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胙土
读音
fēn máo zuò tǔ
含义
- 分:分配、划分。
- 茅:茅草,古代常用于祭祀或封土仪式。
- 胙:祭祀用的肉,引申为赏赐。
- 土:土地、领土。
整体含义: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以茅草包裹祭肉赐予受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后泛指分封爵位或赏赐领地。
典故
- 《尚书·禹贡》:大禹治水后,划分九州,赐予诸侯土地,象征统治权的分配。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裂土分茅”,以茅草包裹祭肉赐予诸侯,表示封地的合法性。
-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功臣,如姜尚封于齐,周公封于鲁,均以“分茅胙土”为仪式。
近义词
- 裂土封疆:划分土地,授予封号。
- 封官许愿:以官职和利益笼络他人。
- 授爵分土:赐予爵位和领地。
反义词
- 削藩夺爵:剥夺封地和爵位。
- 收归国有:将土地或权力收回中央。
- 贬谪流放:剥夺官职,驱逐至边远地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古代皇帝会“分茅胙土”,奖励功臣。(简单解释)
- 小学高年级:周武王灭商后,分茅胙土,封姜尚于齐地。(结合历史)
- 初中:分茅胙土的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分析制度)
- 高中:汉代诸侯王通过分茅胙土获得自治权,但也埋下了七国之乱的隐患。(历史影响)
- 大学及以上:分茅胙土不仅是政治仪式,更是宗法制度下权力合法化的象征。(学术分析)
- 文学创作:烽火连天终得胜,君王分茅胙土,犒赏三军。(诗句化用)
- 历史论文:西周的分茅胙土制度奠定了封建体系的基础。(学术引用)
- 口语表达:老板给团队“分茅胙土”,让大家各管一摊。(幽默比喻)
- 成语接龙:分茅胙土→土崩瓦解→解甲归田。(游戏化使用)
- 寓言故事:猴子大王学人类“分茅胙土”,结果香蕉被抢光。(趣味改编)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分土地”:
- ❌ 农民起义后,大家分茅胙土,各自种田。(应为“分田分地”)
-
混淆仪式与赏赐:
- ❌ 老师分茅胙土,给优秀学生发奖状。(非权力象征)
-
现代场景滥用:
- ❌ 公司年会上,CEO分茅胙土,给部门经理发红包。(过度夸张)
-
忽略历史背景:
- ❌ 秦始皇分茅胙土给李斯。(秦朝实行郡县制,无分封)
-
字面误解:
- ❌ 他在花园里分茅胙土,种了一片茅草。(完全偏离本义)
总结: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古代分封制度,现代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脱离历史背景的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侯的诗词
关于侯的诗词(第1篇)关于侯的诗词一、诗词列表《静夜思》作者:杜甫(唐)原文:静夜四无邻,明月当空照。秋高气爽处,侯骑欲南征。万水千山外,独留白马骑。回望孤城闭,长歌赴征途。解析:此诗中的“侯骑欲南征”描述了某位侯爷准备南征的情景,表现了出征将士的豪情壮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原文:昨夜登高望,秋色满长安。故园多胜地,侯骑尽开颜。落日孤城闭,秋风万马还。归心何处是,归马向南天。解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同时描绘了侯骑的威武形象和归心似箭的豪情。《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唐)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候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此诗描写了边疆的风光,
分茅赐土
分茅赐土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成语,其读音为fēn máo cì t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封建帝王把土地和权力授予给功臣、亲族等,以示尊宠和奖赏。它常用来形容对某人的极高荣誉和尊贵地位,并源于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分茅赐土的近义词包括授土封疆、封妻荫子等,反义词为夺权削地、削职为民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宜在非正式或现代的语境中使用,且需要避免误解其含义和其他成语混淆使用。其错误用法包括使用场合不当、误解含义乱用等。
赐茅授土
赐茅授土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周朝皇帝封授臣子土地的传统仪式。其含义是皇帝对臣子的封赏,给予土地和权力。该成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古籍中,表示皇帝对功臣的嘉奖和信任。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该成语需要注意正确的搭配和语境,避免产生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与现代政治制度混淆使用。
分茅列土
本文介绍了古代成语“分茅列土”的读音、含义、典故和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帝王封赏功臣,赋予其土地和权力的尊贵待遇。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封土授民制度,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分茅列土的近义词有封疆列土等,反义词为剥夺权力或不给予奖赏。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普通土地分配或权力授予,以及随意搭配使用。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于形容古代帝王对功臣的最高奖赏。
分茅锡土
分茅锡土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帝王封赏土地和爵位给功臣或亲族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封爵制度,表示将土地和权力授予他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近义词包括封疆授土、裂土分茅等,反义词为夺权篡位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分茅裂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分茅裂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字面意思为将祭神之茅与土地分割开来,象征权力和领土的分配。在古代,分茅裂土是帝王封土授职、分封土地给臣子的一种仪式。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析珪判野是什么意思
析珪判野的读音读音:xī guī pàn yě(注音:ㄒㄧ ㄍㄨㄟ ㄆㄢˋ ㄧㄜˇ)。析珪判野的含义“析珪判野”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封建王朝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官员,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其中,“析珪”指的是分割土地的行为,“判野”则是指划分疆界。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分割土地和划分疆界来管理和控制领土,同时也象征着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析珪判野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官员,以示恩宠和权力。这种分封制度在周朝时期最为典型,因此“析珪判野”这个成语也与周朝的历史有关。在周朝时期,皇帝会将土地分割成若干个封地,然后分封给亲信或功臣,并赋予他们管
关于地主诗词
关于地主诗词(第1篇)关于地主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节南山原文: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地主之德,乐土之民。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解析:这首诗中的“地主”指地方的首领,反映了古人对土地主人的尊重和对德行的向往。表达了对于土地上人民和其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的期盼。归田园居(节选)原文:孟夏草木茂,幽涧藏人居。田园养生主,地主来何迟?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解析:陶渊明这首诗以田园为主线,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下的土地与人情。“地主”一词在此处指土地的主人,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土地的热爱。二、其他相关诗词及解析古诗中常以“地主”为题材,表达对土地的敬畏和赞美,如“地主之仪”、“地主之恩”
列土封疆是什么意思
列土封疆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liè tǔ fēng jiāng。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描述的是古代帝王封赏功臣,划分土地使其成为一方诸侯的行为。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拥有广阔的领土或权力范围,以及形容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其近义词包括授土封疆、划地封侯等,反义词为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
析圭儋爵是什么意思
析圭儋爵的读音析圭儋爵的读音为:xī guī dàn jué,其中xī为第一声,guī为第一声,dàn为第四声,jué为第二声。析圭儋爵的含义“析圭儋爵”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分割封地和爵位,赐予功臣或亲信。其中,“析圭”指的是分割土地或封地,“儋爵”则是指赐予爵位或官职。整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分割土地和爵位来奖赏有功之人或亲信。析圭儋爵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当时君主会将自己的土地和爵位分封给功臣或亲信。这些被分封的人会得到相应的权力和地位,以此作为对他们贡献的奖赏。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析圭儋爵的近义词封土授位分茅胙土裂土封疆裂土分茅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