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不欲生
读音
fèn bù yù shēng
含义
“愤不欲生”由四个字组成:
- 愤:愤怒、愤恨,形容极度不满的情绪。
- 不:否定词,表示“不愿意”。
- 欲:想要、希望。
- 生:生存、活着。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因极度愤怒或悲痛而不想继续活下去,形容情绪激烈到极点,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典故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因遭谗言被流放,目睹国家衰败,悲愤交加,最终投江自尽。后人评价他“愤不欲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绝望与愤怒。 - 《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因正直敢言被诬陷,临刑前对母亲说:“儿已无生趣,唯愿母亲勿过悲。”体现了他因愤恨世道不公而“不欲生”的心境。 - 民间传说
古代一位书生因科举舞弊案蒙冤,愤然写下“愤不欲生”四字后自尽,成为后世形容极端悲愤的典型例子。
近义词
- 痛不欲生:因悲痛而不想活下去,侧重悲伤情绪。
- 悲愤填膺:愤怒和悲痛充满胸膛,强调情绪激烈。
- 怒发冲冠:愤怒到头发竖起顶起帽子,形容极度愤怒。
- 恨之入骨:憎恨到极点,但未必有轻生意图。
反义词
- 乐不思蜀:快乐到忘记归乡,形容极度满足。
- 心花怒放:高兴得像花儿盛开,毫无负面情绪。
- 泰然自若:心情平静,不受外界影响。
- 安之若素:面对困境仍淡然处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弄坏了我最爱的玩具,我气得愤不欲生!(夸张表达)
- 小狗走丢了,妹妹哭得愤不欲生。
-
小学高年级:
- 得知比赛因黑幕取消,队员们愤不欲生。
- 他被冤枉偷东西,愤不欲生地大喊:“我要找警察!”
-
初中:
- 看到网络暴力逼死无辜者,网友愤不欲生地呼吁立法。
- 屈原投江前的心情,正是愤不欲生的写照。
-
高中及以上:
- 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在穷困潦倒时也曾愤不欲生。
- 历史上许多忠臣因报国无门而愤不欲生。
-
文学化表达:
- 战火中失去家园的难民,眼神里尽是愤不欲生的绝望。
- 她攥着绝笔信,愤不欲生的泪水打湿了衣襟。
错误用法
-
混淆情绪对象
- ❌ 妈妈不让我吃冰淇淋,我愤不欲生。(程度过重,应用“气急败坏”)
- ❌ 游戏输了一局,他愤不欲生地摔键盘。(应用“暴跳如雷”)
-
误用为“不想活”的字面意思
- ❌ 他减肥三天没吃饭,愤不欲生。(应用“饿得头晕眼花”)
- ❌ 加班太累,我愤不欲生。(应用“筋疲力尽”)
-
忽视成语的严肃性
- ❌ 今天的作业多到让我愤不欲生。(夸张不当,应用“苦不堪言”)
-
与“悲痛”混淆
- ❌ 奶奶去世后,他愤不欲生。(应用“痛不欲生”,“愤”更强调愤怒而非悲伤)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愤不欲生”这一成语,避免因误用而削弱其表达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
跌脚捶胸
本文介绍了成语“跌脚捶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愤怒或失望而无法自持的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极度情绪化行为的描述。在使用时,应注意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以准确表达人物的情感状态。
瞋目切齿
本文介绍了成语“瞋目切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愤怒、恼怒、气愤到极点的表情,其构成词语“瞋目”和“切齿”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情感色彩来合理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
顿足搥胸
本文介绍了顿足搥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顿足搥胸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极度悲痛、愤怒或失望而无法自持的情感状态。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出处、用法和语境,并提供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交流和正式场合中,使用顿足搥胸需谨慎,避免随意使用或误用。
悲愤填膺
“悲愤填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ēi fèn tián yīng,表示悲痛和愤怒充满了心胸。它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形容在秦朝末年百姓面对种种不公和冤屈时的强烈情感。该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古代将士在国家危难时的情绪。近义词有悲痛欲绝、愤懑不平等,反义词则有心平气和等。使用时要根据情境恰当运用,避免滥用和与其他表达类似情感的词语重复使用。例如,在描述人物听到家园被毁或遭遇不公时的强烈情感时可以使用该成语。
顿足椎胸
顿足椎胸是一个成语,形容极度悲痛、愤慨或忧虑时的肢体动作。其含义为用脚猛力捶地,以拳头捶打胸部,表达极度情绪化的状态。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于描绘人物在遭受重大打击或极度悲愤时的强烈情绪反应。近义词包括捶胸顿足、悲痛欲绝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
嗔目切齿
嗔目切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ēn mù qiè ch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愤怒到极点,瞪大眼睛,咬紧牙齿的样子。它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愤怒神情的描绘,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怒目横眉、咬牙切齿、瞋目扼腕、怒火中烧等。反义词有笑容可掬、心平气和、眉开眼笑、和颜悦色等。嗔目切齿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恰当场合,避免滥用。
捶胸跌足
文章介绍了成语“捶胸跌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极度悲痛、悔恨或自责的心情,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有广泛的应用。其近义词包括“痛心疾首”“悔不当初”等,反义词则是如“喜笑颜开”“心满意足”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及其解释。
顿脚捶胸
顿脚捶胸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读音为dùn jiǎo chuí xiōng,用于形容人极度悲痛、愤怒或焦急时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人们遭遇巨大不幸或困境时的极度情绪反应。它不仅可以用来表达类似含义的近义词如悲痛欲绝、痛心疾首等,也有与之相反含义的词语如心平气和、泰然自若等。然而,在使用顿脚捶胸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分场合的使用、用词不当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等错误用法。
跌脚搥胸
本文介绍了成语“跌脚搥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悲痛、懊恼或失望的情绪状态,典故可能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情绪激动的情节。使用“跌脚搥胸”需要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勃然大怒
本文介绍了成语“勃然大怒”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错误用法等。勃然大怒表示人因某事或行为突然发怒,情绪激动。该成语出自古代文献,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故事中常有描述。其近义词包括怒气冲冲、大发雷霆等,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了在哪些情况下误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