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茅赐土
读音
fēn máo cì tǔ
含义
- 分:分配、划分。
- 茅:茅草,古代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裹泥土作为象征。
- 赐:赏赐、授予。
- 土:土地、封地。
整体含义: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茅草包裹泥土赐予受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后泛指分封爵位、土地或授予权力。
典故
- 《尚书·禹贡》: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并分封诸侯,以茅草包裹五色土赐予诸侯,象征统治权。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裂土分茅”,以示封地归属。
- 《史记·周本纪》: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分茅列土”,以巩固统治。
近义词
- 裂土封疆:划分土地,分封诸侯。
- 封爵赐地:授予爵位和土地。
- 分封诸侯:古代帝王将土地分给宗室或功臣。
反义词
- 削藩夺爵:剥夺诸侯的封地和爵位。
- 收回封地:取消分封,收回土地。
- 废黜王侯:废除诸侯的权力和地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古代皇帝会“分茅赐土”,把土地分给功臣。
- 这个故事讲的是国王“分茅赐土”给勇敢的将军。
-
小学高年级:
- 周武王灭商后,“分茅赐土”,封赏功臣。
- 在古代,“分茅赐土”是帝王奖励功臣的重要方式。
-
初中:
- 大禹治水后,“分茅赐土”,划分九州,奠定封建制度。
- “分茅赐土”体现了古代帝王对功臣的信任和赏赐。
-
高中及以上:
- 西周时期,“分茅赐土”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历代王朝通过“分茅赐土”来笼络人心,维护统治。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分封土地”的同义词:
- ❌ 错误:公司老板“分茅赐土”,给员工分配办公室。(应改为“分配工位”)
- ✅ 正确:古代帝王“分茅赐土”,封赏诸侯。
-
误用于现代普通分配:
- ❌ 错误:妈妈“分茅赐土”,把蛋糕分给我们。(应改为“分蛋糕”)
- ✅ 正确:周天子“分茅赐土”,确立封建制度。
-
混淆“分茅”与“分封”:
- ❌ 错误:老师“分茅赐土”,给我们布置作业。(完全不合语境)
- ✅ 正确:汉高祖“分茅赐土”,封韩信为楚王。
总结:“分茅赐土”是古代政治术语,现代使用需符合历史语境,避免随意套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诸侯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诸侯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诸侯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权力和生活状态。文章列举了多篇关于诸侯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诸侯的尊贵地位、威仪、生活状态以及在国家安全和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深度赏析和文化解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如忠诚、勇气、智慧等。
关于侯的诗词
关于侯的诗词(第1篇)关于侯的诗词一、诗词列表《静夜思》作者:杜甫(唐)原文:静夜四无邻,明月当空照。秋高气爽处,侯骑欲南征。万水千山外,独留白马骑。回望孤城闭,长歌赴征途。解析:此诗中的“侯骑欲南征”描述了某位侯爷准备南征的情景,表现了出征将士的豪情壮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岑参(唐)原文:昨夜登高望,秋色满长安。故园多胜地,侯骑尽开颜。落日孤城闭,秋风万马还。归心何处是,归马向南天。解析:此诗描绘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同时描绘了侯骑的威武形象和归心似箭的豪情。《凉州词》作者:王之涣(唐)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候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解析:此诗描写了边疆的风光,
描写齐桓公的诗词
本文研究了关于齐桓公的多篇描写诗词。这些诗词中,既有对其雄才大略和威武气势的直接赞美,也有通过历史背景间接描绘其形象的作品。齐桓公作为春秋霸主,以其贤明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以及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的形象和功绩被历史所铭记,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通过对齐桓公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及古代历史人物的风貌和贡献。齐桓公的形象和功绩将永远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宝贵财富,他的精神和价值也将永远传承下去。
赐茅授土
赐茅授土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周朝皇帝封授臣子土地的传统仪式。其含义是皇帝对臣子的封赏,给予土地和权力。该成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古籍中,表示皇帝对功臣的嘉奖和信任。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该成语需要注意正确的搭配和语境,避免产生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与现代政治制度混淆使用。
分茅裂土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分茅裂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字面意思为将祭神之茅与土地分割开来,象征权力和领土的分配。在古代,分茅裂土是帝王封土授职、分封土地给臣子的一种仪式。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封拼音
本文详细解析了“封”字的含义,包括其作为名词和动词的用法,以及封字的拼音、部首和笔顺。封的含义包括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封闭、封起来的纸包或纸袋等。文章还介绍了封字的详细解析,包括封的用法、示例以及相关词汇。
析珪判野是什么意思
析珪判野的读音读音:xī guī pàn yě(注音:ㄒㄧ ㄍㄨㄟ ㄆㄢˋ ㄧㄜˇ)。析珪判野的含义“析珪判野”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封建王朝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官员,并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其中,“析珪”指的是分割土地的行为,“判野”则是指划分疆界。这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分割土地和划分疆界来管理和控制领土,同时也象征着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析珪判野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将土地分封给诸侯或官员,以示恩宠和权力。这种分封制度在周朝时期最为典型,因此“析珪判野”这个成语也与周朝的历史有关。在周朝时期,皇帝会将土地分割成若干个封地,然后分封给亲信或功臣,并赋予他们管
脯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脯”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种含义和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胸前的肉、肉干、熟肉以及干燥脱水的瓜果等名词含义,同时也描述了其作为制干肉和形容枯干的动词和形容词用法。另外,也提到了古代把人做成肉干或剁成肉酱的酷刑等历史背景。
关于地主诗词
关于地主诗词(第1篇)关于地主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节南山原文: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地主之德,乐土之民。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解析:这首诗中的“地主”指地方的首领,反映了古人对土地主人的尊重和对德行的向往。表达了对于土地上人民和其统治者的道德规范的期盼。归田园居(节选)原文:孟夏草木茂,幽涧藏人居。田园养生主,地主来何迟?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解析:陶渊明这首诗以田园为主线,体现了古代农耕文化下的土地与人情。“地主”一词在此处指土地的主人,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土地的热爱。二、其他相关诗词及解析古诗中常以“地主”为题材,表达对土地的敬畏和赞美,如“地主之仪”、“地主之恩”
列土封疆是什么意思
列土封疆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liè tǔ fēng jiāng。它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描述的是古代帝王封赏功臣,划分土地使其成为一方诸侯的行为。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拥有广阔的领土或权力范围,以及形容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威望。其近义词包括授土封疆、划地封侯等,反义词为一无所有、寄人篱下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该成语的使用语境,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的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