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不当罪

罚不当罪

读音

fá bù dāng zuì

含义

  • :惩罚、处罚。
  • :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符合”。
  • :相当、匹配。
  • :罪行、过错。

整体含义:指惩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通常表示惩罚过重,不符合罪行的严重程度。

典故

  1. 《荀子·正论》

    • 原文:“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解释:荀子认为,如果赏赐与功劳不匹配,惩罚与罪行不相称,就会带来极大的祸患。
  2. 《汉书·刑法志》

    • 原文:“罚不当罪,则奸邪不止。”
    • 解释:如果惩罚过轻或过重,都无法有效遏制犯罪。
  3. 《资治通鉴》

    • 记载了历史上因“罚不当罪”导致民怨沸腾的案例,如秦朝严刑峻法激起民变。

近义词

  1. 严刑峻法:指刑罚过于严苛。
  2. 重刑轻罪:指对轻微罪行施加过重的惩罚。
  3. 苛责过甚:指责备或惩罚超出合理范围。

反义词

  1. 罪有应得:指惩罚与罪行完全匹配。
  2. 罚当其罪:指惩罚与罪行相当,公正合理。
  3. 宽严相济:指惩罚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宽大的一面,符合实际情况。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罚小明抄写100遍课文,可他只是迟到了一分钟,真是罚不当罪!
    • 弟弟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妈妈却不准他吃晚饭,这有点罚不当罪。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小华因为忘记带作业被罚站一整天,同学们都觉得罚不当罪。
    • 学校规定,迟到三次就要记过,有些同学认为这是罚不当罪。
  3. 初中

    • 古代有些皇帝滥用酷刑,导致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是典型的罚不当罪。
    • 法律应当公正,不能因为某人是权贵就轻判,也不能因为平民就重罚,否则就是罚不当罪。
  4. 高中及以上

    •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必须严格量刑,避免出现罚不当罪的情况。
    • 历史上许多暴政的覆灭,往往源于统治者罚不当罪,激化了社会矛盾。

错误用法

  1. 混淆“罚不当罪”与“罪不当罚”

    • 错误例句:“他根本没犯错,却受到惩罚,真是罚不当罪。”(正确应为“罪不当罚”)
    • 解释:“罚不当罪”强调惩罚过重,而“罪不当罚”指不该受罚却受罚。
  2. 用于形容奖励不公

    • 错误例句:“他立了大功却只得到一点奖金,真是罚不当罪。”(应使用“赏不当功”)
    • 解释:“罚不当罪”仅用于惩罚,不适用于奖励。
  3. 用于非法律或规则场景

    • 错误例句:“这道菜太咸了,厨师真是罚不当罪。”(不合逻辑,应改为“调味不当”)
    • 解释:成语多用于严肃的惩罚或规则场景,不适用于日常琐事。
  4. 误用为“罚不抵罪”

    • 错误例句:“他犯下大错却只被警告,真是罚不当罪。”(应使用“罚不抵罪”)
    • 解释:“罚不当罪”侧重惩罚过重,“罚不抵罪”侧重惩罚过轻。
罚不当罪.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论功受赏是什么意思

“论功受赏”是指根据功劳大小给予相应的奖赏或待遇。源自古代战争中的军事传统,用以表彰英勇作战的士兵和将领。该词包括按劳授奖、论绩行赏等近义词,与罚不当罪、不赏之功等反义词形成对比。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错误对象中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论功受赏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

死有余罪是什么意思

死有余罪的读音"死有余罪"的读音为"sǐ yǒu yú zuì",其中"sǐ"表示"死","yǒu"表示"有","yú"表示"余","zuì"表示"罪"。死有余罪的含义"死有余罪"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已经死亡,但仍然有未被追究的罪行或罪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去世,仍然无法逃脱罪责的谴责。每个字的含义如下:"死":指生命的终结。"有":表示存在、具有。"余":指剩余的、未了的。"罪":指罪行、罪责。因此,"死有余罪"的含义是:即使已经死亡,仍然有未被追究的罪行或罪责。死有余罪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法律文化和道德观念。在古代,对于罪大恶极的人,人们常常

罪不胜诛是什么意思

罪不胜诛的读音罪不胜诛的拼音是:zuì bù shèng zhū。罪不胜诛的含义罪不胜诛的含义是指罪恶极大,无法用死刑来处罚。也就是说,某人的罪行严重到无法用简单的刑罚来惩处,表示对其罪行的深深谴责和痛恨。罪不胜诛的典故典故一: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赵高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因他才智过人,秦始皇又曾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秦二世并没有将他处死,而是选择了赦免。然而,后世之人却认为他的罪行极其严重,无法用死刑来处罚,因此有了“罪不胜诛”的说法。典故二: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莽的官员,他因为犯下严重的罪行而无法被处死。他的罪行严重到连最严厉的刑罚都无法满足人们对他罪行的谴责和痛恨,于是人们用“罪不胜诛

