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鱼幕燕:危在旦夕的警示
读音
鼎鱼幕燕:dǐng yú mù yàn
含义
- 鼎:古代烹煮食物的青铜器,象征危险的环境。
- 鱼:生活在水中,被置于鼎中则命悬一线。
- 幕:帷幕、帐幕,指临时搭建的遮蔽物。
- 燕:燕子,筑巢于屋檐下,若巢在飘摇的帷幕上则岌岌可危。
整体含义:比喻处境极其危险,如同鼎中的鱼或帷幕上的燕子,随时可能遭遇灭顶之灾。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劝谏楚灵王时提到“燕巢于幕”,比喻国家政策不稳,如同燕子在摇晃的帷幕上筑巢,终将倾覆。 - 《后汉书·张衡传》:
张衡在《应间》中写道“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形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百姓如鼎鱼幕燕般朝不保夕。
近义词
- 危如累卵:危险得像摞起来的蛋,随时可能倒塌。
-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或地位极其不稳。
- 朝不保夕:早晨难保晚上是否安全,指处境危急。
- 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处境极端危险。
反义词
- 安如泰山: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非常安稳。
- 稳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不可动摇,比喻极其稳定。
- 高枕无忧:无忧无虑,形容处境安全。
- 固若金汤:形容防御或地位极其牢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台风来了,小鸟的窝像“鼎鱼幕燕”一样危险!(比喻简单场景)
- 弟弟把积木搭得歪歪的,就像“鼎鱼幕燕”,随时会倒!
-
小学高年级:
- 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已是鼎鱼幕燕,员工纷纷离职。
- 地震后,危楼上的广告牌如鼎鱼幕燕,吓得路人绕道走。
-
初中:
- 军阀混战时期,百姓生活如鼎鱼幕燕,饱受战乱之苦。
- 他的谎言漏洞百出,如今处境堪比鼎鱼幕燕,迟早被揭穿。
-
高中及以上:
- 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无异于鼎鱼幕燕。
- 若继续破坏生态,人类终将陷入鼎鱼幕燕的绝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安全”:
- ❌“新修的防洪堤固若金汤,居民们如鼎鱼幕燕般安心。”(应为“高枕无忧”)
-
对象不符:
- ❌“他考试前复习充分,状态如鼎鱼幕燕。”(危险处境误用作积极状态)
-
字面化误解:
- ❌“池塘里的鱼和屋檐下的燕子,构成一幅鼎鱼幕燕的画面。”(忽略成语的比喻义)
-
过度夸张:
- ❌“手机只剩1%电量,简直是鼎鱼幕燕!”(非生死攸关场景不宜滥用)
总结:这一成语生动刻画了危机四伏的境况,使用时需紧扣“极端危险”的核心,避免混淆或弱化其严重性。
你可能感兴趣
幕燕鼎鱼是什么意思
“幕燕鼎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ù yàn dǐng yú,形容事物之间紧密关联,相互依存。出自《后汉书·孔融传》,用以比喻关系密切、无法分离的关系。其近义词有亲密无间、唇齿相依等,反义词有疏离冷漠、各自为政等。使用时应作为一个整体理解,注意语境匹配,不可随意使用。
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
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火很危险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词列表《火》汉乐府民歌火灭烟消尽,余烬尚留痕。烈焰焚草木,无情毁万民。《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火中雷惊夜空舞,悲欢情,危未尽。烬落遗灰万国恨,余生当可定太平。《金陵怀古》明·袁宏道山围故国郁苍苍,烟笼危楼映日光。风卷残云烧野火,烬余草木成灰黄。二、诗词解析汉乐府民歌《火》描述了火的危险性,火焰燃烧后烟消云散,但余烬仍能留下痕迹,警示人们火的破坏力之大。烈焰无情地焚烧草木,给百姓带来灾难。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揭示了火的危害性。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然不是直接描写火险的诗,但在“火中雷惊夜
池鱼幕燕
池鱼幕燕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处境险恶,随时可能遭受不幸。其标准读音为chí yú mù yàn。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具体出处可追溯到《文选·自序》。它可形容生活环境或境遇的险恶,也可以用来表达人生不易的感慨。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危如累卵、朝不保夕等,反义词有安如磐石、安居乐业等。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可用于表达对他人的同情和担忧,也可用于自我描述或批评他人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釜鱼幕燕
釜鱼幕燕的读音、含义、典故和近义词反义词均已详细介绍。该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危险或生活困苦,源自《汉书·王褒传》。其错误用法也需特别注意,不当类比、用词不当、语境不符和搭配错误都是要避免的。在文章中的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该成语的运用。
豺狼之吻
本文介绍了成语“豺狼之吻”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表面亲近但心怀恶意的人或势力之间的勾结,具有欺骗性。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并希望通过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池鱼堂燕
池鱼堂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í yú táng yàn",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人无法自由行动或寄居他人之家。其典故出自《庄子·外物》。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身陷囹圄、寄人篱下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自由自在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原意,避免误解和不当使用。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生活状态和境遇,特别是在困境中的无奈和困苦。
若涉渊水是什么意思
“若涉渊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面对困难或险境时心存畏惧的状态,也指行动或处境极其危险。典故出自《诗经》,形容在冰冷的深渊中行走的情景。近义词包括危若累卵、胆战心惊等。反义词为安然无恙、稳如泰山等。该成语在描述真正危险或艰难处境时使用,误用会导致表达不准确或引起误解。
朝不及夕
朝不及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jí xī。它用来形容情况紧迫、生活困苦或事情到了紧急关头。出自《左传·昭公十一年》的典故,描述了晋国的阳城太守孟氏的生活困境。近义词有危在旦夕、急如星火、刻不容缓等。反义词包括长久之计、安然无恙、悠然自得等。使用朝不及夕时需注意其含义和语境的匹配,避免误解或误用。
朝不虑夕
“朝不虑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bù lǜ xī。其含义是形容人对于未来无法预料或无法打算,也用来形容人生活贫困、拮据,无法对明天的生活做出计划,强调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忧虑感。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描述的是赵盾对未来和国家的忧虑和不确定的生活状态。其近义词有岌岌可危、忧心忡忡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稳如泰山等。使用时应注注意其感情色彩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该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对未来不确定性和忧虑感的情况,如战争时期、经济状况不佳等。
鱼游沸鼎是什么意思
鱼游沸鼎的读音鱼游沸鼎的读音为yú yóu fèi dǐng。鱼游沸鼎的含义“鱼游沸鼎”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鱼在沸腾的鼎中游动,比喻处境极其危险,有如临深渊、处高临下的感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处于极度危险或艰难的境地。鱼游沸鼎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个人将鱼放入了正在沸腾的鼎中,鱼在鼎中挣扎游动,无法逃脱,最终被煮成了美食。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处于极度危险或艰难的境地,就像在沸鼎中的鱼一样,无法逃脱。鱼游沸鼎的出处该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一》。《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记录了当时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其中,燕国的策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