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分守己:恪守本分的处世智慧
读音
ān fèn shǒu jǐ
含义
- 安:安心、安定
- 分:本分、职责范围
- 守:坚守、遵循
- 己:自身、个人界限
整体含义:指人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和环境,谨守本分规矩,不越界、不妄为。
典故
- 《庄子·盗跖》
庄子借盗跖之口讽刺儒家礼教,提到“知足安分”的处世态度,虽未直接使用成语,但思想内核相通。 - 宋代《朱子语类》
朱熹强调“守己”需克制私欲:“学者须是守得定,不要骛外。”体现儒家对自我约束的重视。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
故事中评价人物:“那妇人倒本分,能安分守己过日子”,首次将四字连用定型。
近义词
- 循规蹈矩:严格遵循规则,但略含刻板意味。
- 恪守本分:强调对职责的忠诚坚守。
- 知足常乐:侧重对现状的满足感。
- 老实巴交:形容性格憨厚守规矩。
反义词
- 胡作非为:肆意破坏规则的行为。
- 惹是生非:主动制造麻烦。
- 恣意妄为:放纵欲望不顾后果。
- 离经叛道:挑战传统规范。
例句
小学阶段
- 弟弟虽然调皮,但在学校能安分守己不打架。
- 妈妈叮嘱我:“出去玩要安分守己,别爬危险的地方。”
中学阶段
- 他转学后安分守己,终于赢得了老师的信任。
- 疫情期间,安分守己居家就是对社会负责。
高中及以上
- 封建时代要求女性安分守己,本质是压抑人性。
- 职场新人应先安分守己积累经验,而非急功近利。
文学化表达
- 老张一辈子安分守己,像棵沉默的槐树扎根在故乡。
- 月光下,安分守己的村庄与喧嚣的城市形成对比。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1:形容完全被动消极
- 错误例句:“面对霸凌,他只会安分守己不敢反抗。”
(解析:成语不含懦弱意味,此处应用“逆来顺受”)
❌ 误用场景2:赞美突破常规
- 错误例句:“科学家不安分守己,才发明了新技术。”
(解析:成语本身无褒贬,但此语境需用“勇于创新”等词)
❌ 误用场景3: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他安分守己地完成了艺术创作。”
(解析:艺术创作需突破性,应用“全神贯注”等词)
使用提示:该成语既可中性描述守规矩状态,也可暗含保守倾向,需结合语境判断情感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安份守己是什么意思 5个典故和例句帮你理解这个成语
本文介绍了安份守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安份守己是指人能够遵守自己的本分和规矩,不越轨不冒进,保持平稳的生活态度。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和道德观念。其近义词包括安分守纪、循规蹈矩等,反义词则包括肆意妄为、飞扬跋扈等。同时,也指出了安份守己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放诞不拘是什么意思
"放诞不拘"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行为不受世俗礼节的约束,放纵不羁,不受拘束。其含义包括行为放纵,不受世俗规范所约束,以及不受任何限制或约束。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表现了个人对自由和个性的追求。近义词包括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等,反义词为循规蹈矩、规矩方正等。在例句中,可以形容人的性格、艺术创作风格、行为举止等。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能用于形容不良行为或恶劣举止。
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
“揭竿而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ē gān ér qǐ。它意味着突然的、迅速的、激烈的行动或起义,源于古代中国历史事件,象征着反抗、起义的行动。该成语来源于陈胜、吴广起义,形容人们因不满现状或受到压迫而奋起反抗的情景。它的近义词包括奋起反抗、揭竿而起事、起义抗争等,反义词为安分守己、顺从屈服、苟安偷生等。文章提供的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使用“揭竿而起”的方式。
思不出位是什么意思
思不出位的读音标注拼音: sī bù chū wèi思不出位的含义“思不出位”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思考问题或处理事情时,没有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或能力范围。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在思考或行动时,要遵循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职责,不可越权行事或思考超出自己权限范围内的问题。它强调了人们在处理事情时应当有恰当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思不出位的典故“思不出位”这一成语出自于《周易·系辞上》。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固定的位置和职责,人也不例外。如果一个人在思考或行动时超出了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就会被认为是“思不出位”,即不合乎天地之道。在古代文化中,“思不出位”常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或思想不
待时守分是什么意思
待时守分的拼音是dài shí shǒu fēn。这个成语意味着在等待时机的过程中保持本分,不做非分之事。它强调在面临机遇和挑战时,应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同时坚守自己的本性和节操。待时守分的典故来源并不明确,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体现了等待时机和保持本分的智慧与美德。该成语的近义词有静待时机、守时待命等,反义词有急功近利、冒险妄为等。在使用待时守分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如在不合适的场合使用、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忽略时机的重要性。特别是在需要积极行动或冒险创新的场合,不能一味地等待或过于保守。
放辟淫侈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放辟淫侈”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行为放纵、不检点、荒淫无度、肆意妄为,源于古代文献。文章还指出了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使用该成语的不恰当性,以及与其他负面词语混用和用于自嘲或轻视自己的错误用法。
非分之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非分之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指超越本分、权力和地位的奢望或念头,源于古代文化中的不道德行为。日常生活中使用该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将其用于形容合理期望或指责他人。在文学创作中也要适度使用,符合上下文需要。希望本文介绍对读者有所帮助。
蹈矩循彟是什么意思
“蹈矩循彟”是一个成语,遵循规矩、遵循法度之意。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人应遵守规矩和法度,常用来形容人行为端正。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维护。近义词包括规行矩步、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等。反义词为逾规越矩、放纵不羁、胡作非为等。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需要创新和突破的场合过度强调,以及过于严肃或拘谨的误用。
汉字"僭"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14画复杂结构与古代礼制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僭”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详细解析了“僭”的含义,包括超越本分、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僭的不同用法,如形容虚伪、过分、差失等,并解释了僭在自谦语境中的运用。此外,文章还提到僭越分、冒用上位者职权或名义的行为。
不越雷池是什么意思 详解这个成语的5个典故来源和正确用法
“不越雷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uè léi chí。它的含义是遵循规矩,不超越规定的范围或界限。该成语源于东晋时期的故事,形容人们在做事时要守规矩,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或损失。除了用于形容守规矩的行为,该成语也用于比喻其他方面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等,反义词为胆大妄为、逾规越矩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避免误解和滥用。正确运用该成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遵循规矩、不超越界限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