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分之想

非分之想

读音

fēi fèn zhī xiǎng

含义

  • 非分:超出本分,不符合身份或地位。
  • :想法、念头。
    整体含义:指超出自身身份或能力范围的不切实际的妄想,通常带有贬义,形容人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追求不现实的目标。

典故

  1.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平子专权,鲁昭公欲夺回权力,但实力不足,最终失败。后人评价昭公“非分而求”,即指他企图获取超出自身能力的权力。
  2. 《后汉书·列女传》
    东汉时期,乐羊子妻劝丈夫不要贪图不义之财,说:“君子不取非分之财。”这里的“非分”即指不合道义的贪念。
  3. 《红楼梦》
    贾瑞对王熙凤心生邪念,最终自食恶果,曹雪芹借此讽刺“非分之想”害人害己。

近义词

  1. 痴心妄想:指不切实际的荒唐想法。
  2. 白日做梦: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幻想。
  3. 贪得无厌:形容贪心不足,不知满足。
  4. 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得到一样还想另一样。

反义词

  1. 安分守己:规矩本分,不做超出本分的事。
  2. 知足常乐:懂得知足,心态平和。
  3. 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能力行事,不勉强。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看到同学的玩具就想拿走,这是不对的,不能有非分之想。
    • 小红考试没复习,却幻想考满分,真是非分之想。
  2. 小学高年级

    • 他家里并不富裕,却总想买名牌球鞋,这种非分之想让父母很为难。
    • 不努力学习,却指望考上重点中学,简直是痴人说梦,非分之想!
  3. 初中

    • 他明明能力不足,却觊觎经理的职位,这种非分之想只会让他碰壁。
    • 做人要踏实,不要总是抱有不切实际的非分之想。
  4. 高中

    • 某些人总想一夜暴富,这种非分之想往往导致他们误入歧途。
    • 在感情中,强求不属于自己的缘分,只会徒增烦恼,何必有非分之想?
  5. 大学及以上

    • 企业竞争激烈,若没有核心竞争力,却妄想垄断市场,无疑是痴心妄想、非分之想。
    • 学术研究需要脚踏实地,任何投机取巧的非分之想都会毁掉学者的声誉。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合理的愿望”

    • ❌ 他希望通过努力考上好大学,这是非分之想。(错误,这是合理目标。)
    • ✅ 他从不学习却幻想考上清华,这才是非分之想。
  2. 误用为“普通的想法”

    • ❌ 我今天想吃火锅,这是非分之想。(错误,这是正常需求。)
    • ✅ 他月薪三千却想买豪宅,这才是非分之想。
  3. 误用为褒义

    • ❌ 他的非分之想让他最终成功。(错误,应改为“远大抱负”。)
    • ✅ 他的非分之想让他栽了跟头。

总结:“非分之想”强调不切实际、超出本分的贪念,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

非分之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非分之念

非分之念是一个成语,指不属于自己的、不合规矩或法度的念头或想法。其源于古代对道德规范和伦理标准的强调,用来形容不合规矩、不合法的念头。近义词包括不当之念、妄念和非分想等。反义词则为正当之念、合理之想等。非分之念的使用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不宜在轻松场合或误用为一般想法。同时,非分之念与妄想、幻想等词汇有差异,需避免混淆使用。

肆行无忌是什么意思

肆行无忌的读音读音:sì xíng wú jì拼音注解:sì(第四声),xíng(第二声),wú(第二声),jì(第四声)肆行无忌的含义“肆行无忌”是一个成语,意指毫无顾忌地放肆行动,形容人行事放肆、无所顾忌。其中,“肆”字表示放肆、无节制;“行”字表示行动;“无忌”则表示没有顾忌或畏惧。肆行无忌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如《左传》等,其中描述了某些人因肆意妄为、毫无顾忌而导致的恶果。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人物因肆行无忌而受到谴责。例如,某些权臣在位时,滥用职权、肆意妄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些典故和历史事件都形象地说明了“肆行无忌”的含义。肆行无忌的近义词任意妄为:指随心所欲,胡作

