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成语
拼音
诗词
登陆
法不传六耳
“法不传六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 bù chuán liù ěr,意为重要的事情或秘密不能让第六个人知道,强调信息的保密性和私密性。其典故有多种说法,包括武林传说和史记记载。近义词有秘而不宣、守口如瓶等,反义词有广而告之、口无遮拦等。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场合,避免误用。在涉及重要机密或秘密信息的场合,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信息的机密性和重要性。
成语
2025-08-11
法不阿贵
法不阿贵的读音是fǎ bù ā guì,意味着法律公正无私,不因涉及权贵而偏袒。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法不阿贵的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法治思想,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近义词包括公正无私、铁面无私等,反义词则为徇私枉法、贪赃枉法等。在法治实践中,应正确理解和应用法不阿贵的原则,避免将其误解为只适用于普通民众或将其与道德伦理混淆。法律是公正的象征,应严格遵守,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成语
2025-08-11
罚一劝百
“罚一劝百”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yī quàn bǎi,指通过惩罚一个典型的错误行为来警示或劝导其他人。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治理手段,强调惩罚的示范作用和警示效果,以及劝导他人向善的目的。其典故可追溯至商鞅变法的故事。近义词包括“杀鸡儆猴”、“惩一警百”和“惩恶劝善”,反义词为“纵容包庇”、“姑息养奸”和“赏罚不明”。在日常教育、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等方面,罚一劝百的策略被广泛应用。然而,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能单纯依赖惩罚而忽视教育和引导,也不能滥用该成语导致误判和无辜受罚。
成语
2025-08-11
罚不责众
罚不责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bù zé zhòng。它的含义是在集体犯错的情况下,不应只惩罚少数人,以免引起群体性的反抗或不满。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左传》等记载。它的近义词包括宽大为怀、宽恕之怀等,反义词为严惩不贷、严加惩处等。在使用罚不责众时,应注意其适用的语境和场合,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讨论个人责任和义务时,就不应使用罚不责众这个成语。因此,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各种因素,避免因处罚而引发更大的矛盾。
成语
2025-08-11
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处罚与所犯罪行不相称,多表现为处罚过重或过轻。其来源于《汉书·刑法志》等古籍,并存在相应的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在司法实践中应避免滥用,需确保其用于描述法律判决中的问题。同时需注意其与“量刑失当”等概念的准确区分。文章提供的例句展示了罚不当罪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成语
2025-08-11
伐罪吊人
“伐罪吊人”是一个成语,含义为讨伐有罪之人并慰问受灾受难的人民,表达对战争、灾难等不幸事件的同情和哀悼,以及对正义的追求和伸张。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灾难时期的行为描述,常见于古代文献。其近义词包括讨罪慰民、征暴讨逆等,反义词则表达庆幸、欢乐等情绪的词汇。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乱用字义、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搭配不当等错误用法。
成语
2025-08-11
伐罪吊民
“伐罪吊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zuì diào mí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讨伐有罪的人,并抚慰受苦的人民。其典故源自古代周武王伐纣灭商后为了安抚百姓而采取的政策。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救世安民等,反义词则是暴虐无道、祸国殃民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来形容为人民谋求福祉、关注民生问题的政治家或政策。错误用法是忽略其深层含义和背景,将其误用为对犯罪行为的简单惩罚或对民众的简单慰问。通过这个摘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
2025-08-11
伐异党同
伐异党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á yì dǎng tóng,意为攻击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人,并结党营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思想派别的差异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典故出处不明确,但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记载。伐异党同的近义词为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等,反义词为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在政治斗争或学术研究中,伐异党同常被用于描述某些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排斥异己的行为。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在正面场合或描述积极行为时使用,以免给人带来负面印象。
成语
2025-08-11
伐性之斧
“伐性之斧”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用来形容损害人的天性、本性的行为或事物。典故包括古代智者的启示和斧头过度使用比喻。近义词有伤害之刃等,反义词有修身养性。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为褒义、用词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文章提醒人们远离伐性之斧,保持内心纯净和健康。
成语
2025-08-11
« 上一页
1
…
67
68
69
70
71
…
3,433
下一页 »
网站栏目
拼音
成语
诗词
读后感
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忘记密码
用户名或邮箱地址
密码
记住我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