存下来。
- 九死一生: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反义词
-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无法逃脱灾难。
- 束手就擒:毫无反抗地被抓住或杀害。
- 坐以待毙:消极等待死亡或失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那只小鸟从猫爪下逃脱,真是刀俎余生啊!
- 他掉进河里,幸好被救上来,真是刀俎余生。
-
小学高年级:
- 地震后,许多幸存者感慨自己是刀俎余生。
- 车祸中他受了重伤,但最终康复,可谓刀俎余生。
-
初中:
- 战争年代,许多百姓在炮火中刀俎余生,生活艰难。
- 探险队在雪崩中刀俎余生,最终安全返回。
-
高中:
- 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都曾刀俎余生,最终成就伟业。
- 他在金融风暴中几乎破产,如今事业复兴,堪称刀俎余生。
-
大学及以上:
- 经历政治风波后,他刀俎余生,隐姓埋名多年。
- 这场疫情让许多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能健康活着已是刀俎余生。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轻松逃脱”:
- ❌ 他考试没复习,但蒙对了几道题,真是刀俎余生。(错误,考试并非生死危机)
- ❌ 比赛差点输掉,最后逆转,算是刀俎余生。(错误,比赛输赢不涉及生命危险)
-
误用为“长期幸存”:
- ❌ 这位百岁老人刀俎余生,活到了现在。(错误,成语强调“从危险中逃脱”,而非长寿)
-
误用为“主动求生”:
- ❌ 他靠自己的努力刀俎余生,成功创业。(错误,成语强调“侥幸逃脱”,而非主动争取)
-
误用为“普通经历”:
- ❌ 今天堵车,差点迟到,真是刀俎余生。(错误,堵车不构成生命威胁)
正确使用“刀俎余生”时,需确保语境涉及生死攸关的险境,且强调侥幸逃脱的意味。
你可能感兴趣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什么意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是一句成语,形容自己处于被他人掌控、无法自主的境地。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处于危险或被动局面中的个体,毫无反抗能力,如同被宰割的鱼肉。其近义词包括束手就擒、坐以待毙等,反义词为自由自在、自力更生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随意用于日常语境,特别是在与朋友或家人的关系中,避免给人消极印象。正确使用此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处于被动局面中的情绪。
锋镝余生
锋镝余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g dí yú shēng。它指的是在战争或激烈战斗中幸存下来的人,形容经历了生死考验后仍然能够活下来。这个成语强调了生存的不易和珍贵,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它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锋镝余生的近义词包括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等。反义词有身经百战、安然无恙等。文章中还提供了关于锋镝余生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余生很贵 请勿浪费读后感1000字
余生很贵 请勿浪费读后感1000字(第1篇)余生很贵 请勿浪费读后感我要简要介绍一下这本书的基本信息。这本书的标题是“余生很贵 请勿浪费”,它是一本关于珍惜时间、珍惜生活的哲学性读物。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书时,我被它的标题所吸引,深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警醒。初读这本书时,我被其中朴实无华的语言所打动。作者通过简单直白的叙述,让我深刻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时间观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如何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观察,让我们明白时间的宝贵
劫的拼音
劫的拼音为jié,部首为力,笔顺包括横、竖、横、撇折等。劫的含义包括威逼、胁迫,以及灾难、遭劫等。另外,劫在佛教中有极久远的时节的含义,也指天灾人祸。此外,劫也是围棋术语,指争夺某一从属未定的棋眼。文章详细解析了劫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
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词列表《火》汉乐府民歌火灭烟消尽,余烬尚留痕。烈焰焚草木,无情毁万民。《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火中雷惊夜空舞,悲欢情,危未尽。烬落遗灰万国恨,余生当可定太平。《金陵怀古》明·袁宏道山围故国郁苍苍,烟笼危楼映日光。风卷残云烧野火,烬余草木成灰黄。二、诗词解析汉乐府民歌《火》描述了火的危险性,火焰燃烧后烟消云散,但余烬仍能留下痕迹,警示人们火的破坏力之大。烈焰无情地焚烧草木,给百姓带来灾难。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火的危害性。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火险的诗,但在“火中雷惊夜
死里逃生是什么意思
死里逃生的读音读音:sǐ lǐ táo shēng拼音注音:sì lǐ tóng shēng死里逃生的含义“死里逃生”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从极其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它用来形容人在生死关头侥幸逃脱,经历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冒险后得以生还的情境。死里逃生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战争时期,有一个人被敌人追捕,身处绝境,但他却奇迹般地逃脱了敌人的追捕,从而得以生还。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在生死关头侥幸逃脱的情境。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与“死里逃生”相关。例如,有些人经历了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等极端事件,从死神的手中挣脱出来,幸存下来。这些典故都强调了人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能够侥
变危为安
变危为安的读音为biàn wēi wéi ān。该成语意味着将危险或困境转化为安全或顺利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勇气。近义词包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等。反义词为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以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滔天罪行是什么意思
滔天罪行的读音读音:tāo tiān zuì xíng注音:tāo(第一声),tiān(第一声),zuì(第四声),xíng(第二声)滔天罪行的含义“滔天罪行”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罪行为的严重性达到了极点,如同滔滔洪水一般无法控制。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极其严重、恶劣、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滔天罪行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滔滔洪水常常被用来形容灾难的严重性,而将犯罪行为比作滔滔洪水,则强调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这一成语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并成为形容严重犯罪行为的常用词汇。滔天罪行的近义词罪大恶极:形容罪行极其严重,令人深恶痛绝。滔滔罪行:与“滔天罪行”意思相近,强调罪行的浩大
仅以身免是什么意思
“仅以身免”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危险或困难中勉强逃脱或幸免于难,但代价极大。源自古代战争故事,强调虽然幸存但代价巨大。近义词包括死里逃生、侥幸逃脱等,反义词为安然无恙、稳操胜券等。使用时要注意义境和语境,强调幸存付出的巨大代价,不应轻松或乐观地使用。
事危累卵是什么意思
事危累卵的读音标注拼音:shì wēi lěi lǔan事危累卵的含义事危累卵是指事情处于危险境地,形势紧迫,如同把很多蛋叠放在一起一样危险。形容事情已经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料的后果。事危累卵的典故典故一: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曾被项羽围困在荥阳,形势危急。刘邦的谋士张良献计,将韩信等大将派去救援,才解了围。这个典故中,“事危累卵”用来形容当时刘邦所面临的危险形势。典故二:还有一则古代故事,说一个农夫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准备去集市上卖。路上遇到一只狼追赶他,他只能把篮子高高举起以保护鸡蛋。然而当他发现篮子里的鸡蛋太多,篮子摇摇欲坠时,他深感自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