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凛然

大义凛然

读音

dà yì lǐn rán

含义

  • 大义:指正义、正道,或重要的道德准则。
  • 凛然:形容严肃、庄重、不可侵犯的样子。
    整体含义: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或崇高的道德准则,表现出坚定、无畏、不可侵犯的气概。

典故

  1. 《宋史·文天祥传》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不屈,慷慨赴死。后人评价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2. 《三国演义》
    关羽被曹操俘虏后,曹操以高官厚禄相诱,但关羽始终忠于刘备,最终“挂印封金”离去,其行为可谓大义凛然。
  3.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刺秦王前,明知必死仍毅然前往,临行前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展现了大义凛然的气概。

近义词

  1. 正气凛然——形容人正直无私,令人敬畏。
  2. 视死如归——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毫不畏惧死亡。
  3. 坚贞不屈——形容坚守信念,绝不屈服。
  4. 刚正不阿——形容人正直,不趋炎附势。

反义词

  1. 贪生怕死——形容胆小懦弱,畏惧死亡。
  2. 卑躬屈膝——形容低声下气,毫无骨气。
  3. 见利忘义——形容为了利益而背弃道义。
  4. 奴颜婢膝——形容谄媚讨好,毫无尊严。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面对坏人的威胁,警察叔叔大义凛然地站了出来。
    • 英雄们大义凛然地保护了我们的国家。
  2. 小学高年级

    • 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降元朝。
    • 革命先烈们大义凛然,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
  3. 初中

    •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大义凛然,绝不泄露机密。
    • 法官大义凛然地宣判了罪犯的罪行。
  4. 高中及以上

    • 在法庭上,律师大义凛然地捍卫了正义。
    • 他大义凛然地拒绝了贿赂,坚守职业道德。

错误用法

  1. 用于形容胆小行为(错误)

    • ❌ 他害怕得发抖,但还是大义凛然地逃跑了。(“大义凛然”不能形容畏惧行为)
  2. 用于无关正义的场景(错误)

    • ❌ 他大义凛然地吃完了整碗饭。(吃饭与正义无关)
  3. 用于贬义语境(错误)

    • ❌ 小偷大义凛然地偷走了钱包。(“大义凛然”不能用于负面行为)
  4. 用于轻松玩笑场合(错误)

    • ❌ 他大义凛然地抢到了最后一块蛋糕。(抢蛋糕不符合“大义”精神)

“大义凛然”是一个庄重的成语,通常用于赞美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大义凛然.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义的诗词

关于义的诗词(第1篇)关于“义”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孟子·告子章句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义气千秋存,壮志犹未酬。作者:佚名(孟子后人)朝代:先秦解析:虽然该句并非单独的古诗词,而是流传甚广的古诗的一部分,但它包含了“义”字并以此表达了人生的豪迈和坚守道义的精神。在这段文字中,对“义”的理解体现在作者对于人生的执著和对过去岁月不妥协的态度。忠肝义胆写华章——屈原《九歌》节选操吴戈兮披犀甲,挟飞箭兮负苍天。丹心未泯长存义,只愿世人皆知之。作者:屈原朝代:战国时期解析:此诗表现了屈原

描写钟馗最好的诗词

本文整理了关于描写钟馗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笔法描绘了钟馗的形象与精神。钟馗被赞誉为捉鬼英雄,以其威武勇猛、忠诚耿直、正义勇敢的品质被传颂。诗词中描绘了钟馗的英勇形象、忠诚与担当、正义与勇气,以及他的精神传承和寓意与象征。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文化内涵,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位民间英雄。

关于有公的诗词

关于有公的诗词(第1篇)关于“有公”的诗词探析自古以来,我国古代的诗词中常常蕴含着对公正、公平、公义的赞美与追求。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的解析。一、《贺新郎·国士有公气》作者:赵翼 朝代:宋朝原文:国士有公气,忠良秉义心。威名震四海,英气照乾坤。解析:此词描绘了国士的公正之气和忠良之心,强调了其威名与英气之盛。赵翼此词旨在赞美那些心怀正义、忠诚报国的英雄人物。二、《有公》作者:白居易朝代:唐朝原文:有公道在心,无求生以害仁。公道自在人心,何须求生而失节?解析: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公正的价值观。诗人强调,心中有公道,就不会因追求生存而损害仁义。这是

大仁大义

大仁大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成语,读音为dà rén dà yì。该词用来形容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崇高道德行为的人,表现出仁爱、正义、宽容等美德。其典故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仁义是道德的核心。具有大仁大义品质的人被广泛传颂,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该词的近义词包括仁至义尽、仁人志士等,反义词为见利忘义等。使用大仁大义时需注意场合和对象的选择,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中还给出了关于大仁大义的多处例句,展示了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从容就义

“从容就义”是一个成语,指在面临危险或困难时,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为正义或理想而甘愿牺牲生命。其典故源自文天祥等历史英雄人物。该成语出自《宋史·文天祥传》等历史文献,并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镇定自若、临危不惧等词语意思相近,反义词为惊慌失措、苟且偷生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其含义和适用场合,避免误用。

抉目东门

“抉目东门”是一个源于古代典故的成语,读音为jué mù dōng mén。它形容人为了正义事业英勇牺牲,不惧危险和困难的精神。典故源自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此成语的近义词有视死如归、舍生取义、勇往直前,反义词包括贪生怕死、畏首畏尾、苟且偷安。在日常使用中要避免用词不当、理解偏差、滥用成语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等错误用法。

鼎镬如饴

本文介绍了成语“鼎镬如饴”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和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对于苦难或艰难境遇毫不在意,甚至视为甘美,展现人的坚韧不拔精神。使用时应注意事项场合和语境,避免歧义或不当联想。

宁死不屈是什么意思

宁死不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nìng sǐ bù qū,意为宁愿被处死也不屈服。这个成语反映了人的坚定意志和坚强不屈的精神,强调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敌人时不妥协的品质。典故源自文天祥等历史人物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坚贞不屈、刚毅不屈等,反义词为屈服、投降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注意正确使用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们的勇敢、坚定和崇高精神时非常恰当。

负德背义

负德背义是一个成语,指违背道德和正义的行为。其拼音是fù dé bèi y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用于形容违背道德和正义原则的行为。其典故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负德背义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包括仁至义尽、道德高尚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并警告人们不要走上负德背义的道路。然而,该成语的误用情况也很常见,需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语境。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仁义道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和思想符合道德规范的褒义词组,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它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仁义道德包括仁、义、道德三个方面,分别指仁爱之心、正义之行和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然而,需要正确理解并运用其深层含义和内涵价值,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境中随意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形容表面功夫、死板教条以及商业竞争策略等不符合真正道德原则的情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