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勿校:以德报怨的智慧
读音
fàn ér wù jiào
含义
“犯”指冒犯、侵犯;”而”是连词;”勿”表示不要;”校”通”较”,意为计较、报复。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被人冒犯,也不要计较或报复,体现了一种宽容大度的胸怀。
典故
- 《论语·泰伯》: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虽然不完全相同,但体现了儒家对待冒犯的态度。后来曾子进一步阐释:”犯而不校”,成为这一思想的明确表达。
- 《后汉书·卓茂传》:记载了东汉官员卓茂的故事。有人误认卓茂的马是自己的,卓茂明知对方有错却不争辩,后来那人找回自己的马,深感惭愧。卓茂说:”我宁愿自己受些委屈,也不愿与人争执。”这正是”犯而勿校”的典范。
- 宋代苏轼故事:苏轼被贬黄州时,有人故意刁难他,他却以诗相赠,不计前嫌。友人问他为何不反击,苏轼回答:”我若与之计较,岂不降低了自己的境界?”这种态度正是”犯而勿校”的体现。
近义词
- 宽宏大量:形容人胸怀宽广,能容人容事。
- 海纳百川:比喻心胸宽广,能包容一切。
- 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仇恨,比”犯而勿校”更积极。
- 不计前嫌:不记恨过去的嫌隙。
- 大度包容:形容人度量很大,能包容他人过失。
反义词
- 睚眦必报:极小的怨恨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 斤斤计较:过分计较琐碎的利害得失。
- 以牙还牙:用对方使用的手段回击对方。
- 耿耿于怀:对不愉快的事不能忘怀,心存芥蒂。
- 小肚鸡肠:形容人气量狭小,不能容人。
例句
小学阶段例句
- 小明不小心撞到了小红,小红虽然很疼,但她犯而勿校,没有责怪小明。
- 老师教导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宽容,做到犯而勿校。
- 弟弟弄坏了我的玩具,我虽然难过,但还是决定犯而勿校。
- 校园里如果有人不小心冒犯了你,要学会犯而勿校。
- 犯而勿校是一种美德,能让我们交到更多朋友。
初中阶段例句
- 面对同学的误解,他选择了犯而勿校,最终误会自然化解。
-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都具备犯而勿校的胸怀,因而能成就大业。
- 在集体生活中,犯而勿校的态度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 她被人背后说闲话,却犯而勿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 体育比赛中,对手的犯规行为让他摔倒,他犯而勿校,坚持完成了比赛。
高中阶段例句
- 面对网络上的恶意评论,公众人物更需要有犯而勿校的修养。
- 国际交往中,大国应当展现犯而勿校的风范,不计较小国的冒犯。
- 职场竞争中,犯而勿校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战略智慧。
- 古人云:”君子犯而不校”,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
- 在学术争论中,对事不对人,犯而勿校才能促进真理的发展。
大学及以上阶段例句
- 外交场合中,犯而勿校的策略往往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
- 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对下属无心之过的犯而勿校,能增强团队凝聚力。
- 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需要用犯而勿校的态度来化解。
- 在学术批评领域,我们应当区分恶意攻击与善意指正,对前者可以犯而勿校。
- 纵观历史,能够犯而勿校的民族往往具有更强的文化包容力和生命力。
错误用法
- 对违法犯罪行为的纵容:有人偷了你的钱包,你说”犯而勿校”而不报警。这是错误用法,该成语不适用于处理违法犯罪行为。
- 原则性问题上的妥协:同事屡次推卸责任影响工作,你以”犯而勿校”为由不指出问题。这会导致团队效率低下,不是真正的宽容。
- 自我尊严的过度牺牲:长期遭受言语暴力却一味忍让,美其名曰”犯而勿校”。实际上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适当维护自我边界。
- 商业竞争中的不当使用:竞争对手恶意诋毁你的产品,你却”犯而勿校”不做任何澄清,可能导致企业损失。
- 教育孩子的误区:孩子故意打碎邻居窗户,家长以”犯而勿校”为由不让孩子承担责任。这会让孩子缺乏规则意识。
- 国际关系中的误用:他国公然侵犯领土主权,却以”犯而勿校”为由不采取任何反制措施,这是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犯而勿校”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但应用时需区分场合与性质,它不是无原则的退让,而是在非原则性问题上的大度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宽的诗词
关于宽的诗词(第1篇)关于“宽”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宽以待人唐·白居易宽以待人无怨恨,严于律己有功名。心胸宽广似海阔,人生路途自通明。解析:此诗体现了宽容待人的生活哲学,指出对人宽厚、大度则能消除怨恨,反之若以苛求标准待人处世则无法成功。诗歌寓意人心应该宽广,似海洋般深广,这样人生道路才会通达明亮。宽怀天地宋·苏轼天地宽如许,心怀自坦荡。山川皆入眼,万事皆可忘。解析:此诗描绘了天地之宽阔,让人心怀坦荡。诗人通过赞美自然景观的广阔,表达了人们应拥有宽广的胸怀和忘却万事的豁达态度。宽大为怀明·文徵明心宽体自胖,德厚福自生。待人常宽大,何愁事不成。解析:此诗强调了心胸宽广的重要性,认为心宽则体
描写范蠡的诗词苏轼
本文介绍了描写范蠡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苏轼等多位古代文人创作的诗词。这些诗词赞美了范蠡的智慧和隐逸江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通过解析诗词中的意象和内涵,展示了范蠡在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古代文人对范蠡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