关于利用的诗词

关于利用的诗词(第1篇)关于利用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多有出现,蕴含了深厚的思想内涵。以下是符合“关于利用”的古诗词集萃及解释:《墨梅》 宋代 蔡襄全文: “因枝欲附骞风去,不许根穿北固山。堪笑俗儿空爱惜,只知利用不思还。”作者与朝代: 作者蔡襄,宋代人。解析: 此诗以墨梅为喻,表达了对事物利用与价值的思考。诗人以风为媒介,欲使梅枝飞翔,但又不许其根穿山而过。诗人嘲笑那些只知利用而不思还的人。此诗意在提醒人们,对事物的利用应合理、有度,不可贪图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价值。《劝学诗》 宋代 郑獬全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亦文章。不患世事不利用,但恐人情难自量。”作者与朝代: 作者

黄梁美梦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黄梁美梦”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梦想,或指人追求的某种虚幻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或利益。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出处、用法及其与现实的区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猿猴取月是什么意思

猿猴取月的读音猿猴取月的拼音是 yuán hóu qǔ yuè。猿猴取月的含义“猿猴取月”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猿猴试图去取月亮。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种不切实际、自不量力、妄图达到无法实现的目标的行为。它也用来形容人们对于高不可攀的事物抱有幻想,或者对于不切实际的目标抱有希望。猿猴取月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传说在古代,有一只聪明的猿猴看到夜空中的月亮,误以为月亮是可以取下来的,于是它试图去抓取月亮。然而,无论它怎么努力,都无法成功。最后,猿猴的举动被人们看到,于是“猿猴取月”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这个典故的寓意是告诫人们要认清现实,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追求。同时,也提醒人们

黄粱一梦

黄粱一梦的读音为huáng liáng yī mèng,源自古代传说故事,指短时间内经历美妙梦境后醒来发现一切虚幻。该成语比喻不切实际的梦想或幻想,以及美好事物的短暂享受。其典故讲述了一个穷困书生的虚幻梦境。近义词包括梦寐以求、白日做梦等。反义词为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使用黄粱一梦时需注意其错误用法,例如不应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或短暂的快乐。恰当使用该成语可帮助表达某些不切实际的梦想或幻想。

想入非非是什么意思

想入非非的读音标注拼音:xiǎng rù fēi fēi想入非非的含义“想入非非”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思想进入虚幻的境界,引申为胡思乱想、异想天开。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思维不切实际,或者对某事抱有过于乐观或不切实际的幻想。想入非非的典故“想入非非”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用来形容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种说法是,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的佛经故事,用来形容修行者进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无论其来源如何,“想入非非”这个成语都已经成为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典故一:文学作品中的记载在古代的文学作品《庄子》中,有“想入窠臼”的说法,意为思

目食耳视是什么意思

目食耳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ù shí ěr shì。该成语形容人的行为荒谬、见识浅薄或对外界事物理解错误。典故源自古代的荒诞故事。这个成语可用于形容那些不能正确理解或处理事物的人,或描述荒唐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荒诞无稽、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议等。反义词包括明察秋毫、实事求是和通情达理等。使用目食耳视时需谨慎选择场合,避免在正式或严肃场合使用。滥用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会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引起误解。

镌空妄实

本文介绍了成语“镌空妄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如虚应故事、空中楼阁、浮想联翩、幻想破灭,反义词如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切合实际。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更为恰当。通过本文,读者能全面了解“镌空妄实”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捉风捕月是什么意思

捉风捕月的读音捉风捕月的拼音是:zhuō fēng bǔ yuè。捉风捕月的含义捉风捕月这个成语字面上理解,即是要捕捉风和月亮。然而,在实际上,风是流动的空气,无法捉住;月亮是天空中的天体,也无法捕捉。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做事不切实际,徒劳无功,或者形容对无法实现的事情抱有幻想。捉风捕月的典故捉风捕月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意思与一些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故事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一些不切实际的行为或幻想。例如,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时会描述某些人试图捕捉风或月亮,以表达他们的不切实际或荒谬的想法。捉风捕月的近义词徒劳无功白费心机空想妄想痴人说梦捉风捕月的反义词事半功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