死有余诛是什么意思

死有余诛的读音死有余诛的拼音是:sǐ yǒu yú zhū。死有余诛的含义“死有余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恶深重,即使死了也还有余罪应受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罪行的严重性,意味着即使人已经死亡,其罪行仍然无法抵消,仍应受到应有的惩罚。死有余诛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刑法观念。在古代,人们认为对于罪大恶极的人,即使处以死刑仍不足以平息民愤,因此有“死有余诛”的说法。这一观念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红楼梦》中就有“死有余辜”的说法。此外,历史上一些重大的犯罪案件也常被形容为“死有余诛”。死有余诛的近义词罪有应得罪大恶极罪不容诛罪该万死以上这些词语都与“死有余诛”意思相近,都用来形容罪行极

罪应万死是什么意思

罪应万死的读音拼音:zuì yīng wàn sǐ,其中z和s读重音。罪应万死的含义“罪应万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应该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或处死。它表示对某人的罪行深恶痛绝,认为其罪行严重到应该被判处无数次死亡的程度。罪应万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刑法和道德观念。在古代,对于严重的罪行,人们常常认为其罪行严重到足以被判处多次死亡。这种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成语“罪应万死”。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如《史记》中记载了某些罪大恶极的罪犯被判处“万死”的刑罚。此外,古代的文学作品、史书、戏剧等也常使用该成语来形容罪行的严重性。罪应万死的近义词罪孽深重:形容罪恶极大,难以饶恕。罪恶滔天:形

罪该万死是什么意思

罪该万死的读音拼音:zuì gāi wàn sǐ,其中每个字的拼音也已标注。罪该万死的含义“罪该万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恶极其严重,不可饶恕,应当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或谴责。这个成语的含义源自于古代的刑法观念和道德观念。其中,“罪”指的是犯罪或罪恶;“该”表示应当、应该;“万死”则表示极度严重的惩罚或谴责。因此,“罪该万死”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罪恶极其严重,应当受到极度严厉的惩罚或谴责。罪该万死的典故“罪该万死”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法和道德观念。在古代社会,对于犯罪行为的惩罚非常严厉,对于那些罪恶极其严重的犯罪者,人们常常用“罪该万死”来形容其罪行的严重性。罪该万

矢口抵赖是什么意思

矢口抵赖的读音矢口抵赖的读音为:shǐ kǒu dǐ lài。矢口抵赖的含义“矢口抵赖”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坚决否认或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罪行,不承认所犯的错误或事实。其中,“矢口”表示坚决地、直白地,而“抵赖”则表示否认或拒绝承认。矢口抵赖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当时有一个人犯了罪,但坚决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甚至用各种手段来抵赖。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一个人坚决否认或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或罪行。矢口抵赖的近义词拒不承认死不悔改一口咬定坚不承认以上这些词语都和“矢口抵赖”有类似的含义,都表示坚决否认或拒绝承认某种事实或错误。矢口抵赖的反义词坦诚相待供认不讳认错改过直面事实这些反义词与“矢口抵赖

血债累累是什么意思

血债累累的读音读音:xuè zhài léi léi拼音注音:xuè zhài lèi lèi血债累累的含义“血债累累”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势力所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人命关天、血肉之躯的罪行。它指的是所欠下的血债非常多,形容罪恶深重,无法用金钱或其他方式来弥补或偿还。血债累累的典故该成语典故出自《汉书·刑法志》,原句为“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天下之常法也。然有血仇之债,不可胜计者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杀人者必须以死来偿还,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律。但有些血债是无法用金钱或任何方式来计算的。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罪恶深重,无法用金钱或其他方式来弥补或偿还的罪行。血债累累

罪恶昭著是什么意思

罪恶昭著的读音罪恶昭著的读音为zuì è zhāo zhù。罪恶昭著的含义罪恶昭著,指罪行严重,昭著即明显、显著之意。这个成语形容犯罪行为明显、严重到无法掩盖的程度。罪恶昭著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尚书》等古籍中的记载。在古代,当某个人的罪行被揭露后,如果其罪恶行为非常严重,就会用“罪恶昭著”来形容。此外,历史上也有一些具体的典故和案例可以体现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一据传,古代有一位大贪官,其贪污受贿的行为被揭露后,被人们形容为“罪恶昭著”。此人的罪行严重到了极点,以至于他的罪行被世人所熟知。典故二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叛徒或奸贼的罪行也是“罪恶昭著”,他们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带来

恶籍盈指

恶籍盈指是一个成语,读作è jí yíng zhǐ,用来形容一个人或团体所犯的罪恶行为非常多,罪恶记录非常严重。该成语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常用来形容罪大恶极、罪行累累的人。其近义词包括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等,反义词则是功德圆满、清白无瑕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不要随意将小过失或不严重行为形容为恶籍盈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以上是关于恶籍盈指的详细介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