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是一个成语,形容面对他人冒犯或错误时,不与之计较。源自古代儒家思想,传达宽容大度的处世态度。近义词包括宽容大度、不以为意、泰然处之。反义词为斤斤计较、睚眦必报、心胸狭窄。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避免误解为对任何事情都不在乎。
描写独酌的古诗词
以下是关于独酌的古诗词的这些古诗词描绘了独自饮酒的情景和心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情感表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从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等唐代和宋代的诗人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独酌之情的抒发,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这些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助酒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思念、人生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同时也能更深入地领略他们对于人生哲理的感悟和思考。这些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感受生活的角度和启示。
描写顿悟的诗词
本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多首关于顿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人们在某一瞬间领悟到人生真谛的深刻体验。这些诗词描绘了不同的场景和情感,传达了内心的觉醒和对人生的领悟。文章通过几首饱含顿悟之意的古诗词,感受了深邃的意境,并提供了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感悟生活的美好与真谛的启示。这些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宝贵的思考启示作用。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什么意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读音拼音:yǐ xiǎo rén zhī xīn,dù jūn zǐ zhī f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含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心胸狭窄、心存恶意的人,用自己卑劣的心思去揣测心胸宽广、品德高尚的人的内心。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批评那些心怀恶意的人,不应该用自己狭隘的心态去揣测别人的大度和宽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中国的道德教诲。在古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宽广的胸怀,而小人则心胸狭窄、心存恶意。因此,当人们用小人的心态去揣测君子的内心时,就等于是在侮辱君子,是对君子的一种不尊重和误解。这个成
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
以德报怨的读音以德报怨的读音为:yǐ dé bào yuàn,其中“德”读作“dé”,“怨”读作“yuàn”。以德报怨的含义以德报怨,指用恩惠、德行来回报他人的怨恨或恶意。此成语强调了宽容、仁慈和善良的品德,即使面对他人的不满或敌意,也要以善意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以德报怨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出自《老子》中的“报怨以德”,意为用恩惠来回报怨恨。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道德准则。典故中常提到的是孔子对子路关于“以德报怨”的回答,孔子认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即用正直的态度对待怨恨,用恩惠回报恩惠。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宽容大度:形容心胸开阔,能够容忍他人。仁至义尽:形容对他人仁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
此而可忍,孰不可忍是一个成语,意为如果某种情况可容忍,则其他更恶劣的情况无法容忍。最早出自《左传》,表达对于恶劣行为或情况的强烈不满和愤怒。该成语含有近义词如难以忍受、忍无可忍等,反义词如宽容大度、忍气吞声等。运用时需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此成语的恰当性。
陂湖禀量
陂湖禀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í hú bǐng liàng,形容人的胸怀广阔,有涵养,能够容忍他人的过错或不当行为。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有一些相关的典故和出处。它的近义词包括宽宏大量、海纳百川、包容大度、仁心宽厚等,反义词包括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刻薄寡恩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用法,避免与贬义词混淆。在适当的语境中,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的品质或处理事情的态度。
反唇相讥
反唇相讥是一个成语,读音拼音为fǎn chún xiāng jī。这个成语的含义是用言语进行反击,以讽刺或责备对方来回应对方的指责或挑衅。它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争辩,逐渐成为一种口头争辩方式。反唇相讥的近义词包括反唇相争、反语相讥等,反义词有忍气吞声、宽容大度等。该成语在争吵或争论中常被使用,但需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不当使用反唇相讥可能导致沟通不畅或破坏团队合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