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已去:成语详解
读音
dà shì yǐ qù
含义
- 大:指整体、全局。
- 势:形势、趋势。
- 已:已经。
- 去:消失、丧失。
整体含义:形容整个局势已经无法挽回,败局已定,无法逆转。
典故
- 《三国演义》: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坚守不出,蜀军粮草耗尽,诸葛亮感叹:“大势已去,吾当速归。”最终病逝五丈原。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垓下被围,四面楚歌,自知大势已去,最终自刎乌江。 - 《资治通鉴》: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失败后,部下纷纷投降,黄巢感叹:“大势已去,吾命休矣!”
近义词
- 回天乏术:形容局势无法挽回。
- 无力回天:比喻无法改变已成定局的局面。
- 败局已定:指失败的局面已经确定。
- 日薄西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
反义词
- 方兴未艾: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 蒸蒸日上:形容事业或形势不断向上发展。
- 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最兴盛的阶段。
- 势如破竹:形容形势发展顺利,不可阻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比赛只剩最后一分钟,我们落后10分,大势已去。
- 他的风筝线断了,大势已去,再也追不回来了。
-
小学高年级:
- 敌军主力被歼灭,大势已去,剩下的残兵纷纷投降。
- 考试时间快结束了,我还有一半题目没做,大势已去。
-
初中:
- 公司资金链断裂,大势已去,老板只能宣布破产。
- 比赛最后一局,对手连得5分,我们大势已去。
-
高中:
- 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统治者知道大势已去。
- 他的政治生涯因丑闻曝光而大势已去。
-
大学及以上:
- 在科技革命的浪潮下,传统制造业大势已去。
- 随着新能源的普及,石油行业的黄金时代大势已去。
错误用法
-
形容个人情绪低落:
- ❌ 他今天心情不好,觉得大势已去。(正确:可以用“心灰意冷”)
-
形容短暂挫折:
- ❌ 这次考试没考好,大势已去。(正确:可以用“希望渺茫”)
-
形容可逆转的局面:
- ❌ 虽然落后,但我们还有机会,不能说是大势已去。(正确:可以用“形势不利”)
-
形容日常小事:
- ❌ 我的手机没电了,大势已去。(正确:可以用“没办法了”)
总结:“大势已去”多用于形容全局性的、不可逆转的失败,不能用于个人情绪或小范围挫折。
你可能感兴趣
大事去矣
大事去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shì qù yǐ。其含义指重大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或补救了。典故来源不明确,可能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覆水难收、木已成舟、无可挽回等。反义词包括转危为安、起死回生、扭转乾坤等。文章提供了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与其他近义词混用以及用于过于轻松的场合。
大敌当前
大敌当前的读音为dà dí dāng qián,意味着面临强大的敌人或严峻形势,需要全力应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故事,用于形容事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激励人们奋勇面对。其近义词有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等,反义词为平安无事、毫无压力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语境,避免误用。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松懈,团结应对挑战。
军临城下
军临城下的正确读音为jūn lín chéng xià。它用于描述敌军已经逼近城池的危急形势,最早出自《左传》。军临城下的近义词有兵临城下、临危受命等,反义词包括安然无恙、太平盛世等。在运用时需注意语境,不可随意误用。
又弱一个是什么意思
又弱一个的读音又弱一个的读音为 "yòu ruò yí gè",其中"yòu"表示再次,"ruò"表示弱小,"yí gè"表示一个。又弱一个的含义"又弱一个"是一个中文成语,用来形容在连续的竞争中,某一方再次处于劣势或失败的状态,并且这种劣势或失败的状态是连续发生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队在连续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或力量,或者形容某项事业或计划在连续的挫折中逐渐衰落。又弱一个的典故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或出处,但是它的使用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有着广泛的背景。它常常被用来形容在竞争或战争中连续失败的情况,特别是在战争、体育比赛、商业竞争等场合中。又弱一个的近义词屡遭挫败连番失利连战连
局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局”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含义等。文章详细阐述了“局”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如棋盘、棋类等比赛、比赛的形势或结局、下棋或其他比赛的一次过程等。此外,还介绍了“局”作为商店的称呼、筵席或宴会、格局等含义。“局”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东逃西窜
本文介绍了“东逃西窜”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东逃西窜指四处逃散、慌乱逃跑的样子,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在遭遇危险或困境时的状态。文章列举了东逃西窜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使用东逃西窜时需要注意的语境和避免的错误用法。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累卵之危
累卵之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lěi luǎn zhī wēi。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形势极其危险,如同堆叠的鸡蛋一样岌岌可危。其源于古代故事,强调事物叠加起来的脆弱和不稳定。近义词包括千钧一发、岌岌可危等。反义词则是形容平安无事、坚固不易破坏的成语。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词语搭配和正确使用语境,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累卵之危的例句包括公司陷入危机、个人面对重大困境等场景。错误用法包括不当使用场合、与其他成语混淆和滥用词语搭配。
掉头鼠窜
“掉头鼠窜”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人或动物面对危险时的快速转身并逃跑的情景。这一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极度的惊慌和快速逃走的状态。该成语不仅要注意在特定语境下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同时也要注意正确的读音和拼写。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在非紧急或非惊慌的情况下使用,以及在口语交流中过度使用等。
情见势屈是什么意思
“情见势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ng jiàn shì qū。这个成语用来描述某种情况下,形势已经明朗且不利于某一方,对方的实力或优势已经无法抵挡或掩盖。其源自《战国策》中的故事,强调了形势的明显性和不可逆转性。近义词包括“显而易见”、“势不可挡”和“一目了然”。反义词有“深不可测”、“隐约可见”和“扑朔迷离”。在适当场合,如商战、足球比赛等,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描述对手处于劣势的情况。然而,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和与其他成语混淆。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至关重要。