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乱

方寸已乱

读音

fāng cùn yǐ luàn

含义

  • 方寸:指人的内心、心思,古代认为心脏的大小约为一寸见方,故称“方寸”。
  • 已乱:已经混乱、失去条理。
    整体含义:形容内心慌乱,思绪纷杂,无法冷静思考或做出理智判断。

典故

  1.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刘备在荆州时,听闻曹操大军压境,心神不宁,对诸葛亮说:“今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吾方寸乱矣。”诸葛亮遂提出联吴抗曹的策略,助刘备稳定局势。
  2.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在国事危急时镇定自若,旁人赞叹:“王公方寸不乱,真社稷之臣也!”反衬“方寸已乱”的负面状态。
  3. 民间故事
    传说一位书生赶考途中遇劫匪,钱财尽失,他捶胸顿足道:“方寸乱矣,何以应试?”后得路人相助才平复心情。

近义词

  1. 心慌意乱:因慌张而思绪混乱。
  2. 六神无主:形容极度慌乱,失去主张。
  3. 手足无措:因慌乱而不知如何行动。
  4. 魂不守舍:心神不定,像丢了魂一样。

反义词

  1. 镇定自若:遇事冷静,毫不慌乱。
  2. 泰然处之:面对问题从容不迫。
  3. 心如止水:内心平静,毫无波澜。
  4. 从容不迫:不慌不忙,有条不紊。

例句

小学阶段

  1. 听说老师要检查作业,小明方寸已乱,赶紧翻书包找本子。
  2. 比赛前,小美紧张得方寸已乱,连舞蹈动作都忘了。

初中阶段

  1. 考试铃响时,他发现自己没带铅笔,顿时方寸已乱。
  2. 看到火灾警报,人群方寸已乱,纷纷冲向出口。

高中阶段

  1. 面对突如其来的质询,发言人方寸已乱,回答漏洞百出。
  2. 股市暴跌时,许多投资者方寸已乱,盲目抛售股票。

成人使用

  1. 项目经理在客户临时变更需求时方寸已乱,导致团队工作陷入混乱。
  2. 她接到家人病危的电话,方寸已乱,连夜赶回老家。

文学化表达

  1. 战鼓声中,新兵方寸已乱,握刀的手不住颤抖。(历史小说)
  2. 暮色里,他望着空荡荡的家,方寸已乱,竟不知从何收拾。(散文)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身体动作
    ❌ “他跑步时方寸已乱,摔了一跤。”(应为“脚步慌乱”)
  2. 误用为客观描述
    ❌ “台风过后,街道方寸已乱。”(应为“一片狼藉”)
  3. 误用为长期状态
    ❌ “他性格方寸已乱,总是犹豫不决。”(应为“优柔寡断”)
  4. 误用为褒义
    ❌ “科学家方寸已乱,想出了绝妙方案。”(褒义场景应用“灵光乍现”)

小知识:成语“方寸之地”与“方寸已乱”同源,均指内心,但前者强调空间(如“守护方寸之地的宁静”),后者强调状态,使用时需注意区分。

方寸已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方寸的诗词

关于方寸的诗词(第1篇)关于方寸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一篇以“方寸”为主题的古诗词集锦,每首诗均附有原文、作者、朝代及简短解析。一、诗词集锦《方寸之间》作者:佚名(宋代)原文:方寸之间天地宽,心如明镜照乾坤。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方寸”之地的深刻理解,认为即使是在有限的空间里,也能展现广阔的胸怀。苏轼《东栏夜思》原文:心如野鹤翻方寸,志似潜虬在匣中。年代:宋解析:诗人用鹤的飞舞来象征内心之自由与豁达,同时以潜虬喻志向虽深藏却仍需等待时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看取方寸心,尽显古今情。年代:宋解析:此句道出了诗人对世间情感的深深理解,方寸之心可以容纳古今之情感

方寸不乱

本文介绍了成语“方寸不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其中,“方寸不乱”指的是面对复杂情况或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心态。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如《左传》中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处变不惊、泰然自若等,反义词包括心慌意乱、惊慌失措等。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提醒读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和误用。

慌作一团

“慌作一团”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huāng zuò yī tuán,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表现得慌乱无序、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个短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找到类似描述。其近义词包括乱作一团、手忙脚乱等,反义词则为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该成语,并强调了其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徬徨失措

本文介绍了词语“徬徨失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给出了相关例句。徬徨失措指心中犹豫、不知所措的状态。该词并无明确的典故,但用于形容面对困难或复杂情境时的迷茫状态。使用时应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并注意适度、得体地运用,以避免语言上的误解或不当表达。

不知所错

“不知所错”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感到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该成语的典故源于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普遍心理状态。近义词包括犹豫不决、彷徨失措等,反义词为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等。在日常用语中,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口语化、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不知所错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与其他成语混淆和滥用等。

狼狈周章

本文介绍了成语“狼狈周章”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错误用法等。该成语形容人因事情繁杂、紧急而显得慌乱、不知所措,来源于对狼狈野兽行动的描述,用于形容人类在紧急情况下的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用于描述非紧急或非混乱的情况。

仓皇无措

仓皇无措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g huáng wú cuò。该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突然的变故或困难时,感到惊慌失措,无法应对。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士兵遭遇突袭时的表现。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彷徨失措等。反义词有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搭配不当和滥用重复的错误。例如,他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显得仓皇无措。

狼奔豕突

本文介绍了成语“狼奔豕突”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一群动物或人在行动时的慌乱状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详细解释了狼奔豕突的含义和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语法规则,避免误用。

东奔西撞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奔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东奔西撞形容无目的的到处乱闯、乱碰,常用来描述人因迷路、心乱等原因四处奔波。其源于古代人们对生活艰辛、四处奔波的描述。文章还指出了东奔西撞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和误用为褒义词。

倒执手版

倒执手版是一个成语,形容非常勤奋努力、专心致志地做事。源自古代官员表达对工作的热忱和尽责。其近义词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等,反义词包括敷衍塞责、草率从事等。使用时要避免过度夸张或不当使用。该成语用来赞扬那些对工作尽心尽责、勤奋努力的人。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