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夷入险:成语详解
读音
chū yí rù xiǎn
含义
“出夷入险”由四个字组成:
- 出:离开
- 夷:平坦、安全的地方
- 入:进入
- 险:危险、艰难的环境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从安全的地方进入危险境地,比喻主动或被动地陷入困境,或形容环境突然变得艰难。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文公重耳流亡时,曾经历“出夷入险”的境遇,从安稳的齐国被迫离开,进入充满危险的诸侯争霸战场。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后,本可稳守优势,却因决策失误“出夷入险”,最终陷入刘邦的包围,导致败亡。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蜀军多次“出夷入险”,从富庶的蜀地进入曹魏的险要关隘,虽屡次化险为夷,但最终未能成功。
近义词
- 自投罗网:主动进入危险境地。
- 铤而走险:因无路可走而冒险。
- 虎口拔牙:比喻做极其危险的事。
- 赴汤蹈火:形容不畏艰险。
反义词
- 化险为夷:从危险转为平安。
- 转危为安:摆脱困境,恢复安全。
-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毫无危险。
- 稳如磐石:比喻非常安稳,不受威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不听劝告,独自去深水区游泳,真是“出夷入险”。
- 小兔子离开安全的草丛,跑到了狼窝附近,简直是“出夷入险”。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探险队离开营地,深入原始森林,可谓“出夷入险”。
- 他放弃稳定的工作去创业,家人担心他“出夷入险”。
-
初中
- 战国时期,许多谋士游说诸侯,常常“出夷入险”,稍有不慎就会丧命。
- 这次军事行动过于冒进,导致部队“出夷入险”,陷入敌军包围。
-
高中及以上
- 在商战中,盲目扩张可能让企业“出夷入险”,最终资金链断裂。
- 历史上许多改革者因触动既得利益者而“出夷入险”,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从危险到安全”
- ❌ 经过医生抢救,病人终于“出夷入险”,脱离了危险。(正确应为“化险为夷”)
-
形容自然现象
- ❌ 暴风雨过后,天空“出夷入险”,变得晴朗了。(不合逻辑)
-
用于褒义
- ❌ 他勇敢地“出夷入险”,成功解救了人质。(应使用“临危不惧”或“挺身而出”)
-
混淆近义词
- ❌ 这次投资是“出夷入险”,一定能赚大钱。(应使用“险中求胜”或“富贵险中求”)
“出夷入险”多用于描述被动或主动陷入困境的情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出死入生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死入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描述经历极大危险或困难后获得安全或顺利境地的情境,常用于形容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人或事。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错误用法的提示,指出需要在语境中正确使用,避免误解和滥用。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出死入生在句子中的应用。
变危为安
变危为安的读音为biàn wēi wéi ān。该成语意味着将危险或困境转化为安全或顺利的状态。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的智慧和勇气。近义词包括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等。反义词为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和滥用,以保留其原有的意义和价值。
转危为安是什么意思
转危为安的读音转危为安的拼音是:zhuǎn wēi wéi ān。转危为安的含义“转危为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将危险转化为平安。它通常用来形容在面临危险或困境时,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或借助某种力量,最终使情况得到好转或平安无事的状态。转危为安的典故“转危为安”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该故事讲述了汉初名将韩信在楚汉战争中,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法,最终化险为夷,使自己的军队转危为安的故事。此外,该成语还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文献和历史事件中,如《左传》、《战国策》等,都有相关的记载和描述。转危为安的近义词化险为夷:指将危险转化为平安,常用来形容在危险的情况下转危为安。绝处逢生
厝火积薪是什么意思
厝火积薪的读音为cuò huǒ jī xīn。这个成语形容形势或局面极度危险,如同火上浇油。源自古代魏国公子纵情享乐险些引发火灾的典故,用来形容不顾后果的行为。其近义词有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等,反义词为安然无恙、平静无事。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在不相关语境中。该成语在描述危险局势时十分恰当,如形容某人或组织处于高度危险状态。
鱼游釜内是什么意思
鱼游釜内的读音鱼游釜内的读音为yú yóu gǔ nèi。鱼游釜内的含义“鱼游釜内”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鱼在锅中游动,比喻身处险境,即将面临灾难或失败。其中,“鱼”指代受害者或需要被解救的生物,“釜内”则代表危险的境地或险境。鱼游釜内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寓言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典故之一是《战国策》中的故事:越国的大臣文种,为了劝说吴国国王放弃攻打越国,便用“鱼游釜内”的比喻来阐述越国所面临的危险境地。他告诉吴王,越国就像一条鱼在釜内一样,即将面临死亡,如果吴国停止攻击越国,则对双方都有利。吴王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停止了进攻。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史记》等古代文献中也有类
燕巢卫幕是什么意思
燕巢卫幕的读音读音:yàn cháo wèi mù标注拼音:yàn-cháo-wèi-mù燕巢卫幕的含义“燕巢卫幕”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燕子在帐篷上筑巢。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危险或不利的环境中安居或存在,比喻处于危险境地却不知觉或毫不畏惧。燕巢卫幕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只燕子在军队的帐篷上筑巢。当军队行军时,帐篷被搬动,而燕子却毫不知情地待在巢中。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不知危险、盲目乐观的人或事物。典故出处这个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策》等古代文献。燕巢卫幕的近义词近义词身临险境:指身体处于危险境地。厝火燎原: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容易引发灾难。
燕处危巢是什么意思
燕处危巢的读音拼音:yàn chù wēi cháo,其中“yàn”读作第四声,“chù”读作第三声,“wēi”读作第一声,“cháo”读作第二声。燕处危巢的含义“燕处危巢”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燕子在危险的巢穴中居住。它用来形容人处于危险或不利的环境中,就像燕子在危险的巢穴中一样,随时可能面临危险或灾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处于危险境地,需要警惕和防范。燕处危巢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一只燕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巢穴而选择了一个危险的巢穴居住。虽然它知道这个巢穴很危险,但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地方,它只能选择在这里居住。不久之后,这个危险的巢穴果然发生了问题,燕子也因
豺狼之吻
本文介绍了成语“豺狼之吻”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表面亲近但心怀恶意的人或势力之间的勾结,具有欺骗性。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希望通过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百死一生
本文介绍了成语“百死一生”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强调经历的艰难和最终的成功或生存的珍贵,来源于古代战争和生活的艰难经历。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使用场景,并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以免出现语义上的错误。同时,也介绍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如“九死一生”、“劫后余生”、“死里逃生”,以及反义词如“安然无恙”、“一帆风顺”、“稳如泰山”。
危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危”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详细阐述了“危”字在汉语中的含义,包括危险、不安全、威胁、损害、高、耸、端正等。同时,文章还解析了“危”字的动词、形容词、名词等不同词性及其用法,并提供了相关例句。最后,“危”字也被用作姓氏。摘要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